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2017-08-23 14:10王洁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治疗仪肌力上肢

王洁明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王洁明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对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接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一般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则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康复仪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并分别于治疗10d、20d、3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10d、20d、30d后评价,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仪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对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肌力障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决定作用。

多功能神经康复仪 脑卒中 康复 非药物疗法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由于脑卒中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已成为即冠心病、癌症外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50~200万人,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由于其极高的致残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院通过运用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结果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2],80例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7.4±2.3)岁,将80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22例,肌力Ⅲ~Ⅳ级8;Ⅰ~Ⅱ级20例,0级12例。嗜睡症状嗜睡13例,昏睡症状12例,昏迷状态5例,神志清醒10例。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25例。肌力;0级12例,Ⅰ~Ⅱ级19例,Ⅲ~Ⅳ级9例。昏迷8,昏睡13,嗜睡9,神智清醒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初期即(48小时内)均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止血药,脱水剂及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平稳期(即48 h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3]。对照组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按摩并活动关节,每次20 min,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恢复方案,并由责任护士应用WOND2000F(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进行指导康复训练。训练时应指导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部位、方法及强度严格掌握,对于四肢训练应坚持在每次20 min,2次/d,1个疗程为10 d,并在疗程结束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应给患者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训练环境,选择适宜的训练室温度(25度),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尽量跟着治疗仪图像显示要求去做,并按照仪器的反馈信号控制动作幅度,提高自身能力。指导患者在开始治疗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通过仪器对照反馈信号来扩大效果,以达到康复目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徒手肌力、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测试结果±s)组别 时点 例数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10d 40 1.02±0.23 2.23±0.35治疗后20d 40 2.12±0.14 3.22±0.25治疗后30d 40 3.22±0.35 3.89±0.55徒手肌力治疗后10d 40 7.44±1.26 10.42±1.57治疗后20d 40 8.75±2.47 12.26±3.73治疗后30d 40 10.20±3.01 14.64±3.22上肢运动功能治疗后10d 40 4.34±0.35 6.36±1.24治疗后20d 40 5.87±2.14 9.55±2.41治疗后30d 40 7.17±2.18 10.88±2.10下肢运动功能

1.3 疗效判定

在患者每个疗程结束(10d、20d、30d)后,依据徒手肌力测试标准(MMT)[4]、运用Fugl-Meyer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如反射能力、屈伸运动能力,手部能力)等、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反射能力、屈伸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恢复情况并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满分20分,下肢运动功能满分14分,肌力满分5分,分数高者为功能恢复效果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S10.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仪进行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徒手肌力测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的致残性极高,常见的为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及缓解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发病两周后进行康复治疗训练[5]。据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最佳时间为发病后6个月内,发病最初3个月最为关键,因此时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应及早进行代偿和能力重组,以免呈现异常行走模式而影响预期目标[5]。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具有“生物反馈重建治疗”及“功能反馈及经皮电刺激康复治疗”模式,可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周围神经损伤起到恢复及康复作用。通过仪器对患者的瘫痪肌肉进行自动检测并设定动态阈值,以对大脑和瘫痪肌肉的联系功能从新建立,指导患者跟着仪器显示的动作及运动时间进行锻炼,并根据患者的自身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切不可盲目随从,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克服惰性情绪,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肌力,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意义重大,对患者的愈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肌力,降低致残率意义重大。

[1] 吴雪飞,孙桂军.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9(14):27,29.

[2] 张冰梅,王翠,杨再国.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78-79.

[3] 潘翠环,何镜清,蒲蜀湘,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4-2405.

[4] 杨莘.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4-194.

[5] 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9(1):163-164.

1006-6586(2017)14-0100-02

R277.7

A

2017-04-23

王洁明,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