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利于成长的经历

2018-01-25 20:47陈艳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成长经历课程

陈艳

摘 要:随着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幼儿亲身体验的经历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时期,只有个体亲身的经历才称得上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认知结构。课程就是让幼儿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因此,教师应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丰富幼儿的教育经历和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程;经历;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在课程实践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以及幼儿的发展都离不开经历,经历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方式。

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幼儿,为幼儿获得有益经验提供条件。因此,作为课程的实践者,我们应以生活作为课程实施的背景和途径,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生活过程中有价值经验的发现、选择和利用,通过真实和模拟的情景,让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利于成长的经历,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获得生存必需的经历

幼儿的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心灵稚嫩纯洁,比较容易遭到伤害。为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来说是必需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增强体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我们的周围,孩子被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开展了经历活动“不跟陌生人走”。由幼儿家长扮演“陌生人”到其他班级“拐骗”幼儿,居然有40%的幼儿在“陌生人”的哄骗、诱惑下愿意跟着走。这让家长、教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这次特殊的经历让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我们每年定期在三个年龄段开展“安全逃离演习”,让幼儿了解火灾的危害以及逃生的基本方法,锻炼幼儿遇事冷静、勇敢的品质。在演习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幼儿坚强、勇敢的一面,还看到了一些幼儿胆怯、软弱的一面。有的幼儿紧张得哭了,以为真的着火了,急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在“逃生”的过程中还舍不得丢弃自己心爱的玩具,为找自己的玩具迟迟不肯离开“火灾现场”。逼真的警报声、训练有素的逃生安排、滚瓜烂熟的“保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都是幼儿成长中必需的经历,这些经历对幼儿自然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积累社会交往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有着与同伴交流、与社会接触的天性需要。我们在幼儿园为幼儿创设社会交往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人群,从而学会观察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团队合作,学会照顾自己、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学会遵守规则等。通过一些活动,让幼儿习得交往的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累社会交往的经验。

在小班的“小小晒书会”经历活动中,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间的交往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也日益增多。小班幼儿由于语言发展还不完善,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想借别人的图书时,往往是采取最直接、最本能的方式“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当“抢”不成功时,就会引起争执或者哭闹。这时,教师应以活动指导者的身份介入活动,引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交往策略,并组织幼儿讨论“借图书”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学习简单的交往语言,如:“请把你的图书借给我看看,好吗?”当幼儿借图书不成功时,则引导幼儿尝试着与同伴交换图书,将自己的图书与同伴的图书交换分享,并学会说:“我们交换看,好吗?”当图书主人不愿意交换图书时,则引导幼儿讨论“怎么办”,从而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换一个朋友借”“换一个朋友交换”等。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了变通,学会了自我调整。“微笑着说一句好听的话”“换个朋友借”“与朋友交换着看”等策略使幼儿交往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这些社会交往的经验让幼儿切实感受到了与同伴分享图书的快乐。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照顾,缺乏照顾他人的经验,遇到问题总是从自我出发,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为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我们在大班开展了 “我是哥哥、姐姐” 经历活动。活动刚开始,幼儿对哥哥、姐姐的角色充满了期待,但是第一次活动之后,幼儿就感觉到做哥哥、姐姐其实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幼儿见了“弟弟”“妹妹”不知道说什么;有的“弟弟”“妹妹”根本不听“哥哥”“姐姐”的话,总是跑来跑去不听指挥,而“哥哥”“姐姐”只会干着急;有的“哥哥”“姐姐”玩玩具的时候,只顾自己玩,把“弟弟”“妹妹”丢在一边。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摆在了幼儿的面前。面对幼儿的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选择包办代替,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自己看到的问题组织幼儿一起交流、讨论,如“见了弟弟妹妹可以说什么?怎样照顾好弟弟、妹妹,不让他们觉得孤独?弟弟、妹妹不听你们的话怎么办?”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随着活动的不断进行,幼儿们渐渐有了和弟弟、妹妹一起相处的经验,学会了怎样让弟弟、妹妹喜欢自己,听自己的话,学会了更好地与弟弟、妹妹一起相处,获得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小鬼当家”系列活动,让幼儿获得了“学当小客人”“学做小主人”“找家”等经历,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交往的经验。

三、丰富完善个性的经历

需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每个幼儿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和得到他人肯定的需要。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与幼儿的需要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应力求着眼幼儿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给予幼儿利于完善其个性品质的經历,给每一个幼儿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勇气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我们每学期在各个年龄段都开展不同形式的自我表现活动,通过各类展示、比赛为幼儿们方方面面的才艺提供表现的舞台。并且每一项比赛都是通过班级内的海选,再推选名额参加园部决赛,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智能优势,培养兴趣爱好,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如艺术方面:小班开展“才艺宝宝比赛”,中班、大班开展“小歌星比赛”;语言方面:小班开展“儿歌朗诵比赛”,中班、大班开展“讲故事比赛”;健康方面:小班开展“踢毽子比赛”,中班开展“拍球比赛”,大班开展“跳绳比赛”等,让幼儿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每年还在大、中、小班各个年级开展“迎新年,‘文明娃娃汇报会”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们都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有的独唱,有的朗诵,有的跳舞,还有的展示书法、各类乐器等。而“主持人”是许多人想尝试的一种角色,“迎新年,‘文明娃娃汇报会”也为幼儿提供了扮演“小主持人”的机会,幼儿们可以“主持”自己的节目,从而,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朗诵能力、现场协调能力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课程实践是门学问,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更需要智慧。诸如上述利于幼儿成长的经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不断开发和利用。我们给予幼儿的经历是寻常的,但也是珍贵的,让这些寻常却珍贵的经历伴随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玉萍.经验课程——在探索中生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经历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