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

2017-09-08 20:57张胜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口令耳朵教室

张胜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其中“听”摆在第一位。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教师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指导,对于学生的倾听能力却不太重视。事实上,有效倾听对于课堂效果的优劣有重要影响。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很有成效。

一、培养倾听心态

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倾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在教室里布置名言警句:“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你才会拥有忠实的朋友。”“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我问学生,人为什么长了两只耳朵、一张嘴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总结道:两只耳朵是为了让我们左听听、右听听,要多听。发现有的学生在该听的时候没有认真听,我一指两只耳朵,学生立即就会意了。我还把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用‘心是基础,而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听少说,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后来,这个“聪”字成了教室文化的一部分。

二、强化倾听意识

口令法:我与学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令,我一喊口令,学生就明白怎么做了。讲解重点之前,为了给学生提个醒,我会说:“一二三!”学生答:“坐端正。”我说:“小耳朵!”学生答:“认真听!”这样简单明了的提醒,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专心听讲。

场景法:在口语交际课上,我常常设置场景。如讲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在教室里找一个学生扮演家长,另一个学生扮演孩子,“孩子”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要求先有一段生活中的对话,再对故事进行简要复述。这方法我在讲授故事之类的课文中运用,学生大多乐意加入,效果不错。在学习记叙文、议论文的时候,少不了要利用文章中的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时机。

三、教师以身作则

要让学生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用心倾听,为学生做好榜样。我们在教学中,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用交换眼神、侧身、凝視、含笑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自己在用心倾听,发言结束后作鼓励式的点评。当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用心倾听自己的发言时,自然会充满信心。

一般来说,我接手的新生经过一学期有意识的培养之后,倾听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基本上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教学效果良好。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应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与学生共同创造一种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课堂氛围。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责 编 莫 荻)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令耳朵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高矮胖瘦
耳朵在哪里?
口 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借我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