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的认知与教员的专业发展

2018-01-25 20:45李永田沈立平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教学管理

李永田+沈立平

摘 要:教学总结是教员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以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性为基本宗旨,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能力为目的,以教员绩效和教学评价为主要动力的教学分析和教学反思的总结。文章针对教学总结的认知,阐述了教学总结的内涵与分类,以及教学总结的价值,对教学总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学总结;教员专业发展;教学管理;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总结对教员加深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施和教学条件、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工作经验和教学相长、促进教员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教员对所授课程的教学总结、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结只是对所授课程、教学时数的简单统计,对教学总结不重视、不研究、不关注,存在认识不清、内容不明、简单应付的问题,存在把往年的或别人的课程教学总结略作修改应付检查的情况,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教员个体教学总结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关于教学总结的内涵与分类、教学总结的价值、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一、教学总结的含义与分类

1. 教学总结的含义

总结英文为“summation”或者“correct”,前者偏重于概括性的总结,后者具有改进、完善的意思。总结是对一阶段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简单地说,总结是一种过程分析研究、一种促进完善提高。

教学总结是一种教学分析、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提高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应实事求是、具体翔实,是教学实践的总结。也就是说,教学总结是教员对教学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感受、反思与调节,是对教学环节(课程教学设计、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和教学绩效所进行的阶段性分析和归纳,形成符合客观实际并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书面材料,是教员下一步改善教学行为的见证和依据,也是教务部门了解教员、发现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实现科学管理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

2. 教学总结的分类

教员个体的教学总结分为课堂教学总结、单元教学总结、学期教学总结、学年教学总结;教学单位的教学总结分为学科教学总结、年级教学总结、中期教学讲评、学期教学讲评、学年教学总结等;根据教员的能力水平分为一般教员教学总结、教学尖子教学总结、专家组教学总结等。虽各层次的教学总结间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但所研究的对象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课堂教学总结是教员对一节课所讲授内容的归纳概括,其目的是让学员系统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教学总结可从所讲内容的提炼升华、内容识记和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等方面来考虑,课堂教学总结得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得差会让学员产生厌烦情绪。课堂教学总结常见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对所讲内容简单地重复罗列,缺乏提炼升华等。

单元教学总结是指在完成一个单元授课后,进行一次单元质量的验收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做好单元的教学总结。有益的做法,在下一单元中继续发扬使用;存在的问题,得以克服解决。单元教学总结可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转折点。

学期教学总结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如期中、期末、学年末等,教员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认真回顾、反思和总结。内容包括对教学质与量的透视分析,教学思路、方法、手段的运用和改进,以及今后教学的前瞻,汲取教训、发挥长处、弥补缺点、形成教学策略、改善实际教学。

二、教学总结的价值

1. 教员个体与专业发展

教员个体的教学总结可以有效开发教师个体的实践智慧,可以鞭策和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专业发展。

课程教学总结是针对一门课的课程教学设计要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课程教学设计细则的落实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不仅要总结出教学过程有益的成功经验,还要总结出教学失误、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或补救措施,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下学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学总结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强调的是教学经验的積累,并在教学总结中自觉渗透自己的反思,主要是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则是对教学活动的质疑,具有批判性,强调的是对质疑问题采取的补救措施。对教学反思得越全面、深刻,教学总结的指导性就越强,作用意义就更明显。反思性教学总结使教员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破除对专家的迷信,发挥自己的文化积淀、理论素养、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特点,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教员改善个体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总结评价能力。

2. 教员群体与专业发展

在教员个体追求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别人的教学经验对新手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影响较大,但当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不再是别人的教学经验而是自己的心态、认识、思维方式和外界因素。因此,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由于认知和理解不同,教员个体的教学总结区别较大,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不同层次的教学总结总有其共性的内容,对共性的给予肯定,对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改进。优秀的、有影响力或发光点的教学总结,作为共享资源,是共同财富。这种财富对教员个体、教员群体和教学管理都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既可充实和发展教法、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理论、推动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又可作为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3. 教员群体与教学管理

教学总结能够有效体现“以教为本”的校园文化,是教育者与管理者进行间接心灵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研究教学总结,教学管理可了解教员群体的需求、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彼此的相互关系和行为习惯,是教员群体与教学管理者心灵深处的接触、理解与升华。endprint

对所有教员个体的课程教学总结进行归纳和整理,则是教学管理单位的宝贵财富,对教员个体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规章制度或以专项教学活动的形式传递给下学期的任课教员,与其分享教学经验,实现教学总结经验的间接迁移。

三、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

1. 不会写、不重视

有些教员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好,教学成绩也较突出,但是写教学总结却总是力不从心,不知从哪里下笔;往往以数据统计式、流水账式、工作总结式、牢骚抱怨式、思想汇报式、成绩罗列式等形式体现;对课程教学总结不重视、不认真,其表现在语句不通顺,语言不精炼,前后叙述矛盾,甚至存在多字、漏字、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2. 不研究、不反思

对课程教学总结不作深入研究,只是把往年的或别人的课程教学总结略作修改,以应付检查,类同点多,无参考价值;对课程教学总结不作深入思考,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3. 反馈少、无推广

在教学一线各个层次的督导组、专家组听查课持续了若干年,听查课的密度也很大,对教学一线的情况十分清楚,每周都有教学例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成功方法,但反馈少、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大多数教员并不清楚其具体内容,未能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课程讲授仍是老一套,授课方法无改进,教学质量无提高,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的重复,只是关心督导组、专家组听查课所打的分数。

督导组、专家组听查课所打的分数演变成成绩单和功劳簿,是教学管理、评价教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依据,虽便于管理和评价,却蜕变为互相比较的数据,存在着形式化、公式化和功利化的问题,导致教学工作总结偏离教学实践,多数是自我表扬,很少反思问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总结改进方法

教学总结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教员个体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或在教学中的特殊情况,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以达到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1. 规范格式,提高认识

规范模板格式的目的是便于日后的研讨、总结交流,并非局限书写的内容。

提高教员对课程教学总结的认识,使教员认真如实地进行总结反思,好的发扬、不足的改进,确保有进步、有提高。

2. 归类取舍,突出重点

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很多,应对其归类取舍,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教学总结的内容一般是从课程教学概况、效果分析、教学改革、有益做法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描述。但不拘于形式,可叙可议、可长可短,可偏重于教学反思、教法研究和案例总结。

3. 一分为二,正反两面

教学总结应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避免只肯定成绩和有益做法,忽视失误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中的得意之作有幽默风趣、制造悬念、提问开头、引起好奇的引言,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自然的过渡,重点、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运用,恰到好处的演示,美观搭配的板书,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之处,有重难点处理不当、教法运用不佳、师生互动不畅、教学秩序不良等不足和失误等。将得意之作的总结作为今后教学借鉴参考,改进败笔之处的总结,并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长此以往,积累酝酿,就会在教学上不断走向成熟,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

4. 阶段总结,组织评审

對学期或新年度的课程教学总结,组织专家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其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一项依据。学院给予制度保障,调动教员写课程教学总结的积极性,使教学总结深入人心。

学院要使教员懂得教学总结的价值,知道写作方法及改进措施,提高其写作积极性,避免粘贴拷贝、消极应付、满腹怨气,雷同的、错误百出的、通篇不知所云的课程教学总结作为教学档案存档无任何意义和价值。管理者应以人为本,换位思考认真对待,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执行者应从管理要求、校园文化、自身认知的角度认真思考教学总结的真正内涵,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肯说、有话必说。

参考文献:

[1]赵玉生.中小学教师学期(学年)“教学总结”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7(2):47-50.

[2]胡前库,王海燕,曹新鑫.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11-212.

[3]朱建彬.改革课堂教学竞赛模式,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7(1):96-97.

[4]蔡星会,王 涛,李 刚,等.军校教员任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文摘版),2017(4):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