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2017-09-18 09:34史晓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江苏省

史晓星

摘 要 众创空间建设是江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新突破,本文详细分析了江苏省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并就下一步推动江苏众创空间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众创空间 发展现状 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2015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2020年)》,2015年6月江苏省政府建立省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联系会议,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5年,江苏省安排1亿元省级众创空间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众创空间建设给予补贴。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满足社会更加多样的创新创业需求,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已建设纳入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38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的94家,孵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已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超2.5万个,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众创空间已成为江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 江苏省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1.1 众创空间数量及面积分布

近年来,江苏众创空间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众创空间数量及面积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已实现众创空间各省辖市全覆盖,建有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38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94家,孵化场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如表1所示,苏南五市是全省众创空间建设的密集地区,众创空间数量超过全省总数的2/3,众创空间面积超过全省总数的1/2。苏南地区中南京市众创空间97家、苏州市96家,两市的众创空间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苏北地区盐城市异军突起,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24家,位列全省第四。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批复省级众创集聚区34家,其中以众创空间集聚为特色的14家,其中苏南地区共12家(南京4家、苏州4家),全省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形成金鸡湖创业长廊、珠江路创业大街等知名集聚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集聚地。

1.2 服务的团队及企业数量

众创空间爆发式的增长推动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会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解决了早期创业团队的孵化难题,吸引了大批创业人才、团队和初创型小微企业。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众创空间提供工位49820个,累计服务创业团队15540个、初创型小微企业11414个。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前期的基础准备,2016年众创空间更加迅速,当年服务创业团队9058个、初创型小微企业7034个,其中常驻创业团队5333个,常驻初创型小微企业4976。

1.3 推动就业情况

众创空间有效降低了创业和创业孵化的门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如表3所示,2016年全省众创空间新注册企业4382家;创业团队和企业吸纳就业66147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19063人,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 江苏众创空间发展特点

众创空间形式多样、专注的领域各有不同,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政府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刺激着各类投资者进入众创空间领域,使得众创空间呈现市场化、多元化、重服务等鲜明特点。

2.1 市场化运作占绝对主导

众创空间是在互联网时代,根据市场需求最先由创客建立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和机构。当前各类创新创业活力被释放,各类社会主体创办众创空间,但是绝大多数由民间投资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384家,民营企业建立的众创空间220家,占到总数的57.3%,国有企业建立的众创空间111家,占28.9%,事业单位性质的占8.9%,其他为社团、民办非企业、合资等性质。市场化的推动使得众创空间在全省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及科技资源集聚的苏南地区众创空间较多。创客邦隶属于博济集团,是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众创空间专业运营商,致力于创业服务、天使对接和资源整合,目前在苏州、南京、太仓、盐城、高邮等地均建有众创服务基地,并在杭州、成都、武汉、深圳、广州等地进行布局,形成整合全国创业创新资源一体化的创业服务载体。

2.2 运营主体多元化

市场力量成为创业服务的主力军,吸引着各类社会力量投入众创空间经营浪潮,众创空间运营主体由原先的政府、企业扩展至创业投资机构、高校、平台型大企业、研发机构等。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雄厚,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无论是孵化器数量、孵化面积,还是在孵企业数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双创”浪潮中,江苏孵化器积极行动,纷纷在现有载体基础上进行扩建或新建众创空间。目前,全省94家众创空间是由科技企业孵化器衍生成立,约占总数的1/4。

江苏一方面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借助龙头企业技术、管理和产业优势,向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开展产业孵化和新业态创生。如百家汇创业社区,由先声药业投资创办,将自身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制药资源开放共享,与来自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合作共同创业,助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另一方面,江苏积极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研究领域建设众创空间。鼓励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苏省西夏墅精密工具产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体制新颖、机制灵活、人才富集、管理先进的优势,围绕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拓展孵育功能,培育新型高科技企业。

2.3 服务全方位、便利化

众创空间是专注于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孵育服务,打造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的市场化众创空间,需满足大学生、科研人员、连续创业者、大企业高管等各类创新创业群体个性化、多样性的创业需求,全方位、便利化、高质量的创业服务必然成为其特性之一。这些服务既包括灵活、低成本的创新空间、工商注册、法律、财务等基本服务,也包括创业导师团队、品牌塑造推广、投资管理、国际合作等深度服务。目前,全省众创空间拥有约5000人的创业导师队伍,2016年举办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超7000场次、开展各项创业教育培训超5000场地。这些服务可以降低创业的成本门槛,使创业团队和企业的精力更集中于创新和研发。

3 进一步推动江苏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

(1)打造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孵化理念、商业模式,各类众创空间都有自身特点,没有固定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江苏已有超过一千人創业孵化从业人员,但“懂创业、擅孵化”、尤其是擅长运营众创空间的职业化人才短缺。全省创业导师人数较多,但是组织较为零散,缺乏长效服务机制和利益机制。需培养一批众创空间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培训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创业导师组织管理,建立长效共赢机制。

(2)提升服务能力。随着众创空间爆发式的增长,创业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重服务”是众创空间重要的特性之一,但是与众创空间数量的高速增长相比,服务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很多众创空间目前仅提供物理空间、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发布等基本服务。今后需进一步提高政策咨询、知识产权辅导、金融对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根据创业者个性化的创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打造开放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提升众创服务软实力。

(3)拓展盈利模式。目前,众创空间形势多样,但商业模式尚不健全,盈利模式相对单一。2016年,全省众创空间总收入中服务收入占19.76%、投资收入占7.69%、物业收入占25.54%、财政补贴占28.94%、其他收入占18.07%,财政补贴和物业收入仍然是当前众创空间收入的重要来源。下一步,应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完善创业投融资体系,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早期创业投资的力度和深度,推动众创空间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创业孵化30年编委会编.中国创业孵化30年(1987-201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2]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村科技,2015(7):56-58.

[3] 束云霞.众创空间在江苏的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J].经贸实践,2015(36):7-9.

[4] 王友双, 高晓文. 众创空间孵化服务能力提升探讨—以紫东创意空间为例 [J]. 江苏科技信息,2017(11):3-6.

[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 [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8/content_5043305.htm.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