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的机制探索*
——基于北京四所高校的调研

2018-01-26 14:05江卫春李金花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支部党组织

江卫春 李金花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工作,如何以党建工作促进中心工作的展开,使二者得到有效结合和实际发展,进而“打通最后一公里”,强化高校党的领导,是我们必须加以回答的时代课题。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的现实难题

2017年11月,课题组先后调研了北京Q大学、H大学、J大学、G大学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经过交流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的领导作用普遍得到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但是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在组织活动、实际考评、效果反馈上仍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党内集体学习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围绕党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和学校相关工作进行思路延伸。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党组织的集体学习缺乏系统和连贯的思路,不能够将党的理论路线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有效的展开说明,往往是就事论事。而党的理论政策往往有其深刻的历史考量和现实选择,如果单纯就党建内容的某一前沿角度来学习,往往缺乏知识厚度,容易形成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加之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往往有其完整的知识和逻辑体系,如果这些学科体系不能和党建的内容形成有效衔接,党员在学习过程中必然难以真正理解相关知识。

此外,由于党支部的设置多是以教研室、实验室为有效依托,大多数党支部成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如果集中安排学习,往往会有一些支部或个人无法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党员的学习进度。

(二)部分党支部活动内容程式化

党支部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围绕中心工作展开,成为中心工作的重要支撑,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与几所高校的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谈到了一个共性的难点,党支部活动单一组织,部分党员对于党的组织活动的认同度不高。而造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党支部活动有程式化的倾向。看主题电影、听专家讲座、谈心得感受等形式难以充分调动党员的参与热情,更难以使党员们紧密联系到党员标准和自身的党性修养,做到入脑入心。加之部分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多为浅层次的单向宣传,不能有效结合业务工作进行互动交流、具体拓展。而伴随网络媒体的发达和信息获取的相对便利,许多宣传性质的内容所包含的信息交叉重复,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党员的实际学习和工作需要,如果不能注重提升内容质量,将理论联系实际、讲深讲透,这些内容便会越来越难以让党员吸收乃至认可。

(三)党建工作考核难以量化

就现实情况而言,高校党委对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进行考核时,多通过汇报材料、查看资料的形式加以总结,在进行工作汇报时,往往也是“报喜不报忧”、“谈过去多、谈未来少”,至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如何等等,都通过党组织的汇报材料和资料来说明,给弄虚作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其次,就教工个人而言,高校教师岗位的晋升从其考评指标来看,往往是以课题项目、论文发表、课时量为主要参考,在后期的考评上,一些高校对教师党建工作的考评用思想政治表现直接涵盖。但是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标准缺乏具体化和实际参考价值,使得教工党员对于教学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动力不足,党建责任制考核的实际意义也难以彰显。

二、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的发展路径

如何更好解决学习不系统、活动内容单薄、工作考核难以量化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更好的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关键就在于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进而形成系统科学的基层党建体制。深化综合改革涉及学校发展全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2]在结合本校基层党建经验和调研结果后,课题组认为可以从完备的支部目标、增强党组织活动设计、完善基于党建工作的实际反馈机制等方面加以着手。

(一)形成完备的支部目标

围绕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支部工作、思想政治、监督体系等各

个方面,党支部建设有其明确的标准和总体目标。在破解党支部学习不系统的问题,可以结合上级党委安排和实际工作情况,在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党建工作调研,在围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建成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支部目标,通过支部目标、党员目标的设定,使每位党员能够真正感受到组织性和纪律性,明确自己作为党员的发展规划。

结合调研结果,几所高校在这一方面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Q高校基层党支部严格明确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考评、总结,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研究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调研,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路子、新机制,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出特色、上水平。同时优化组织设置,根据党员情况,分设党小组,切实抓好党员分类管理。H大学通过党支部带动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各教研室的核心成员都是党龄较长、素质较高、群众评价较好的老党员,他们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学校的工作及时有效的落实和完成。通过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真正让党建工作由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功”,转变为大家满意的实绩。

(二)提高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党组织活动是党内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增强和提高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的目的在于使活动不能停留在活动和学习“两张皮”,或是不能够切实考虑党员需要,进行生硬的理论灌输。这些活动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设计党内活动时,要充分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加以实施和强化。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几所高校的活动均有其特色之处,如G大学基层党组织在主题党日活动设计上,充分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手拉手”活动,定期开展了骑行郊游、进行专业知识竞赛、参观党史纪念馆等活动,调动了党员们的参与热情、使党员们陶冶情操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取得的进步。J大学基层党组织在活动设计中,高度重视工作的实效性,采取主题引导与开放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行最后总结,保证党员在这一过程中学有所获。

(三)强化党建测评的力度

党建测评是考察党员的思想素质是否过硬,党性修养是否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强化党建测评的力度实际上就是要发挥测评对于党员进行监督的实际价值,使党员能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切实做到“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

在对几所高校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所高校在实际过程中对于党建测评的不同做法,而这些做法又是由于不同学院的专业性质、办学宗旨所造成的。如G高校提出的1+3方案,其中1代表着中心工作,3代表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其他各项测评,包括党课出勤率、支部目标完成率、新党员考核通过率,通过系统的制度构架,强化对于教工党员的综合考评,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实到位。H高校侧重于党员的队伍建设,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等形式,使支部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掌握考核的标准、工作程序。在过程和方法上,摒弃了单一的看材料、听汇报的形式,采取定期检查、个体访谈、问卷反馈等形式综合推进党建测评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0-01.

[2]陈春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支部党组织
支部联建润“甘泉”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