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探析

2018-01-25 15:13王璐璐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中小学

王璐璐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当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民族音乐是指用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立德树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小学;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族音乐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反映各民族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场景,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思想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核心支柱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 使中小学生德才全面发展。

一、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立德树人的意义

1.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基础,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丰满人性、完善人格、提升品格、养成习惯、形成德性。在民族音乐教学课堂上,无论是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是坚定有力的节奏,只要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就能帮助中小学生分辨真假、善恶与美丑;既能增进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并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如欣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优美画面中的和谐场景,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内心进入一种愉悦、宁静、和谐的状态。如果人人都实现自我和谐,我们的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因此,无论是演奏还是音乐,民族音乐都能陶冶情操、浸润心灵,能提升境界、完善人格。这个过程不仅能使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2.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人格魅力

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可以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而且能够穿透他们的心灵,广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演奏古曲《高山流水》,动听的琴声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学生持之以恒地对乐器的不斷训练,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节奏和音调上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如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让中小学生对这些音乐长短、快慢、高低、强弱等进行识别,可以很好地训练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此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可让学生参加乐队演奏,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珍贵的友谊,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这样对于学生提高审美水平、完善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素质教育的民族音乐教学,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民族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因而许多作品同自身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熟知各民族当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状况,还能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创作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如学习《小背篓》《山路十八弯》等,能了解到山区人民的生活和状况;学习《乌苏里船歌》,能了解、学习到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风土人情。又如学习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让生活在那个内忧外患年代的人们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如吟听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可以知道它不仅是一部意境纯美、意蕴悠长的作品,而且是一首吐露作者心声的作品。在此类音乐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不同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

1.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是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他们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我们首先要让中小学生懂得民族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音乐文化拥有多样性。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带领中小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亲自去接触民间原生态的音乐,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让他们了解我国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感受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民族尊严等,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其次,教师应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感悟和体验民族音乐,是每一位民族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让中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民族音乐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教师要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出最适合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使之成为师生都乐意接受的音乐教学模式。endprint

2.营造良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氛围

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因而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引导中小学生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所以民族音乐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学校、社会、家庭中为中小学生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方面,无论是在音乐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可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美妙的声音来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教育,举办校园艺术节,组织民族音乐沙龙,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同时在绿树成荫的草坪上或者激烈的运动场上,可播放轻柔舒缓的小夜曲或者活力激昂的民族音乐旋律,让每个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在社会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来积极宣传民族音乐,积极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学民歌,多听经典的民族音乐,学习演奏笙箫、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形成一种民族音乐演奏和学习的氛围。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随时随地都聆听到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接纳民族音乐,并深刻地领会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3.打造高端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材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教材编排过程中选取一些最能够反映各地民族风土人情的乐曲,必须打造高端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材体系。民族音乐教材应把艺术性和思想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材内容编写上,民族传统音乐应占有一定比例。力求做到使每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并将我国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材,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不断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等科技手段来丰富民族音乐教材。这样,我们可以以文字教材为平台,不断开发和研制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多种媒体组合教材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家乡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的了解,培养对民间音乐的情结与情感,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民族音乐教材是培养民族音乐教师队伍的载体和基础,只有编写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才有利于培养合格民族音乐教师,才能更好地让民族音乐在国民教育中发扬光大。

4.培养合理的中小學民族音乐教师队伍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处于关键的地位。因此,培养一支能够准确理解和真正接受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积极完善自我的民族音乐文化积累,洞察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提升自身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底蕴和素养,主动去学习、去探索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领悟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和精髓,鉴赏其中的美感和韵味,达到具备驾驭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深入浅出、灵活自如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从音乐课堂内外活动入手,转换教学角色,以歌唱、器乐、欣赏、乐理等方面为框架,将民族音乐活动推广到更宽阔的领域,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良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环境。最后,教师要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能力,学习使用各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先进音乐教法,真正做到教学方法科学自然,教学情境轻松愉悦,使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民族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好起来、美起来!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俊敬. 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陈 洁.以“民族音乐传承文化”为理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J].民族音乐,2015(6).

[3]蒋 薇.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4]周 蕾 ,陈文佳. 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6(12).

[5]杨兆丰.构建新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J].大众文艺,2010(24).

[6]郑开元.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014-04-08.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 国办印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EB/OL].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541575/1541575.html,2017-02-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中小学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