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常态化管理

2018-01-10 12:00陆修珠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班班通农村中小学使用

陆修珠

摘 要:“班班通”是在“校校通”和“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根据对屏南县“班班通”装备、使用情况调研结果分析,因为不想用、不会用、用不好、不能用等主客观原因,造成“班班通”应用频率低、利用不充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需要对“班班通”实施县校两级常态化管理,包括后勤保障、信息沟通、培训提升、考核评价等工作常态化,以实现“班班通”设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班通;使用;常态化管理

农村中小学“班班通”是指在农村中小学校每个班级铺设信息化设备与网络设施,把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通到每个班级,使每个班级能够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并系统、有效地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 1 ]。从一般意义上讲,“班班通”包含通硬件、通资源、通方法三个不同层次。

自2000年起,我国在中小学校推行“校校通”工程,到2003年,开始实施“农远工程”(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 ]。而“班班通”则是在“校校通”、“农远工程”的基础上推动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班班通”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覆盖到农村中小学校的每个班级,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之一。“班班通”有效地打破了校园、教室、教师、学生之间的壁垒,实现校域互通、城乡共享,教师能从互联网上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1 屏南县“班班通”装备、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县(宁德市屏南县)于2012年2月,在屏南县实验小学率先配备了“班班通”;2013年10月,屏南县古峰二小、熙岭小学、棠口小学、屏城小学、熙岭中学、棠口中学、屏城中学先后配备了“班班通”;2014年5月,屏南县光华小学、华侨中学都实现了“班班通”。到2015年底,我县乡镇以上中小学全面实现了“班班通”,完成了省政府部署的“班班通”工程。

从开始配备“班班通”到“班班通”在我县各中小学校全面建成,我们进行了全程跟踪,对我县“班班通”的配备、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班班通”的应用频率低(次数少),有些学校的老师几乎不用“班班通”的软硬件资源,而一部分老师能应用“班班通”软硬件资源的,但使用频率又不高,只是“偶尔”使用。二是对“班班通”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也就是没有充分利用“班班通”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大一部分老师仅仅是有限地利用了“班班通”的硬件设备,用于展示课件,而对于来自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课堂的优质资源则很少利用,也很少利用“班班通”从互联网上获取教育资源[ 3 ]。三是“班班通”的应用效果不理想。有些是因为硬件设备方面原因,影响“班班通”的使用效果;有些则是不能正确利用软件资源,无选择地照搬网络资源,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班班通”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调研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主观原因是主要因素。

1.1 “不想用”

“班班通”利用率不高、效果不理想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有一大部分老师“不想用”,认为“班班通”用起来比较麻烦,为图省事,就弃而不用。

1.2 “不会用”

在农村中小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比较低下,既不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班班通”的硬件,也不能通过“班班通”获得有效资源。

1.3 “用不好”

有些老师虽然尝试着利用“班班通”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但由于技术不精或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指导,所以没能利用好“班班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4 “不能用”

“没办法用”是指客观原因造成“班班通”没办法利用。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缺陷或网络不好,造成“班班通”设施不能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共享资源不切合当地学生需要,所以用不起来。

要解决“不想用”“不会用”“用不好”“不能用”等普遍存在的病因,就需要对“班班通”实施县校两级常态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后勤保障常态化

2.1 有效的后勤保障是“班班通”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是要实现“班班通”,必须硬件设施性能良好,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要做到“班班通”所需要的网络通道能畅通无阻,满足沟通需要。

2.2 后勤保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经费保障,二是技术保障。后勤保障常态化需要学校承担主要工作,但光靠学校是无法提供充分的保障,因而需要建立校、县两级联保体系。

在经费保障方面,学校要安排适当的经费用于“班班通”的日常维护,用于安排老师参加“班班通”应用技能的培训;县级主管部门要统筹经费统一购置设备用于县内各学校“班班通”设施的更新,用于组织全县教师的培训活动;在技术保障方面,学校要设立兼职(或专职)的维护员,负责解决“班班通”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常见性、一般性的故障,维护员通常可以由计算机教师兼任。县级主管部门则要成立专业性强的“班班通”维护工作组,联合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做好产品售后工作及软件维护工作,保证辖区内各中小学校的“班班通”硬件、软件资源正常运转。

3 信息沟通常态化

“班班通”的信息沟通,包括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沟通、农村学校相互之间的沟通、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资源相通是“班班通”的目的所在,只有实现信息沟通的常态化,才能保证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服务于农村中小学校。

信息沟通常态化两点要求:

一是信息来源要充足,要有足夠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获取;二是沟通渠道要顺畅,在备课、课堂教学等环节都能顺畅地获取信息资源。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充足,就要组建县级专家团队,对包括国家资源、地方资源、校级资源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甄选、收集、分类、存储。建立能够满足本地教育教学需要的县级信息资源库,为农村中小学校的老师利用资源提供索引;同时要求学校建立本校的梯级信息资源库,用教学实践充足信息资源库。而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顺畅,就要建立规范的信息沟通制度,订立县、校两级沟通办法,确定信息沟通的时间、人员、途径、方式以及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有专人负责,能定时沟通。

4 培训提升常态化

4.1 把“班班通”的培训作为常态化,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班班通”是基于高科技的新兴事物,在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农村中小学,广大教师并不是“天然地”掌握应用“班班通“的技能,所以要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班班通” 的常态化培训,要求培训范围能覆盖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掌握应用“班班通”的技能;要求培训工作能持续有效开展,适应“班班通”硬件设施、软件资源、沟通方式不断更新的需要。

4.2 培训常态化的实施途径

健全“班班通”培训制度、确立分层次培训模式。县级主管部门制定“班班通”专项培训制度,将“班班通”师训计划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培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全员培训中去,既要有硬性要求,又要提供经费、技术方面的支持。分层次培训模式则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对象,分类开展指导培训。县级主管部门要根据教师从教学科、技能水平的差异,分成几个相同或相近的类别组织不同层次、不同批次的培训。农村中小学校则要把“班班通”培训纳入校本培训体系,通过本校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本校老师应用“班班通”的技能与积极性。

5 考核评价常态化

5.1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列为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常态化要求县级主管部门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列为学校常规管理的范畴,每学期、每学年对辖区内各中小学校的“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依据之一。而农村中小学校则要相应地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作为教师个人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经常性地对本校教师应用“班班通”的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定期对教师应用“班班通”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参与“班班通”的培训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并组织适当的表彰,树立优秀典型,引导本校教师更多、更好地应用“班班通”。

5.2 学校制定对“班班通”的使用情况的考核制度

既要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从“班班通”的有效使用中尝到“甜头”,主动使用“班班通”,同时也需要外部的约束机制,有效引导老师们充分利用“班班通”。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并进行常态化的考核评价,才能让“不想用”的教师主动应用“班班通”,让“不会用”的老师积极学会应用“班班通”,让“用不好”的老师不断通过学习提高技能水平,让“不能用”的设备重获新生并长期保持良性运转。

总之,在“校校通”“农远工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班通”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中小学校能有效利用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中小学校不能充分应用“班班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县、校两级,尤其是县级主管部门要建立起“班班通”常态化管理机制,坚决防止“班班通” 资源堵塞、设备闲置,充分促进“班班通”设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尚艳丽.如何充分发挥“班班通”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J].时代报告:学術版,2012(1).

[2]杨永双.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3):1-4.

[3]罗赵华,王振亚.县域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华容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J].湖南教育,2014(2):7-9.

猜你喜欢
班班通农村中小学使用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