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话语定义再商榷

2017-11-03 12:16张结根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抗性本质特征言语

张结根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冲突话语定义再商榷

张结根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综观现有有关冲突话语的定义,可以发现它们主要从起因、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等方面进行阐释,普遍认为冲突话语源于交际双方在观念、意见、目的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具有对抗性的异议、争论、指责等话语序列或言语活动。事实上,除了这些认知差异外,行为上的干预也可能引起冲突话语;同时,差异和干预不一定会导致冲突话语,处理人际差异和进行干预时态度或情绪上的对抗性才是冲突话语的本质特征。

冲突话语;人际冲突;本质特征;对抗性

一、引言

冲突话语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Brennis、Lein和Boggs对儿童争辩性话语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1-3],但是冲突话语(conflict talk)作为一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90年[4]。查阅过去四十年的冲突话语研究文献,我们可以读到许多关于“冲突话语”的定义,如Eisenberg & Garvey[5]、Vuchinich[6]、Leung[7]、Honda[8]、赵英玲[9]、Jacquemet[10]、冉永平[11]和赖小玉[12]等(见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定义主要从起因、表现形式与本质特征等方面界定冲突话语。

表1 现有冲突话语定义列表

学者定义Eisenberg&Garvey...growsoutofanoppositiontoarequestforaction,anassertion,oranaction...Thenegatingresponsesoroppositionsincluderefusals,disagreements,denials,andobjections.VuchinichConversationalsequencesinwhichparticipantssuccessivelychallenge,accuse,disagreewith,insult,blame,correct,denyorrefuteeachotherarerecognizedasverbalconflicts.Leung...thecentralideathatparticipantstakealternativepositionsonthesameissue...Honda...aspeechactivityinwhichtwopartiesattempttomaintaintheirownpositionsbymeansofopposition.赵英玲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Jacquemet...theopen,interactionaldisputebetweentwoormorepartiescausedbyaclashofgoalsthatthepartiesper⁃ceivetobeincompatible...冉永平……受制于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交际主体之间就会出现争论、争吵、反对、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赖小玉交际双方因观点、立场、视角、利益等差异在言语上所引发反对对方的话语,它可以是争论、争吵、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具有典型的对抗性特征。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和分析冲突话语的众多定义,更好地理解冲突话语的起因、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修订现有定义,进一步明确冲突话语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冲突话语的起因

关于冲突话语的起因,不同学者虽然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但是都认为冲突话语源于这样或那样的差异。Leung[7]认为冲突话语始于交际参与人在同一问题上采取的不同立场,赵英玲[9]指出生活中理念、欲念和性格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是话语冲突的根源之所在,Jacquemet[10]把言语冲突(verbal conflict)归因于交际各方不可调和的目标对立冲突,冉永平[11]认为冲突话语受制于交际主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例如:

(1)夫:坐了那么多次的飞机,还是觉得国航的客舱服务最好。

妻:国航有什么好的? 我不觉得。

夫:你没发现国航上提供的食品,会按不同的航线搭配不同的口味啊?

妻:那有什么用? 飞机上的东西再怎么搭配,也让人难以下咽。

夫:又没要你钱,要求不要太高了。

妻:你怎么知道没要钱啊? 那么贵的机票不是钱哪?

夫:哎,你这种人就是钻牛角尖,懒得跟你争。①

在这段对话中,夫妻间就同一问题的看法或立场总是存在差异:丈夫认为国航客舱服务最好,妻子却不以为然;丈夫从口味的搭配变化来评价国航提供的食品,妻子则从是否合乎自己口味的角度来评价;丈夫认为食品是免费的,妻子却觉得食品费已经包含在机票费用之中。于是,产生了一段不太愉快的冲突话语。

需要指出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本文认为,这种差异性只是产生冲突话语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否出现冲突话语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交际主体如何处理这些差异:是坚持己见,或是搁置差异,还是协商差异?只有在双方坚持原有存在差异的观点、不轻易让步、不留商量余地时,冲突话语才会出现和持续。例如以下两个例子就不能定义为冲突话语。

(2)嘉宾1:时寒冰反对我的意见,但是有一个我非常赞成他的办法,就是不要买房、租房。大家都说房价这么高,为什么高呢? 我不怕你贵,你两万我也买,三万我也买,买来买去就买高了。如果按照时寒冰的做法,房价马上就落下来。

嘉宾2:按照您说的,老师我有点不礼貌了,按照您说的,真是租房的房价就上去了。(摘自谈话类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

在例(2)中,嘉宾2为了关照对方的面子,降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对抗性,有意使用了弱化面子威胁的元语用话语,只为表达不同观点,并非有意对立。其实在这种机构话语环境下,不同观点的碰撞才是制片方和观众希望看到的效果,一味地讲求礼貌与合作,弱化观点表达,反而会显得与该目标相违背。而且,表达异议并非一定具有负面性,也不一定造成冲突,甚至可能是亲密和随和(sociability)的标志,可以增进人际关系[13-14]。

(3)母亲:快读吧,读完奖励两块糖。

女儿:不行,两块太少了。

母亲:那你说几块?

女儿:五块。

母亲:不行,太多了。这样吧,再加一块,三块。

女儿:那行吧。

在例(3)这段母女对话里,为了让女儿尽快开始学习,母亲提出以糖果作为奖励。虽然一开始她们在糖果数量上存在差异,但是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了一致。在这种双方不坚持己见、愿意协商差异的情况下,话语交流是流畅的。按照Honda[8]的广义定义,此段对话充其量属于冲突后续话语,而按照他[8]的狭义定义,则其并不属于冲突话语范畴,倒是可以定义为协商话语或论证话语[15]。

如上所述,学界普遍认为冲突话语起因于交际主体间意见或看法的差异。但本文认为,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它并非导致冲突话语的必然条件,真正导致冲突话语的是处理差异的不当方式,拒绝或放弃沟通差异才是导致冲突话语的根本原因。

三、冲突话语的表现形式

冲突话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Eisenberg & Garvey[5]看来,对立的话语形式有拒绝(refusals)、异议(disagreements)、否认(denials)和反对(objections)等。Vuchinich[6]认为,冲突话语中双方会连续地互相挑战(challenge)、指控(accuse)、不赞成(disagree)、侮辱(insult)、指责(blame)、纠正(correct)、否认(deny)或反驳(refute)。赵英玲指出,冲突话语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许多言语行为和言语事件都包含在冲突话语之内,如争执、反驳、争吵、反对、争论等[9]37。Zhu[16]、冉永平[11]、赖小玉[12]、杨骁勇[17]、王钢[18]、胡春雨和范琳琳[19]等论及冲突话语定义时也提到了大致相同的表现形式。

上述冲突话语的表现形式具有一个共性,即容易威胁到对方面子,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效果。从面子威胁程度或激烈程度看,冲突话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相对缓和的抱怨[20]、唠叨[21]、反对或异议[22]等话语及其与前后话语所构成的系列话语。此类话语具有一定的冒犯性,但缓和余地较大。如:

(4)方芳:哎,我说你对这个鲍家明是不是有点儿过度上心了?

于小强:不要那么八卦好不好?对自己上点心好不好?还游手好闲吗?难道不工作了吗?(电视剧《生活启示录》)

例(4)是朋友间的冲突话语,方芳用反问句表示不赞成于小强的行为,于小强用了四个反问句来对方芳的异议表示不满,并批评她“八卦”“游手好闲”。虽然双方话语具有冒犯性,甚至攻击性,但是两者的朋友关系可以使其弱化、缓和。

第二类是相对激烈的争吵或争辩、挑衅、威胁、指责等有意冒犯性话语[23-26]及其与前后话语所构成的系列话语,具有明显的趋异取向[27]和进攻性,难以调和。Muntigl和Turnbull[28]通过对会话冲突中话步的分析解释了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在冲突话语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说话者的话语越具有面子威胁性,听话者就越有可能在下一个话轮中采取相应行动来保护自己的面子。保全自己的面子就意味着损坏对方的面子,冲突话语就此产生。

(5)薛素梅:蓝彩平,你凭什么编排我们桃子离婚哪?你怎么那么阴险毒辣呢?你以前还说我阴,你说咱俩到底谁阴哪?

蓝彩平:薛素梅啊,你怎么还血口喷人哪?你们桃子离婚是我编的吗?太可笑了吧!他们离婚,我编他们就能离吗?(电视剧《咱们结婚吧》)

例(5)中薛素梅用充满愤慨的三个反问句严厉谴责蓝彩平的“阴险毒辣”,然而,这些指责在蓝彩平看来就是无中生有、“血口喷人”,因而蓝彩平也毫不示弱,连续使用反诘句进行驳斥,双方语气强硬、互不相让,使得冲突话语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本节第一段关于冲突话语表现形式的用词,如拒绝、反对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应的拒绝言语行为或反对言语行为等,因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冲突话语不等于冲突性的言语行为,而是由一连串话语序列组成的言语事件。正如众多冲突话语研究者所述,单个言语行为不能构成冲突话语,冲突话语至少包含一个启始话论、对立话论和反对立话轮[29]。Eisenberg & Garvey[5]将冲突话语视为始于反对(opposition)、终于冲突消解的话语序列。在Honda[8]看来,冲突话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说是双方坚持立场并对对方立场持否定态度的言语活动(speech activity),广义上的冲突话语还包括对立的启始、发展和管理等整个言语过程。赵英玲[9]认为冲突话语一般要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可称之为复合言语行为(complex speech acts)。例(6)就是一连串言语行为或事件构成的冲突话语。

(6)白杨妈:你玩心不改,你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借口,说穿了你就是不想承担责任。

杜鹃:我挺负责任的,您让我干的活都干了。

白杨妈:必须马上离开舞蹈队,不能再跳舞了。

杜鹃:我的事情我自己拿主意。(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

白杨妈首先指责杜鹃跳舞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杜鹃接着通过论证驳回婆婆的指责,而后婆婆采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儿媳离开舞蹈队,儿媳用间接的方式强烈要求婆婆放弃干涉自己的事。这一连串言语行为或事件构成了一段婆媳冲突话语。

综上所述,冲突话语是形式多样、具有不同程度冒犯性或攻击性的一连串话语序列。

四、冲突话语的本质特征

对抗性(negativity或confrontation)是冲突话语区别于其他话语的本质特征[11-12,27],它在话语内容上体现为交际主体对彼此认知的否定(如异议、反驳等)或行为的干预(如威胁、拒绝、指责等)②,在话语方式上突出体现为伴随否定和干预的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后者相较于前者,更能体现冲突话语的对抗性,是冲突话语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下面通过例(7)—(9)进行论述。

(7)甲:有没有小孩呢?

乙:没有,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要小孩。二人世界挺悠哉的。

甲:还是应该要个小孩。有个孩子,会更有家的感觉,大人孩子共享天伦之乐,才像个家样;另外,孩子会给你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生儿育女是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嘛。

乙:那都是传统观念了。

在例(7)中,甲乙双方对是否生育孩子持有不同观点,相互否定对方的生育观念。这段话语虽然反映了双方在认知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甲对乙生育行为的干预,但双方在话语方式上并没有表现出消极情绪,因此只能视作差异沟通话语或论证话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冲突话语。例(8)则不同,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明显的情绪对抗。

(8)乘客甲:先生,你的包放在我的座位上了,请你拿一拿。

乘客乙:往哪儿拿? 行李架上面都满了,我也没地方放了。

乘客甲:那也不能占我的座位啊。

乘客乙:后面还有空座,你坐后面去吧。

乘客甲:我才不去呢,我的座位就在这里,要去你去!

乘客乙:我也不去,要去你去!

乘客甲的话语属于非攻击性话语[30],希望乘客乙将放在自己座位上的包拿走。甲的指令行为让乙认为自己的行为遭遇了“干预”,不肯让步,并用有些不耐烦的语气表示拒绝配合甲的指令行为。于是甲自然觉得自己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并愤懑地指责了乙,结果话语冲突进一步升级。这里双方的冲突话语主要体现为行为上的干预,并逐渐引起情绪上的对立。

相对于前两种情况而言,以下冲突话语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

(9)乘客甲:唉! 唉! 干吗呢? 没看见我在后面吃东西啊?

乘客乙:我后面又没长眼,怎么可能看见呢?

乘客甲:你这人怎么这样,撞到人家了也不说个对不起。

乘客乙:我这人就这样,你管呢!

乘客甲:我看你是找事呢吧。

乘客乙:怎么着,不服啊?

例(9)中,由于乘客乙向后移动座椅靠背时不小心碰到了乘客甲的头,乘客甲立即带着不满与愤怒的负面情绪责问对方。在面子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乘客乙使用强硬的反诘句反驳乘客甲的指责。而后,由于双方都没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针锋相对的情绪宣泄使得冲突话语不断激化。

对抗性的强弱不在于意见、观念、目的、需求、行为等的差异大小,而取决于交际双方如何使用适当的话语和情绪来应对这些差异。即便是看似不可兼容的差异也可以通过论证和协商话语来协调,一味地消极不合作,损害对方面子、否定对方意见、干预对方行为只能增强对抗性,使矛盾激化、冲突升级。如何合理处理差异,应对冲突话语,降低话语的对抗性,避免话语冲突升级,甚至解决话语冲突,可以参见Vuchinich[31]、李成团和冉永平[32]等,本文不再赘述。

五、结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冲突话语的基本内涵,本文从起因、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述了冲突话语的定义,并给出了相应的评论和修订建议。本文分析指出,在定义冲突话语时,有三个要点不容忽视:其一,冲突话语不但反映了交际主体间的观念和意见等认知差异,还反映了交际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影响和干预;其二,认知差异和行为干预本身不会引起冲突话语,真正导致冲突话语的是对差异和干预的不当处理方式;其三,冲突话语的本质特征是对抗性,它体现为带有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的话语方式。据此,冲突话语的定义可修订如下:冲突话语是话语交际主体在沟通彼此认知和行为差异时带有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的对抗性话语序列,表现为一连串诸如异议、反驳和指责等潜在面子威胁的话语。这样的定义修订为今后的冲突话语研究提供了一条重要启示,即在研究冲突话语前,要依据特定交际情景,特别是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话语方式,判断是否具有对抗性特征,不宜将任何带有差异性观念、意见和思想的话语都笼统称为冲突话语。

注释:

①本文语料除已标明出处的之外,例(1)、(8)和(9)转自杨骁勇(2013)[17]使用的语料,例(3)转自赵英玲(2004)[9]收集的自然语料,例(7)转自赵英玲、狄艳华(2009)[15]收集的自然语料。

②这里的认知否定和行为干预两个概念参考了Barki和Hartwick的观点(Barki H,Hartwick J. Conceptualizing the construct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2004(3):216-244.)。

[1]Brennis D,Lein L. “You fruithead”:A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to children’s dispute settlement[C]//Ervin-Tripp S,et al. (eds.). Child Discourse.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49-65.

[2]Boggs S T. 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 disputing in part-Hawaiian children[J]. Language in Society,1978(3):325-344.

[3]Lein L,Brenneis D. Children’s disputes in three speech communities[J]. Language in Society,1978(7):299-309.

[4]Grimshaw A D. 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in Conversations[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Eisenberg A R,Garvey C. Children’s use of verbal strategies in resolving conflicts[J]. Discourse Processes,1981(2):149-170.

[6]Vuchinich S. On attenuation in verbal family conflict[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6(4):281-293.

[7]Leung S. Conflict talk:A discourse analytical perspective[J/OL].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in TESOL & Applied Linguistics,2002(3):1-19. Retrieved April 14,2017. https://journals.cdrs.columbia.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2/2015/05/5.-Leung-2002.pdf.

[8]Honda A. Conflict management in Japanese public affairs talk show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5):573-608.

[9]赵英玲. 冲突话语分析[J]. 外语学刊,2004(5):37-42.

[10]Jacquemet M. Verbal conflict[C]//Brown K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2nd. Vol 14. Oxford:Elsevier,2006:400-406.

[11]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2010(1):1-6.

[12]赖小玉. 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 外语学刊,2011(4):59-63.

[13]Schiffrin D. Jewish argument as sociability[J]. Language in Society,1984(3):311-335.

[14]Sifianou M. Disagreements,face and politenes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2(12):1554-1564.

[15]赵英玲,狄艳华. 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49-454.

[16]Zhu H. Duelling languages,dueling values:Codeswitching in bilingual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n diasporic famili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10):1799-1816.

[17]杨骁勇. 人际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分析与缓和策略[J]. 外语教学,2013(2):39-43.

[18]王钢. 冲突话语的语言表征及其人际语用效应[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05-208.

[19]胡春雨,范琳琳. 商务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研究[J]. 外语教学,2016(2):12-16.

[20]Monzoni C M. Direct complaints in (Italian) calls to the ambulance:The use of negatively framed question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12):2465-2478.

[21]Boxer D. Nagging:The familial conflict arena[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1):49-61.

[22]冉永平,白晶. 互动语境中异议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取向[J]. 山东外语教学,2017(1):11-20.

[23]Lorenzo-Dus N. Real disorder in the court:An investigation of conflict talk in US television courtroom shows[J]. Media Culture & Society,2008(1):81-107.

[24]李祥云,张德禄. 争吵话语结构特点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4-7.

[25]苗宁,杜冰研. 人际冲突中的挑衅话语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69-173.

[26]冉永平,杨巍. 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 外国语,2011(3):49-55.

[27]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0(2):150-157.

[28]Muntigl P,Turnbull W.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and facework in arguing[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225-256.

[29]Nguyen H T. Boundary and alignment in multiparty conflict talk[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43:1755-1771.

[30]冉永平,刘玉芳.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J]. 外语学刊,2011(5):65-69.

[31]Vuchinich S. 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closing in verbal family conflict[C]//Grimshaw A D (ed.). 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in Conversation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39-160.

[32]李成团,冉永平. 会话冲突中的语用管理探析[J]. 中国外语,2011(2):43-49.

AReviewofDefinitionsofConflictTalk

ZHANGJiege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69,China)

An overview of the definitions of conflict talk reveals that they are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auses,forms and design features. Conflict talk is generally seen as stemm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such aspects as concepts,opinions,goals and needs. It is embodied in the oppositional conversational sequences or speech activity of disagreeing,arguing,blaming,etc. However,besides these cognitive differences,there are behavioral interferences that may cause conflict talk. Besides,thes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factors do not necessarily produce conflict talk,and what brings about conflict is the attitudinal or emotional negativity or confrontation in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differences and interferences. The negativity or confrontation is the design feature of conflict talk.

conflict talk;interpersonal conflict;design feature;confrontation

H030

A

2095-2074(2017)04-0017-06

2017-04-2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6SJD740009)

张结根(1979-),男,安徽庐江人,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对抗性本质特征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分析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