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如何以生为本

2018-01-22 06:29童樑波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历史教学

童樑波

摘要:在当前不断深入实施贯彻的教育改革方案的要求下,为推进和加强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案中关于德育渗透部分的实施,克服当前部分学校依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所导致的教学效果差,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等弊端,针对当前教育现状制定出高效合理的具体教育指导方针的出台成为重中之重。而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时坚持以生为本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本文将就这一观点的基本概述,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当前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德育渗透现状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渗透; 实际感悟; 实践活动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追求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坚持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合理且有必要的,它所体现的是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方略,是值得大胆实践并大力推广的。

1.在德育教育中推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中被划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性的,立场性的基本要求。其根本意义在于,从分析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现状入手,摈弃传统的滞后的低效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培养综合式的具有实践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学生为目标。而德育教育也是新教程改革中极为重要的被强调的一部分,它不同于知识技能式的专业化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它采取的是渗透的方式,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和学生自我的感知感悟,教育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环境创造者的角色。德育教育虽然被单独开设为一门课程,但在实质上它同其它所有学科都存在着渗透与交叉关系,尤其是以人文社科类学科最为明显。

2.具体推行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条件

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想要克服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病,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高效且具实际意义的渗透,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立场,需要的不只是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指导,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在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教学现状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实际践行以下两点:

2.1实现跨学科式的交流学习,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为目标,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本身

作为内容极为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学科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的领域壁垒,历史几乎可以同任何一门学科相联系,并且能够取得相较于单科教学更突出的效果,在德育渗透这一方面也是如此,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学科联系,通过公开课或者讲座的方式号召学生们自主思考,以历史名人的事迹和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感想的方式进行反馈教学效果,这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更具综合性,更符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

2.2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想

初中德育教育和历史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其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势必极其有限。而渗透教育所强调的正是环境的潜在影响,如果缺少一个适宜的培养环境,那么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以生为本的纲领性指导要求我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有利于学生实际综合素质发展的因素,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地进行发展。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渗透的部分重心可以放在课外教学实践之中,以诸如参观历史古迹和博物馆等活动为载体,将德育教育的任务渗透到具体活动之中。

3.对德育渗透工作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的分析

究其本质,它是与应试教育下偏离了教育本身目标的畸形的现状有关的,人们盲目追求的是高分,却忽视了人才培养本身的目的,这正是与以生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对于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教育方案实施的思路,一方面我们需要克服这种应试观念下对德育渗透的忽视,另一方面,我们在短暂的现状里,却也不得不去適应这种现象。

为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同样能够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我们需要采取的是以学分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独立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4.针对于传统教育方法的适当调整与分析批判

除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的是当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对于实施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的阻碍作用,我们同样也不能将其全盘否定,无视其中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部分,我们同样需要对现状进行深刻而批判的分析。

在当前的整体的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教育方法限制住了学生对于知识点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样的,也无法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深刻的感悟。实质上,这也能反映出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本身对于德育教育的忽视。久而久之,这将长久地束缚住学生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能力。

5.结束语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贯彻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适应和不被接受的情况出现,尤其是以初中历史中的德育渗透这一形式出现时,它的评价标准就会变得模糊,但实际上它更接近于我们一直提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后的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倘若想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本身的个体特殊性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教学方案,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建刚.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8,(61):158.

[2]覃隆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青苹果,2017,(24):111.

[3]尹惠戌.试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4):107.

[4]董俊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3):171.

[5]游青龙.让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为一炉[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5):68.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历史教学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