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2017-12-11 16:45李金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能噪声创设

李金花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抱着好奇又畏惧的心理去看待这门学科.好奇是因为这门学科是陌生的,初中生探究陌生事物的欲望十分强烈;畏惧是因为很多学生听说物理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于是产生这样的心理.其实,物理知识虽然抽象,但并不是不可理解.物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物理的趣味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下面就寓教于乐——让初中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出几点看法.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前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有效的导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前的导入,承担了引出和衔接的作用.“引出”指的是,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衔接”指的是,教师利用导入环节进行“承上启下”式的讲解.这样,既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的知识,又引出新的知识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认真对待,力求语言和导入方法具有感染性.例如,在讲“令人厌烦的噪声”时,重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研究噪声问题,加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中的噪声.学生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认为,电风扇的声音是噪声;还有的学生认为,电脑主机发出的声音是噪声;有的学生认为,在学习时,外面传来车辆行驶的声音是噪声;等等.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发掘出生活中的噪声,对其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我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厌烦噪声.那么,噪声的概念是什么?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又该如何减弱噪声呢?这样,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出了这部分内容,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有效导入,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到寓教于乐.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有着很强的抽象性.这些知识都可以利用一些情境展示出来.很多物理现象都是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教师要密切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的情境,利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养成一种从生活中看问题的意识.这样,有效地将物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爱动脑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讲“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发给每个小组一根铁丝,让学生快速弯折铁丝十余次,并让学生触摸铁丝的弯折处,然后让学生谈一下感受.我提出问题:物体的内能是从何而来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得出: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外一种方式.我追问:在做功增加内能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利用这样的问题,引出了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的内容.同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与此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看物理.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论是创设生活情境,还是问题情境,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物理涉及大量的实验.利用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是一种教学资源.有些教师没有利用好实验这种教学资源,设计的实验环节不合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知识原理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浮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在自主实验时,学生虽然出现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和实验结论方面的误差,但是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學生探究的积极性.在之后的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入,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也比较理想.

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寓教于乐,构建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能噪声创设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车内噪声传递率建模及计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