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探析

2017-08-23 14:10韩禹华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眼科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外伤性巩膜小梁

韩禹华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 眼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探析

韩禹华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 眼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不同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观察比较术后的眼压改善情况、有效滤过泡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眼压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眼压的改善情况比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优(P<0.05);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有16例(40.00%),视力好转有23例,(57.50%),手术无效有1例(2.5%);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患者术后的有效滤过泡有10例(66.67%),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1例(91.67%),复合式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2例(84.62%),三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组的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根据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房角后退范围及发病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还能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房角后退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预后效果较差[1]。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该病,但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而运用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当前,许多患者由于药物治疗的时间太长,而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正确时机,从而导致患者的视力无法恢复,甚至失明[2]。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同时深入分析了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探讨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31±1.62)岁;石头击伤者8例,车祸伤者9例,跌倒碰伤者13例,硬物击伤者7例,其他因素致伤者3例。纳入标准:①眼压在25mmHg及以上,给予安全剂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②存在闭合性眼钝挫伤并史,于外伤后发生青光眼1个月~20年的患者;③青光眼病史≧1个月,视野狭窄缺损,视神经C/D在0.6及以上的患者;④检查房角周边前房角变深,睫状体带变宽,睫状体及虹膜根部向后移位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青光眼家族史;②存在开放性眼外伤病史;③曾存在眼压升高病史或原发性病史;④其他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

1.2 方法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将颞上及鼻上象限以穹隆位置作为基底的结膜瓣的筋膜拔出,露出赤道后部分的巩膜与眼球赤道。将Ahmed引流阀固定于角膜缘后的9mm处,作厚度为0.5mm、大小为4mm×4mm的巩膜瓣,巩膜瓣应以角缘膜为基底。在巩膜表面的1针处放置引流管。前房穿刺于角膜缘处,方向与巩膜表面平行,并适当地修剪引流管,将引流管植入前房的2.5mm处,引流管的前端向角膜处倾斜。将自体的巩膜瓣进行覆盖,缝合巩膜瓣的两角处各1针,对结膜进行密闭缝合。于术后第2日利用皮质类固醇对患者的患眼包扎1d,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患眼处点眼,连续点眼18d。

表1. 比较术前和术后18个月内的眼压情况(±s,mmHg)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 15 48.65±8.34 25.37±0.62 10.78 <0.05小梁切除组 12 47.96±1.57 15.03±1.32 55.61 <0.05复合式小梁切除组 13 48.34±3.48 14.41±0.76 34.34 <0.05

小梁切除术:将颞上及鼻上象限以穹隆位置作为基底的结膜瓣的筋膜拔出,作4mm×4mm的巩膜瓣,巩膜瓣应以角缘膜为基底。将部分小梁与其周围比小梁切口大的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的两角处各1针,之后对球结膜切口进行连续缝合,将平衡盐溶液注入前房处,以重建滤过泡与前房。术后的第2日开始在患眼处点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点眼18d。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将1.5mm×2mm的巩膜瓣及部分小梁的深层巩膜切除,并做成巩膜池,以建房水并引流渠道。在术后的第2日开始在患眼处点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点眼18d。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8个月内分别进行的视力、眼压等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比较术前、术后的眼压情况

三组于术后的眼压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小梁切除组与复合式切除组的眼压的改善比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见表1。

2.2 比较三组的滤过泡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0例,占66.67%,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1例,占91.67%,复合式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2例,占84.62%,三组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组的手术效果较好。

2.3 比较视力的恢复情况

术后视力恢复正常的有16例,占40.00%,视力好转的有23例,占57.50%,手术无效有1例,占2.5%。

3.讨论

眼球钝挫伤极易导致睫状体出现撕裂、房角后退、晶状体脱位、瞳孔散大、前房积血、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其中,外伤性房角后退可诱发青光眼,对视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致使前房角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导致环形纤维与睫状肌出现撕裂,从而诱发小梁症状受到损伤而出现变性[4]。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在受到损伤后,在瘢痕修复中的不良影响导致防水流出,从而致使眼压升高[5]。如不及时治疗,长时间的高眼压容易致使视功能遭受损害,甚至导致患者失明。此类青光眼患者大多数能通过对前房进行冲洗及药物治疗而进行有效的控制眼压,但上述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无效,则应给予其手术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中给予房角后退范围在180˚以上、发病时间于外伤后大于20年、视神经C/D在0.8以上、术前眼压在40mmHg以上的15例患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角膜变透明,患者的青光眼症状基本消失,并能对眼压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滤过泡为66.67%,但因术前患者的视神经

发生萎缩,故术后的视力无变化。房角后退范围在180˚以上、发病时间于伤后在10~20年、视神经C/D在0.6~0.8、术前眼压为30~40mmHg的13例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能较好地控制眼压,视力明显得到改善,有效滤过泡为84.62%。给予房角后退范围在180˚以内、发病时间于伤后在1个月~10年、视神经C/D在0.6以下、术前眼压为25~30mmHg的12例患者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显著降低,视力明显提高,有效滤过泡为91.67%。因此,当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不能对眼压进行有效的控制时,可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病史、房角后退范围、视神经的受损程度及眼压高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对眼压进行控制,还能防止视功能丧失,以促使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得到有效的减轻。

综上所述,根据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房角后退范围及发病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还能防止视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1] 周素芳.提高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和疗效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解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21(3):262.

[2] 丁明莲,白瑞.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3):438-440.

[3] 谢怡,黄丽娜.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比较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9):1556-1559.

[4] 杨迪亚,王宁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7.

[5] 刘艳艳,余涵.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2):160-162.

Surgical Selection of Traumatic Corneal Glaucoma and Its Efficacy

HAN Yu-hua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Lianshan District in Huludao City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Huludao 125001)

1006-6586(2017)14-0054-02

R779.6

A

2017-05-30

猜你喜欢
外伤性巩膜小梁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补 缺
补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