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家庭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第七小学)

在2006年的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教育界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主张,给了现代德育工作很大的指导意见。现代教育应当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下构建的一个系统工程,德育也是如此。因此,只有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才能够真正开展好德育工作。

一、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体系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1.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都过于“望子成龙”,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一个好大学,而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使孩子成为了“笼中鸟”。同时,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因而举步维艰,德育成效自然也差强人意。

2.教师与家长二者之间缺乏主动沟通

教师与家长都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因此二者应当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才能够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对孩子实施更好的教育。但是,在现实中,教师与家长二者之间的沟通却并不顺畅,家长多认为教师的家访就是告状、找麻烦。反之,有的教师也觉得只要在学校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而不必主动去家访。这种现象,导致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其实都无法对孩子形成全面的理解,因此也就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3.社会教育显得较为无力

就现状而言,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处于一种相对游离的状态,教育资源较分散,尤其是社会教育的作用几乎没有体现出来。在整个社会中既无浓厚的重教氛围,也没有建设完善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及设备。因此,导致现在的青少年经常会在三观价值方面出现偏差,以及心理素质也较差。

二、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体系中出现不和谐的原因

1.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应当要负责的事情,而家长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社会更是对育人没有直接职责。但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

2.教育理论虽多,实践活动却少

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深,各方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的新教育理论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理论大多都只是以一种“纸上谈兵”的形式存在于学校的口号当中,实际的实践活动开展却较少,也就是说众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3.重智力培育,少德育培养

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一致将“读书好、分数高”当作优秀学生的标准,在平日的教育中也是重智力培育,而少德育培养,尤其缺乏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

4.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

在现代的德育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将课本中的一些爱国思想、进步思想、正确的道德观念等以“灌输式”的教育形式一股脑传播给学生,就像是一种说教,但实际上却很少带领学生亲自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对于这些的理解都只浮于表面。

三、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的措施

1.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导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学校要坚持贯彻“三观”教育,充分利用德育课、班会及其他学校或班级活动的契机,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理论普及教育,率先占领思想阵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品格及法律观念。其次,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点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要全方位、多层次,并从点滴小事做起,所以学校要基于《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给学生编设歌谣、带领学生实践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最后,还要通过多样化活动将德育融入其中,一般学校定期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像是大扫除、公益活动、春游、运动会等,而这些活动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平台,所以教师应当要借此契机,将德育融入其中,如在大扫除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去烈士墓前扫墓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春游时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在开展运动会期间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而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所以,家庭教育无疑是德育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培养出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三观的优秀人才。所以,家长必须要先充分认清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发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主动承担起对孩子的德育责任,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德育。具体来说,首先,家长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家长会,正确看待教师家访这件事,努力配合好学校工作,从而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家长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有条件者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上的家长培训活动,从而掌握正确的德育方式,给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第三,学校方面也要主动加强与家长沟通,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式,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3.社会教育是德育的依托

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爱国、爱民族、高尚品德及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所以学校应当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组织和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首先要大力建设和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充分激活校外教育功能,在深入挖掘本地优良传统、革命传统、人文历史、风俗环境及社会信息等的基础上,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道德思想教育,并且要将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长期开展,长久地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和锻炼,亲身感受来自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产生崇高的理想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内容,若想育才,先要育人。而德育并非一方的责任,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所以只有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与公平的教育环境,才能够有效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家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