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生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小学;临沂市第六中学)

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的教学使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不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才会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以及习惯的培养,数学是一个连贯性的学科,在小学时期除了打好基础,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数学生活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二是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多的,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讲解,从生活出发,对数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小学生在上学之前,都对基本的数学符号以及基础的熟悉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对数学没有很强的抵触感,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就是将数学语言以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不仅如此,从生活中提炼知识的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知识从生活中而来,最终也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在了解数学的过程中,也会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独立地学习。

二、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这一学科的逻辑思维性较强,在实际讲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之中,长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理科的基础学科,在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如果在基础数学的学习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将会十分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的发展,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限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接受知识的方式的限制,在对数学的想象力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被限制思想,不利于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水平,在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且对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简单的分析之后,在进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将服务生活,因此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加强熟悉感。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筛选,小学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然后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情,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解释。

数学贴近生活,在对学生进行计量单位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尺子对生活中见到的事物进行一个测量,包括他自身的身高体重,平时跟着妈妈出去买菜的时候,通过观察买东西的重量,了解计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换算与区别,通过自身身高的测量以及课本的测量,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将模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物体,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在之后对数学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想象力会解决很多抽象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课堂氛围往往比较严肃。对小学生而言,心智尚不成熟,对事物的喜欢与厌恶往往比较简单,越是严肃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数学是一个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因此在讲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也比较严肃,这就造成了数学课堂的氛围往往比较严肃。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有些知识点在引进生活常识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不了解,往往也会显得事倍功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以及数学思维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举得例子学生不知道,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之上,有时候会出现需要假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在情景建设中,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会缩短,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关系。在进行平年闰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出生年月的计算,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通过对一些特殊的日子的计算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给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贴合学生自身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三)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之后再回归生活之中,学以致用。

教学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生活范围,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多知识虽然是稀疏平常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讲,平时他们是接触不到的,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新课程讲解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一些观察类的课前作业,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生要尝试动手实践的过程,在学习面积体积这一课程之中,可以让学生回去找一下魔方等平常的玩具,计算一下其体积以及面积,在玩耍中获得知识,提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数学生活化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获取知识的课程,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个习惯的养成。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这个课程的学习,是为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小学数学生活化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