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7-12-11 09:27徐磊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情感课堂

徐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年来一直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大背景.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课堂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获得身心的愉悦.只有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他们的人格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一、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要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快乐的体验,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作铺垫.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放开身心去接受老师的教育,喜欢上化学学科.寓教于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化学学科.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因素得到激发.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主动地走入学生中间,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主动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这对于教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语言艺术,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去打动学生,并结合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讲“金刚石的性质”时,我绘声绘色地表述金刚石的性质:性格坚强不平凡,荣获美名金刚钻.接下来,我讲解金刚石的性质,并在其中渗透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像金刚石那样坚强.在讲解石墨的颜色时,我对其这样描述:相貌不雅观,黑不溜秋多健康.学生听了我的描述后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最后,我补充:石墨和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元素.钻石被人视为珍宝,石墨的价值远远不如钻石.这是由于它们内部的结构造成的.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样,一个富有思想、掌握大量知识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注定要失败.学生若有所思,不仅对知识有了理解,而且从中体会了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化学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如果授课方式、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就能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化学的魅力.

二、以情施教,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将教学当成了一项任务,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老套,教学内容毫无新意,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展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难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施教,将教学看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对教学投入无限的热情,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成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沉浸在学习化学的乐趣中.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我講述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利用丰富生动的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明白“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道理.学生将自己的困难与科学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对比,就会认识到自己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我还讲述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科学史上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种关怀,可以体现在学习方面,也可以体现在生活方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学习的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老师,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化学学习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激情课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不足,表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知识水平不能得到提高,更别提情感因素得到激发.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为化学课堂注入活力,构建激情课堂.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精力才会更加旺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讲“铁生锈”时,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预防铁生锈的方法展开讨论.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激发.其次,教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鼓励学生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的总结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并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利用开放式的问题,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就某一课题展开探究.教师要在一旁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优化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总之,情感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富有激情的化学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