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2018-01-26 14:05蒋铭志
山西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层集体行动行动者

蒋铭志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公共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基本命题在于对管理者之间关系的解释与处理,其也是地方治理、公共治理、公共管理等和传统公共行政之间最大的区别。以往传统公共行政的相关研究,主要在于研究政府管理行为,以政府体系为单一的管理主体,主体间关系并不复杂。但在当今公共管理中,主体向非政府行动者延伸,管理主体存在异质化、多元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的新框架,解决异质、多元主体共存相处等问题上提供了依据。

一、网络治理理论

(一)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

政策网络不但是政策过程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对行为者加以限定。例如德国网络研究文献将网络概念化为非正式制度,行动者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互动形式和关系,因而会努力实现共同利益。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源自于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博弈论,融合了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元素,其认为制度作为管制结构,对理性行动者,提供机会或限制,制度克服集体行动问题,对机会主义、自私行为加以限制[1]。行动中心主义假设,通过有意图行动者互动结果的角度,理解社会现象,行动者可以使团体、集体或个体,行动者之间具有结构化的互动,互动发生的制度环境,限定了互动的结果。其焦点在于对制度中行动者互动的研究,因而理论带有博弈论的取向。

(二)管理复杂网络

一些学者认为,网络是一种新型治理形式,私人部门、国家之间依赖性提升,传统的市场、科层都不是最佳治理模式。网络是水平的、谈判的自我协调,能够避免产生其它治理形式中的问题。网络为市场失灵的有效协调提供了方式,在日益复杂、动态的环境中,通过政策网络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尽管网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在很多西方国家中,对于治理网络的优势更为注重,对于其缺点则较少关注。在很多欧洲国家中,已经普遍接受了网络治理的形式,在社会中形成了碎片化、多层、复杂,但有效的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的治理结构

网络治理是一种新形势和结构的基础,政策网络不但体现了新的分析角度,同时也对政体结构实质性变化进行了体现。以往政策网络描述利益集团、政府部门的关系,仅为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提供角度。但在网络治理中,政策网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网络对资源交换模式产生了影响,网络方式对社会、经济、政治景象正在重新塑造。网络治理模式对于分散资源更注重动员和调动,网络是对治理中松散特性的指代,对行动者自由裁量权较为重视,行动者支架结构相对稳定,相互依存、沟通、协调、互动。网络结构当中,人必须在组织间分析层次上,而不是政府单位、单个企业层次上,对结构、绩效进行考察。网络治理模式结构,其特征一般是在科层、市场相互比较中得出的,因而网络结构在市场、科层治理结构之间[2]。可以说网络治理是在自愿和强制之间的柔和体、中间体,其处于市场、科层之间,同时也是市场、科层的重叠。

三、网络治理的治理机制

(一)信任机制

网络是多个组织相互依赖形成的结构,并忽视建立在合法权威之上,在网络组织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没有法律的限制和约束,不同的个人和组织要想达成一致,共同解决问题,就需要信任机制作为联系纽带。在网络治理当中,信任是一种核心性的凝聚力要素,其具有和科层制中合法权威相同的作用。在行动者在网络关系中,能否脱离集体行动困境,和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信任是组织网络运转的重要因素。从组织学角度来看,信任程度会对组织运转产生直接影响,足够信任能够确保组织顺利运行,同时使交易成本降低。在政策网络中,相互信任能够推动行动者合作,减少集体行动障碍,形成正和博弈结果。不过,信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盲目信任将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应当注重对信任关系的培育,对行动者产生有效的约束。

(二)协调机制

在治理网络信任关系的培育当中,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管制,还需要对协调机制加以运用。网络中的合作关系,实质是就是集体行动问题,行动者处于自利思想,不愿意为集体贡献自身力量,因而在没有选择性激励的情况下,存在集体行动缺位的问题。合作各方在合作关系中,通过共同承担风险、知识、责任,达到互利互惠的局面,可以采用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很多方面的异议,进而实现良性互动,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加以解决。协调机制中,通过规划和商讨,对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进行规划。

四、结论

在当今社会中,经济、政治、社会变化过程存在着不确定性、偶然性、相互依赖性等问题,传统政府正式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治理过程需求,很多正式或非正式机构、机制、过程,完成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面对这种局面,网络治理模式中,可利用网络解释一些新兴现象。在网络治理中,行动者需要形成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组合的优化,进而形成社会善治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庆华,丰硕,李志强.共生型网络:跨域合作治理的新框架——基于亚洲区域合作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6(1):96-103.

[2]孙斐.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网络治理绩效评价框架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32-144.

猜你喜欢
科层集体行动行动者
科层组织如何回应复杂社会需求?
——G省共建共治共享中的组织形式创新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几百万鲱鱼的集体行动
区块链驱动下科层制优化:制度逻辑、技术逻辑及其互动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社会网研究的启示
区域旅游行动者网络构建的路径研究—基于田野调查法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网络风险事件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美国大学治理理论模式:边界及其缺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