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

2018-02-07 04:13李海梅韩文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员专业

李海梅,王 波,韩文娟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完成教学、科研等项任务的组织保证。加强高校专业教师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高校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项建设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们在高校党建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问题

1.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党的建设基础比较薄弱。高校专业教师党支委成员多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大量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及现行的以科研为主的“双一流”评价体系,使得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政”“重教研、轻党建”的现象。特别是各高校对专业教师的聘任和评价主要侧重于其教学和科研成果,因此,就存在部分党员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参与党内活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调查发现,高校党员教师中认为新时期党的组织生活非常重要的占比为60%,认为比较重要的占比33%;对于“三会一课”制度的概念表示“基本清楚”的占比22%,“不太清楚”的占比11%;对于党支部组织生活相关制度的了解表示“基本清楚”和“不太清楚”的共占比50%;44%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对自己的教育作用“一般”和“比较少”。由此可见,高校相当一部分党员教师对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错误地认为抓组织生活只是软任务,抓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才是硬指标;他们简单地把做好个人的教学、科研等岗位工作以及按时缴纳党费与组织生活画等号。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教学科研、轻党建工作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严重削弱了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组织生活与党员需求结合不够,活力不足。目前,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的活动形式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仍然沿用过去的模式,对党员缺乏吸引力。调查发现,78%的党员对“读报纸,学文件”这种单调的组织生活形式感到乏味。此外,高校党支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既没有主动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也没有找到参与行政工作的准确定位,面临着“在失落中困惑,在困惑中失落”的尴尬局面。

3.活动经费少,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工作特色的形成和工作成效的展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对此进行合理的量化比较困难。同时,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多由专业教师兼任,对支部工作精力投入有限,党建理论水平不高、角色意识不强、工作定位不准,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目前,虽然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已经意识到开展活动不能仅仅依靠集中学习,而应采取外出参观考察、支部联络共建、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党员和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缺少经费,致使一些好的创意根本无法实施;此外,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还缺乏固定活动场地,只能在教师办公室或者借用教室开会,这些都影响了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建议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找准与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发挥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1.强化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党支部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表现。只有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成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好支部党员的带头人作用,才能为高校党支部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在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班子配备上,要选举党性强、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威信高的教师。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的班子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制约,不断提高党支部委员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使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委员牢固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为党员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1]。

2.提升党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决定着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成效的高低,所以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首先要成为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优秀组织,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充分发挥老党员、优秀典型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鼓励青年教师和党员教师讲党性、讲政治素养、讲职业素养、讲业务水平。要将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等日常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内容开展组织生活。要把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等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引入和输出先进典型的方式,发挥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的激励作用,提高党员教师的业务水平、党性意识,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打造成一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老中青师资队伍,推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3.加强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制度建设。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强化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制度建设,提升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完善组织生活例会制度。制定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集中辅导、自学、参观等形式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有效提高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第二,制定党员示范岗制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身边平凡人平凡事”,设立党员“课堂教学示范岗”“科研之星示范岗”等,明确党员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完善党员教师的激励与评价体系。党员教师的激励与评价体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鼓励党员教师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通过每学期开展评选“教学名师”“优秀党员教师”“三育人先进人物”等先进教育工作者活动来激励党员教师。第二,对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进行评价。评选年度优秀党员教师,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建议完善量化考核方案,将软指标、虚指标体现在业绩上,变成硬指标、实指标。党员教师在党支部的活动表现,应作为其年终评先评优的参考指标;在党员教师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及各类考评中,不仅要考核业务水平,还要考核思想政治水平,最终实现党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进步的有机结合。

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高校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关键。高校专业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既需要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也需要党员教师能真正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服务广大师生;更需要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持续提升教书育人、服务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1]时君伟.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4).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员专业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