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之我见

2017-09-08 00:18李孝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临帖字帖书法作品

李孝正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美化环境还是欢庆节日等,都离不开优美的书法艺术。对于中小学的书法教学,教育部明确要求: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要保证写字课的正常进行,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对于爱好书法的学生要加以鼓励。我认为,书法教学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

北宋学者程颐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初学书法者容易因枯燥或成效不显著而产生厌倦,这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书法名家的小故事,讲解和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练字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品格不高,落笔无法。”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有代表性的大书法家,他做过平原太守,又被封鲁郡开国公。他的文化艺术修养很高,其书法以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赵孟頫是一位非常聪明、善于学习的人。他早年学智永、宋高宗,后学王羲之、王献之,后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有不少书法作品传世,其中的《湖州妙严寺记》,字的结体方阔,笔画开张舒展,点划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艺术水平很高,是学习书法的良好范本。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展示经典碑帖,并带领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让学生感受优秀书法作品的笔法、章法和气韵,全面、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

二、加强对学生读帖、临帖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常为了选哪种字帖和字体而迷茫。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以学生个人意见为主,教师的意见为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往往更容易见到成效。

临帖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读帖。用心去感受和分析所临的碑帖,了解原作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每个字的间架结体和用笔特点。其次,是对临。对临就是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运笔规律进行掌握。再次,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对字帖进行选择性临摹,对临过的字进行归纳和总结,常用字必须重点临,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最后要做到背临,包括意临。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凡是临摹各家,不过窃取用笔,非规矩形似也。可以抛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走出字帖,写出自己的风格。袁枚在《续诗品》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可以说,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前提,是一个“跳板”。一旦跨越“跳板”,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在“跳板”上,要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取各家长处,为我所用,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以勤为径,重视指导

我的启蒙恩师范敬于先生为我书写过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可见,要想在书法学习上有所进步,不经过勤学苦练、深钻细研是不行的,但光闷着头练也不行,容易走弯路,名师的点拨必不可少。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学书法》中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学生大量临帖,再加上教师课堂指导、示范、点评,可以少走弯路,较快地提高书写能力。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书写修养和道德品质

作为合格的书法教师,要时刻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加强书写基础知识的进修,阅读必要的参考书,按时练习,做到“曲不离口,字不离手”,在实践中深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书法理论、书写技巧、美学知识等。教师书写得好,能作示范,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并有效指導学生的书法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就书法艺术来说,教师还要大量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如文学、历史、茶道、武术、礼仪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简单的线条中融入丰富的思想内涵。如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召溪诗帖》,就是在品茶时创作出来的。

同时,我认为,书法教学应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贯彻探究性教学思想,本着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地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 编 莫 荻)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帖字帖书法作品
暑期练字?打造独一无二的字帖
书法作品选登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字帖
小字帖
小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