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17-12-11 08:45陆卫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利用

陆卫东

摘要: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形象生动、接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化教学,能使学生有实际应用知识的机会,还能促进知识课堂内外的迁移,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将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工,构建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知识.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且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具有一定的好奇心.通过化学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却不知其原理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转移到知识的学习上,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的枯燥的学习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自发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物质的溶解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结冰,而醋不会结冰,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相应的原理,如它们的密度不同、冰点不同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此外,开展问题情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机会与老师进行互动,与同学交流讨论,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化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含大量的实验教学,并且实验在初中化学中占用较大比例.利用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实验教学,仅仅在课堂上讲解实验应该如何做,却不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很难记忆实验步骤,即使记住了也会忽视其中的一些细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下学习化学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物质的燃烧条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几组实验,然后动手操作,利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对于学生有遗漏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一些简单并且相互联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的关联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理解,而且能在此基础上理解新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物质的反应之后,如钾、钙、钠、镁、铝分别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歸纳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它们活动性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金属钾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在已学的金属活动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正确回答出答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答案.

这种创设已学知识情境去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建完整的知识链,并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学习.由已知知识情境来学习未知知识,能减少学习的枯燥性,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程度,还能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思考未知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生动、动态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堂的不同需要,合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只有如此,才能发挥情境化课堂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黄海鸿.浅谈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8).

侯燕.教学情境的功能及其应用田.教育科学论,20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