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与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7-09-08 23:09曲艳昕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绘本课外阅读

曲艳昕

提高教育的品质,我们必须回到“人”的原点上,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侧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看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还原教育的真实。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的阅读,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相互融合,整体推进。

语文的工具性目标是学会表达。能力依赖于习惯,要提升表达力,必须先养成表达的习惯。

在教师、课标、教材和学生四者的对话中,教师与课标的对话是所有对话的基础。

“阅读”是输入,“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是输出。对比研读,我们却发现课标中“阅读”的要求非常低,尽管有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5万字,但依然是“入不敷出”。比如,口语交际中第3条,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4条要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些要求归根结底都指向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少学生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

其实,学生表达能力必须要内外兼修,就如金庸小说里的郭靖学武功,在没遇到马钰道长之前,他跟着江南七怪学武功的招式,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跟着马道长练了两年全真教的内功心法,武功才得以突飞猛进。那么,在语文学习中表达的内功是什么呢?是背诵!低年级课文大多是感情色彩很浓的小故事,如果让学生把故事背诵下来讲给别人听,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又可以提升表达能力。外功是写话课和口语交际课,因为量少,只能从兴趣和方法上给予引领,很难升华形成质变。

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早已找到,我们缺少的是知行合一的勇气。总是放不下设计意识,一味地做加法,直到不堪重负。蓦然回首时,才感悟到好的教学设计不是完美得无以复加,而是少得不能再少。因为,少才能做到专注,专注才能更有效果。

在备课时,教师要有全册意识,至少以单元为单位,通过整体架构,找到每一课的关键点,通过整合与取舍,做到目标清晰,一课一得。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有自己的体系,必须经过日积月累。

首先,对原教学流程进行剪裁,去除烦琐的分析,放下对课文的精雕细琢,真正落实“以读代讲”。

其次,课后思考题,等学生对课文内容烂熟于心时再提出,做到水到渠成,不从上课伊始就层层设问,抽丝剥茧般地寻找答案。阅读的目标是学习表达,不是分析,一切要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

最后,学习语言需要厚积薄发,只停留在朗读层面的积累,难以有所作为,必须要“朗读—背诵—运用”一气呵成,才能够行之有效。

语文能力是船,语言积累是水,水少了载不起船,让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讲给别人听,是最省时省力的“补水”方法。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白话文,学生背诵白话文对表达的帮助当然更为直接。课文是经过众多专家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因此,积累下来的不仅有语言、语感,还有情节和布局谋篇的方法。而古诗文过于凝练,作为长期积累的目标固然好,但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是驾驭不了。

纵观三个学段,低年级学生着力于背诵,升入中年级才能做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中年级重视“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学生进入高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自然就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这说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过程。

书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必须要借力而行。人生的智慧蕴藏在不同的书籍里,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从而打开心胸,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第一,要用“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绘本作为学生阅读的起点,是因为它与儿童心理特点契合,容易受到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喜爱。它用色彩缤纷的画面、富有童趣的語言将生活中的爱放大,拨动儿童的心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爱、修养爱,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亲近母语的情怀,从而喜欢读书。

安排阅读时间:利用每周的机动课时上一节绘本课,16个教学周带领学生读16本绘本。

提供绘本资源: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交流阅读,也为了降低阅读成本,我们请有绘本教学经验的老师精选出16本最受一年级学生喜爱的绘本,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落叶跳舞》《胡萝卜种子》等,然后把书逐页拍照、制成PPT,放到公共邮箱里,供全区的老师下载带领学生阅读。

设计阅读模式:小学生的绘本阅读不同于幼儿园,不仅要读,还要想象、仿说、仿写、仿画。

在阅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向往绘本所描绘的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乐于与别人交流感受,情商与智商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二,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多元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外阅读课内落实是个非常好的举措。它顺应了语文学习之道,对学生的爱更是充满了智慧含量,成为现代语文课堂一个强有力的支点,所以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破解语文困境的有力武器。

一年级上学期丛书中有两本共143篇小短文,文质兼美,适合儿童阅读。我们或将它们渗透在阅读课、识字课、读写结合课的教学中,或利用机动课时上专门的拓展阅读课,为学生创造亲近、积累和练习母语的机会。

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主要目标还是识字。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的3000个常用字当中,第一学段的1600个是常用字当中的高频字。说它们是高频字,是因为它们在文章里会反复、大量地出现,所以学生读丛书中的短文,既是认识生字,又是巩固熟字。

第三,用“专项阅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继承性,让学生看作文选或者上网收集相关的写作素材,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学以致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绘本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绘本
绘本
绘本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