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利用

2017-09-08 18:50张作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面积案例

张作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会使课堂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小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更不易理解。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大多数都与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资源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那么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也可以收到教师想要的效果。教师通过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激励学生用功学习数学来为生活服务。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结合生活案例,引导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中的内容与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案例,是一件容易的事,问题在于,需要挑选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而又为学生熟知的案例。如果在学生面前提出这样的生活案例,那么他们的兴趣肯定会大增,而且也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讨论中来,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被调动。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学习效率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的情境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且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案例,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讨论的条件与环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引导为主,教授为辅”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自主或者同学间合作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去開发自身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找出几道典型的题目,然后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真正将所学内容理解透。而且数学是有规律的,想要学好数学,一定要有窍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先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是: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一些东西的长和宽或者是边长,来计算一些物体的面积。比如,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地板砖的长和宽,来计算一块地板砖的面积,进而计算出整个教室的面积。

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课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数学学习要想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避免学生对数学理解不到位或出现偏差的现象。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让学生重视这门基础学科,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 编 欣 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面积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面积最少的国家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