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护理对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09-03 02:56温玉萍柳美欣郝翠英
海南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尘肺尘肺病肺心病

温玉萍,柳美欣,郝翠英

(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合理情绪护理对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温玉萍,柳美欣,郝翠英

(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护理对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建国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尘肺合并肺心病男性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情绪疗法,持续3个月。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的心理状况、肺功能指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4.34±3.28)分、(46.39±3.3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26±3.47)分、(60.16±4.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实测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FVC%)、实测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比(FEV1.0%)、实测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比(MVV%)值分别为(65.92±10.65)%、(72.04±9.25)%、(46.78±12.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55± 11.28)%、(65.06±10.64)%、(36.71±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维度评分分别为(12.58±3.02)分、(13.46±2.58)分、(12.84±2.55)分、(12.73±1.72)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10.26±2.13)分、(9.47±2.24)分、(11.02±3.15)分、(10.8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肺部功能,大大提升生存质量。

合理情绪疗法;尘肺病;肺心病;生存质量;肺功能

目前,尘肺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疾病。据调查显示,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报告的职业病累计总人数达75万,其中尘肺病患者约67万,占我国全部职业患者数的89.3%左右,临床死亡率则超过20%[1]。尘肺病是个体因长期性吸入生产灰尘(粉尘)而引发的以肺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虽然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治愈尘肺病,但是可以通过综合性治疗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然而,由于尘肺病病程较长,活动能力下降,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患者的身心以及患者的家庭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导致尘肺病患者多数存在心理问题,尤其是合并一种或多种并发症患者的心理改变与心理不适明显[2],患者的治疗信心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尘肺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运用于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中,探讨心理学合理情绪护理对尘肺合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尘肺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张家口市建国医院收治的尘肺合并肺心病的男性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51.3±4.6)岁;小学40例,初中5例;尘肺病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14例;煤工尘肺38例,水泥尘肺7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7例,Ⅲ级29例,Ⅳ级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52.1±4.0)岁;小学38例,初中7例;尘肺病分期为Ⅱ期30例,Ⅲ期15例;煤工尘肺37例,水泥尘肺8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8例,Ⅲ级28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教育程度、尘肺分级以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筛选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我国GBZ70-2009中尘肺病的诊断与分期标准,有明确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并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胸X线片检查得到确诊,肺心病诊断符合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住院时间3个月以上;③患者均意识清楚,智能正常;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参加。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以及躯体疾病者;②有精神障碍疾病史者;③有沟通障碍的聋哑者;④病情急性恶化或因其他因素而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充血管、吸氧、祛痰以及止咳平喘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给予抚慰、鼓励以及情感支持,逐步引领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树立生活信心。观察组由经过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合格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持续3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共分四个阶段,内容概括如下:①心理诊断。与患者一起找到其不良心理与行为(即C)的表现所在,如焦虑、暴躁、睡眠困难以及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确定产生上述C的诱发事件是尘肺合并肺心病(即A),但A本身不会引起C,而是由其内心对尘肺病的看法及观念(即B)所引起的。干预护士要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向患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让患者对ABC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使其认识到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与观念来控制、改变情绪和行为结果。此阶段重点是引导患者能够接受ABC理论,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产生合理的解释。②领悟。首先通过举例方式向患者通俗易懂、切合生活地讲解ABC理论,逐步帮助患者掌握并运用ABC理论,来分析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并通过改变观念、想法来控制自身情绪与行为,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心理症状。③沟通。与患者共同深入沟通,找出其内心对尘肺病的态度与看法,例如:“我不能得尘肺,得病后身体、家庭就彻底地垮了,生活将无比困难,生命也会很快就结束”,这些即是对疾病的不合理看法,是患者对自身要求的过度化、绝对化以及对将来生活最差的预期。护士与患者一起客观分析这些看法、观念以及患者的情绪、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并指导患者建立积极的、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并及时进行自我奖励,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④转变。指导患者一步步放弃原有的不合理的看法与信念,建立全新的、合理的信念,并且不断强化,纠正自我困扰,从而降低对尘肺病以及并发症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反应,乐观地面对疾病,积极地配合治疗,以更好的适应现实。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4.1 焦虑与抑郁在护理前以及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3]进行心理状况评分。SAS量表、SDS量表的总评分越高,焦虑与抑郁程度则越严重。

1.4.2 肺功能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实测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FVC%)、实测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比(FEV1.0%)、实测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比(MVV%)。

1.4.3 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4]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以及环境维度,共26个问题,每个问题得分为1~5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提升了2级;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指标有明显缓解,心功能提升了1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指标改善不明显或未改善,以及病情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比较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45 45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58.52±4.13 58.10±3.74 0.484>0.05 61.19±4.23 60.97±4.02 0.216>0.05 44.34±3.28a57.26±3.47 15.477<0.05 46.39±3.35a60.16±4.20 16.265<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0%、MVV%值较护理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维度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在生理、社会以及环境方面维度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理维度方面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45时间护理前护理3个月t值P值对照组45护理前护理3个月t值P值生理维度9.42±2.06 12.58±3.02a5.848<0.05 9.37±1.89 10.26±2.13 2.482<0.05心理维度9.50±1.35 13.46±2.58a5.997<0.05 9.52±1.41 9.47±2.24 0.135>0.05社会维度10.23±2.54 12.84±2.55a5.134<0.05 10.29±2.62 11.02±3.15 2.410<0.05环境维度10.07±1.78 12.73±1.72a5.006<0.05 10.01±1.58 10.87±2.38 2.351<0.05

3 讨论

尘肺病的发病机制是肺部组织以及肺间质发生纤维化病理改变,导致肺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发生障碍,气血流通不畅,从而使得无效腔气量大大增加,最终导致肺部微循环出现障碍。随着机体肺动脉压的不断上升,从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目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成为尘肺病的重要并发症,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尘肺病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肺心病并发率在40%以上,且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6]。尘肺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感染、扩张血管、止咳平喘、氧疗等综合性治疗,以缓解肺内压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但尘肺患者并发肺心病,其心理、生理均承受着巨大的病痛,还要面对经济、家庭成员、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可能产生过激的行为反应[7-8],不利于疾病控制,同时也影响预后。因而在尘肺病防治过程中,除了对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外,还要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尽可能让患者心理舒适,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Ellis在1955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治疗理论与方法[9],其理论的核心为ABC理论,即强调个体的情绪障碍或者不正确行为(C)并不是由发生的事件本身(A)而引起的,而是由人对发生事件的理解与看法(B)而导致的。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接纳、自我关怀、适应变化以及敢于尝试等心理健康目标。近年来,合理情绪疗法逐渐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中得到实践运用。刘淑梅[10]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干预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结果显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改变护士不合理的观念,强化全新的、合理的观念,有益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刘蓉等[11]对20例舌癌术后患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心理问题,并且优化了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本组研究将合理情绪疗法运用于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肺功能各项指标、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合理情绪疗法可明显改善尘肺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克服不良情绪困扰,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从而有效改善肺部功能,大大提升生存质量,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1]赵莹,张云鹏,朱焕芝,等.2009-2012年我国尘肺病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6):558-560.

[2]白莹,韩磊,朱宝立.我国职业病学发展史及现状与展望[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4):51-5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4]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42.

[5]马骏.实用尘肺病临床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43-46.

[6]肖培,王丹,朱晓俊.我国尘肺病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11):830-834.

[7]叶新贵,陈燕,李玲,等.尘肺病患者心理、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6,31(4):204-209.

[8]周宇燕,王珉,闫秋丽,等.尘肺病住院患者希望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779-783.

[9]郭念锋,虞积生.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21-173.

[10]刘淑梅.合理情绪疗法对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19-622.

[11]刘蓉,黄晓菲,邢育珍,等.合理情绪疗法对舌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 3259-3261.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5.055

R473.5

B

1003—6350(2017)15—2570—03

2017-01-18)

2016年度河北省张家口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编号:1621101L)

温玉萍。E-mail:pangyongping1434@163.com

猜你喜欢
尘肺尘肺病肺心病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