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校的管理工作探索

2018-01-25 20:51贾清仁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贾清仁

摘 要: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方式、课程目标等的设置,为我国教育界开辟了一番新天地。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关注学生成长、强调教师培养、重视以学定教”对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积极性、促进学校各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对高中学校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管理工作的探讨,以期能够为高中学校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为我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模式创新为突破,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不断探索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一、教师发展层面

1.从控制性管理转变为引领性管理

传统的学校管理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管理,对教师的行为采用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等带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引领性管理是指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健康、有效發展的管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管理。学校实施“人本化”管理,构建一系列突出人本观念、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营造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努力达成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

2.实施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是在考评的目的上应从以面向过去为主的奖惩性考评,逐步转向以面向未来为主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性评价;二是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精神,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的范畴;三是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总结的过程;四是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注重教师未来发展潜力。

3.从强调教师分工转向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不再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特别是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需要集合团队的力量共同来解决。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合作以及个人的系统理论学习的过程。注重教师集体备课,鼓励教师以团队为主体进行教学创新,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推行全员参与、全面跟进的大众科研。

4.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管理,切实搞好教师培训

首先,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以新课标的理论为指导,要有面对课改现实的勇气,更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办法。对于任何新的教育理论,不可能等完全理解或完全掌握以后才实施,总是要边理解边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高;其次,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供教师学习借鉴,不断总结课改的得失,切实加大校本培训、教研力度;最后,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较为系统地把握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观,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完成“师生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开展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

二、学生发展层面

1.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着重检测学生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思维活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3.根据心理特点开展教学

高中生正处于其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春期,独立意向有所发展、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关注自身的个性发展、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只有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需求,才能取得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董国权.根据不同高中特点,加强学校教育管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2(17).

[2]王笃年,尹鸿藻.试论高中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化[J].山东教育,2003(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