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平台的创新发展
——评《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

2017-10-19 06:49李丕宏
传媒 2017年18期
关键词:音乐用户分析

文/李丕宏

音乐传播平台的创新发展
——评《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

文/李丕宏

书名: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

作者:李小莹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1日

定价:45.00元

当前,互联网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社会各个产业的基本格局和结构。正如学者所言,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操作系统,正在重构整个社会的基本生态,它将颠覆处于其间的各种产业,无论在运作方式还是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都为其带来了契机和挑战。当前,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让自身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所创造出来的环境中,以互联网的基本逻辑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也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近年来国家扶持的重要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文化艺术内容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模式。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在当前的消费语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艺术的创作、编辑和传播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带动网络音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音乐类自媒体勃兴,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音乐传播已经突破了传统时代音乐传播的基本形态、基本模式和基本路径,新媒体平台为音乐传播创造出新的契机。为此,如何以新媒体平台为支撑,创新音乐传播新平台、新模式,以及当前对新型的音乐传播人才培养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李小莹副教授著、现代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一书,系统梳理了新媒体时代音乐编辑与传播的平台建设和创新。作者将音乐学与传播学相融合,以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为依据,采用案例分析法,为解读当前新媒体音乐平台创新与传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典范,不仅创新了音乐传播的基本理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对当前音乐市场现状的分析和对研究对象、问题的界定。全书在关注新媒体音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侧重于对中国互联网环境,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的研究。作者首先对当前新媒体数字音乐市场进行了分析。在宏观上,作者分析了市场环境,如市场整体格局、唱片销量、付费用户、以及国家政策等;在微观上,作者分析了数字音乐的付费机制发展历程、当前付费机制的几种模式,如付费下载单曲、支付购买数字音乐专辑、支付包月音乐服务费等几种相对成熟的模式。最后,作者对当前音乐市场的营收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音乐版权规范和音乐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下,国内音乐内容和渠道开始相对集中,新时期互联网数字音乐市场潜力无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的付费模式能够成立,国内的数字音乐市场营收将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作者在分析了音乐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音乐传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了界定。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作者首先界定了新媒体音乐的基本概念,认为新媒体音乐不仅包括以现代思想和审美观念为指导的现代音乐范畴,也包括其他类型与风格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那些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媒体或者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而进行创作、传播或者营销的音乐艺术形态。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作者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问题。在移动新媒体对音乐编辑和传播、消费产生影响的环境下,作者重点关注新媒体环境下音乐编辑行为的变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以及传播效果如何这些关键问题。

对当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音乐平台创建与传播的分析。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决定传播效果的最终要素,在新媒体时代,用户从传统媒体的被动角色转向主动角色,用户对音乐传播具有更大的决定权。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首先对当前音乐传播的用户与市场进行了分析。包括对新媒体音乐用户的渗透率、新媒体用户的听歌习惯、新媒体音乐的用户需求等进行了描述。同时,针对用户的独特地位,作者提出了新媒体音乐体验这一概念,认为在新媒体平台上,音乐传播的用户体验是决定音乐平台发展的关键。当前,以3D技术和VR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在新媒体音乐平台上的运用,颠覆了传统媒体音乐传播给人们的视听感受,带给用户不同以往的新体验。作者以“邓丽君20周年3D全息投影纪念演唱会”为例,分析了技术对音乐传播的重要影响以及带来的新的用户体验。

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作者重点分析了流媒体音乐应用、流媒体音乐电台和自媒体平台的音乐平台创新与传播方式和策略。

一是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创建与传播。流媒体音乐平台主要通过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积累用户数据,分析用户音乐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推荐音乐内容产品,管理和运营粉丝经济。为此,作者以“简网APP工场”的音乐类APP创建为例,分析了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创新传播与管理。同时,作者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流媒体音乐平台,如Apple Musi、Spotify等平台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对当前国内主流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分析上,作者重点分析了QQ音乐的付费收听模式,围绕粉丝经济搭建的数字音乐专辑销售模式;在酷酷音乐平台的分析上,重点分析了酷狗音乐对原创音乐和原创音乐人的挖掘,对数字音乐生态圈的打造;同时分析了酷酷系音乐平台“听”“看”和“唱”三位一体的音乐服务模式,以及其对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此外,作者也对百度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其他代表性的音乐平台进行了特色分析。

二是流媒体音乐电台的分析。流媒体电台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音频流媒体网络电台。国内的流媒体音乐电台是在网络电台的基础上建设的。流媒体电台能够适应移动终端的传播,因而成为当前音乐传播的重要阵地。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各个流媒体电台都在内容生产方面打造特色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流媒体电台有豆瓣FM、蜻蜓FM的音乐电台、网易云音乐的主播电台等。作者分析了这些电台的特色和创新方法以及运营与管理,重点介绍了当前流媒体音乐电台内容生产的PGC、UGC和PUGC三种模式。PGC内容生产主要依靠用户的专业能力,如专业创作者或者专业机构。UGC主要依靠一般用户,用户把自己原创、编辑、制作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其他用户。PUGC主要是指专业用户内容生产,这些专业用户比一般用户懂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和专业创作者、机构相比,又有一定的差距,这类用户成为当前流媒体音乐内容生产的重要力量,为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大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自媒体音乐平台的创建与传播。自媒体是当前发展较快的新媒体类型,微信、微博、博客等都是自媒体的典型。作者以微信为例,分析了自媒体音乐平台的创建与传播,如微信、微博、H5等音乐平台的开通、创建与订阅、编辑与传播等。同时,也分析了自媒体音乐平台的传播状况,认为可以实现音乐传播的多平台同步化传播、个性化的音乐传播与服务等。

除了以上三种重要的新媒体音乐平台创建与传播方式之外,作者还对当前音乐传播的项目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如当前音乐传播的众筹项目、在线直播项目和在线音乐交易项目等。这些以项目为中心的音乐传播形态,为推动新媒体音乐传播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对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人才培养的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传媒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音乐编辑和传播人才培养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认为,在培养音乐编辑与传播人才方面,需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搭建一个学界和业界相互融通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整个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提升音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增强音乐产业的发展动力,保障音乐产业链上的音乐创作、编辑、传播和教育等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作者以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编辑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高校在新媒体音乐编辑和传播课程建设、具体实践中的创新之处。在课程建设上,主要包括音乐编辑与传播历史、音乐编辑与传播理论和音乐编辑与传播应用。在应用层面上,课程设置包括了网络电视台、电台和流媒体、自媒体等当前较新的平台应用,体现了媒体融合时代对音乐传媒人才的培养。在具体技术上,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文本编辑能力、音频编辑技术、构建完善的音乐认知体系,以及熟悉音乐策划、编导和制作等具体流程的能力。这为新媒体时代的音乐编辑与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总之,该书作为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对当前新媒体音乐传播的现状、方式和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归纳总结。作者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介绍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媒体音乐平台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书中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为全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作者将传播学与音乐学两种交叉学科融为一体,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框架分析音乐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是对音乐学还是对传播学研究者而言,都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猜你喜欢
音乐用户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关注用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音乐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