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17-10-25 23:34张卫琴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张卫琴

【摘 要】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表演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聆听的积极性;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游戏情境,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合作表演 合作游戏 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修养的目的。然而笔者在一项“你喜欢上什么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9%的学生喜欢上唱歌课,仅有11%的学生喜欢上欣赏课。分析原因,欣赏课与唱歌课相比,往往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多,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较少。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状态,从而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参与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状态,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一、什么是音乐“合作学习”

音乐“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根据“异质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两、三大组,也可以是4~6人的小组,通过各种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获得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这种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课堂中个体和集体的交流能力,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合作学习”的分类

音乐课程目标提出:“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音乐“合作学习”正是体现了音乐课程目标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在欣赏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结合三维目标,把欣赏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归纳为三类: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合作表演法,如合作律动、合作演唱、合作演奏 ;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的合作游戏法;以培养学习过程与方法为主的合作探究法。

三、“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合作互动的表演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聆听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聆听不仅仅是静坐,更需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发挥心理学的“联觉”效应。通过一系列的听、唱、动等合作表演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在有效的聆听活动中去感知音乐的要素,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根据合作表演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合作律动、合作演唱和合作演奏。

1.合作律动

合作律动是指学生之间用声势动作、身体动作来合作互动,感受乐曲的节拍和韵律。在乐曲欣赏的初步阶段,合作律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快速进入乐曲学习情境。如欣赏《铁匠波尔卡》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聆听、对比乐曲中富有特色的大锤和小锤声,比较它们音色、节奏的不同,进而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模拟敲大锤和敲小锤,随着音乐的韵律合作打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组学生用跺脚模拟大锤声,一组学生用一手握拳拍另一手心来模拟小锤声,合作如下:

学生在“合作打铁”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乐曲四二拍的强弱韵律,同时体验了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这样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和他人准确的合作,培养了他们稳定的节拍感。

2.合作演唱

在欣赏乐曲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记忆乐曲旋律,还可以创编歌词进行哼唱。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旋律的感受性不强,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演唱的形式,选择简单、形象的旋律教学生演唱。如《在钟表店里》的a主题旋律:

每个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似,学生用“嘀答”来进行模唱,形象感受小秒针走动的活泼形象,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后边变化的旋律则由教师用la来接唱。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唱的积极性,达到熟悉、记忆乐曲主题的目的。

3.合作演奏

在欣赏乐曲时,还可根据乐曲的特点巧妙设计适合的合奏练习,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聆听的积极性,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音乐学习的新鲜感。如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表现了雷鸣电闪的情景,欣赏时可以让学生用镲和小军鼓合作表现;又如乐曲《森林狂想曲》中融入了真实的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来合作表现,如青蛙叫声:蛙鸣桶 X— ;雨滴声:响板XXXX;风声:沙錘XX。学生还可以合作模拟乐器演奏乐曲,体验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一组学生模拟钢琴演奏,另一组学生模拟弦乐的演奏,学生在合作中聆听彼此的声音:钢琴演奏持续不断的颤音,而弦乐演奏则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营造了森林里狮王来临前的紧张气氛。学生们专注地聆听,准确地合作演奏,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里。

(二)创设合作互动的游戏情境,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审美的艺术。学生情感的体验不是靠说教和灌输,而是通过教师创设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师生双向交流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感悟、体验来实现的。游戏是儿童的乐园,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的特性巧妙地设计合作游戏,可以让孩子在音乐中高高兴兴地玩,在玩中感受音乐,深刻体验音乐的情感。

《顽皮的小闹钟》是德国作曲家安德尔森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律动、哼唱乐曲旋律,在初步感受小闹钟的顽皮形象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了“走格子”的音乐游戏,由学生共同合作,创作一只富有个性的顽皮小钟。学生情绪高涨,他们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秒钟。

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走格子”游戏,方形小钟的16格对应了音乐的16拍,乖巧的小钟拍一次手,急性的小钟拍两下腿,而休息的小钟则是双手向外摊开,不发出声音,学生随着音乐合作表现。这样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 看似玩乐,却能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合作游戏中深刻体验了小闹钟的顽皮形象。endprint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合作游戏时,合作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切不可脱离了音乐一味追求合作的热闹,那就会使合作流于一种形式。

(三)创设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一种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它与合作表演、合作游戏相比,更注重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自我探索、质疑求新。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乐曲的欣赏是聆听—感受—体验—创作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对乐曲感受、体验后,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展示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会到主动获取知识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乐曲运用巧妙的手法刻画钟表形象,尤其是乐曲中巧妙融进了各种钟表的声音,就像是一首钟表交响曲。在学生欣賞完一、二乐段,开始欣赏第三乐段(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相似)时,教师拓展了“有节奏的钟表声”的探究活动。“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钟表店里的每一种钟表都在按自己的方式有节奏的唱歌呢?你们能跟着小钟表的音乐模仿你喜欢的钟表唱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索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随着音乐踊跃表现。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模仿小钟表唱歌,学生们积极地聆听、对比、选择、表现,最终达成一致,他们合作演奏的《钟表交响曲》如下:

孩子们在合作演奏中聆听别人的演奏,弥补自己的不足,他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音乐的乐趣。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培养,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自本课题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音乐欣赏课堂逐渐从传统的一对多的单向灌输变成了多项互动的交流讨论,学生在与学生、老师的合作互动中增进了情感交流,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变得积极主动。课堂上形成了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焕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活力。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226600)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