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大学生资助的公平效能建构研究*
——基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调研

2018-01-24 16:51王西斌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资助公平建构

王西斌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8年开始试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起,各类奖、助、贷、免、减、缓等政策相继出台,至2007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后,国家助学资助才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中国及其他国家都设有不同内容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言“人们要想改造世界,必须首先能够生活”(德意志意识形态,1997年,人民出版社)。那么温饱基本解决之后,民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所以当下大学生资助工作也应适应大学生关注支点—资助公平进行有效建构。近年来许多教育者以及专家学者们在研究这一热点。李德福、祝木伟已经提及资助公平的内涵及探讨实现资助公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构资助公平的实现体系,以期达到教育公平“才能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李德福,祝木伟,大学生资助公平性实现影响要素分析与研究,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月,第12卷第6期)陈楚瑞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实现资助公平的政府、高校、学生三个层面通过不同途径来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公平。(陈楚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公平的实现途径研究,现代教育论坛,2015年第2期)左红梅、李民生等也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困难认定制度、加强高校助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助困资源分配并体现“公平为先,兼顾效率”原则是实现资助公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公平、公正的精准资助才能消除大学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整个国家的信任与热爱,助推正能量,凝心聚力,实现大学生自我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也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完满诉求。

二、精准资助的现实意义

精准资助的公平效能建构可以为大学生资助公平,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提供工作路向,解决现实资助中的不公平现象,让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得到及时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促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使广大莘莘学子可以机会均等的接受高等教育,不致使得一些学生因贫辍学,让“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成为现实。精准资助也可以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教育平等中的重要体现,使得更多需要受资助的学生得到资助,感受温暖,懂得感恩,增加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维护社会稳定。精准资助更能解决好大学生的贫困问题,也使我国政府的责任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安全稳定,也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美好诉求。精准资助,做好贫困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更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助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

三、精准资助,大学生资助公平效能建构的路向

首先,精准资助,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教育平等中的重要体现,使得更多需要受资助的学生得到资助,感受温暖,懂得感恩,增加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精准资助,解决好大学生的贫困问题,也使我国政府的责任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安全稳定,也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美好诉求;

再次,精准资助,做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更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助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

在调查中,独立学院的大学生都希望资助工作真正可以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可以让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同学能够顺利得到资助,助力他们更好完成大学学业,早日实现梦想,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帮助,也可以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切实贡献。而不能出现把资助金让那些本不需要资助却通过投机取巧分子“拿走”去挥霍或者做投资,而使得那些确实需要资助的同学不能真切的得到帮助,使得资助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激起更多的矛盾与是非。所以,精准资助理应成为大学生资助,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构建大学生资助的公平效能机制与体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设立资助的本意,也才能让大学生感受到教育公平、机会公平,体会到资助的温度与体贴,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促进他们更奋发努力向上,成就自我,实现自我梦想,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推中国梦的更好、更快实现。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07.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97.

[3]李德福,祝木伟.大学生资助公平性实现影响要素分析与研究.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6).

猜你喜欢
资助公平建构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笨柴兄弟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