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分析

2018-02-26 10:10池家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黔西南布依族扎染

池家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黔西南是布依族的发祥地,也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布依族是黔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黔西南布依族人口约有300万人,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位居第十,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位居第二。布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

一、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色织工艺

色织工艺是黔西南布依族服饰首先要制作的工艺。黔西南布依族的女性都是织布好手。从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色织工艺来看,主要由以下环节来组成:

1.纺纱

纱线是否纺得细致匀净,决定着织布的质量。在黔西南布依族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手摇纺车,手摇纺车是以竹为骨架,制成圆形,直径大约有2尺左右,竹轮转一圈,锭就会转几十圈。布依族在纺纱时,会捻一小段纱头,缠在锭上,一只手将拉线提引,另一只手去摇纺轮,纺纶在旋转时,绞纱和拉长纤维同时进行。70年代初期,有些布依族地区使用脚踏纺纱机,以脚踏作为动力驱使锭和框子转动。脚踏纺纱机与手摇纺车不同的是,把棉条放到筒里,在纺纱时锭子转动时加捻,棉纱经过导纱钩到达机顶,一边加捻一边卷绕,比手摇纺车来说,优点是更节约时间,纺纱的数量更多,能达到手摇纺车的几十倍之多。手摇纺车的纱锭会经常出现倒纱的情况,而机纺直接可以成支不会倒纱。机纺与车纺相比,它们纺织的纱线各有优点:机纺的纱线又细又牢,在纺织时韧性好不容易断开,瑕疵较少,整体比较美观,适合做经线。而车纺的纱比较粗,布比较厚实,可以作为纬线,二者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能够提高纺纱的效率,保证纱线的质量。

2.练染

花布的脱色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品效果。黔西南布依族传统的色织布练染技艺已经十分娴熟。当棉花纺成纱线以后,要去掉多余的杂质。布依族大多会用草灰溶液浸泡纱线,经过大约两三个小时熬煮后,将其清洗晒干,放进灰碱溶液中,经过几次反复即可,这种方法被称为灰碱溶液加温除污法。通过练染后的棉纱颜色呈白色,有利于后面工艺的染色。在精练后还要进行上浆,目的是增加光滑度,使棉纱纤维更加粘合。在材料中使用的浆料是猫胶,是野生块根植物,猫胶冬季和春季粘性更稠。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猫胶洗净,并煮熟,经过捶烂、去渣、加水、过滤等工序,用制作好的水来浆纱,要经过几次反复的工序:第一次把棉纱放到猫胶制成的水中浸煮,大约两三小时后捞起晾干。第二次将猫胶水浸透棉纱,就可以捞起,待晒干后即可,棉纱浆成后就可以染色了。布依族色织布一般能染五种颜色。紫色是纱线经过紫草的煮染,蓝色和青色是用蓝靛渍染,黑色是用蓝靛和野草煮染,红棕色是用华香树皮或者罗拐树皮熬水后煮染。黔西南布依族家家户户都有染缸,草木灰溶解后,把一定比例的染料配置好,倒入染缸中搅拌拌匀,加一两斤高度白酒发酵,染色溶液温度控制在20至30度,季节暖和时浸染大约5天,季节冷时浸染时间较长,还要对过低的水温进行加温,如果染浅色大约要浸染两三次,如果染深色大约要浸染七八次。在70年代初,黔西南布依族一些地区用化学染料,采用大缸进行染制,结果纱线极易脱色,颜色又单一,当地的布依族群众对比后说:“我们本地的小染缸更好用!”。

3.编织

纬线和经线的交叉梭织形成了布依族的织布图案。布依族在编织时,把两根木桩固定,把“雨”字形状的“锭排”将各色纬线栓在木桩上,把排好的纬线缠绕在织布机的轴上,穿好蓖子准备编织。经纱大多只有1根,纹样稍复杂的就有2根或2根以上,有几根经纱就会配备相同数量的梭子。黔西南色织布的纹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两块板编织的平纹,另一类是使用四块板编织的斜纹。无论是平纹还是斜纹,花纹都在不断变化。有的较为单一,花纹宽窄一致,有的花纹宽窄变化,有的宽窄组合形成了不同粗细的纹路。如宽窄分布均匀的柳条纹,如宽窄组合相间的桂花纹,宽窄粗细组合搭配的桂花与花椒纹。在色调搭配方面也有发展变化,色调上从最初的单一的颜色,发展到经纬有五种颜色,经纱就有三色,在机上出现了三梭引各色纱线轮织的复杂工技。

黔西南布依族的织布机由木质材料建造,由机台、马头、箱体、轴等部分组合而成。这种织布机织口较大,使穿梭时织布的速度更快,可以同时多条梭引线,一般的织机能织比较简单的平纹布。而这种织布机有四片棕,能够织更复杂的花纹,可见在编织上,工艺和织机都比较独到。

二、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蜡染工艺

蜡染工艺是黔西南布依族掌握的一门较为独特的服饰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黔西南布依族的蜡染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练布、设计底样、点赔、染色、脱蜡、清洗等。主要材料是棉布、毛、麻丝等天然织物、蜜蜡、石錯、蓝靛。蜡染工艺的主要工具是铜刀、铜笔、瓷碗、染缸。

1.织布经过多次反复浸泡、捶打、漂洗、晾晒。

黔西南布依族漂白洗净织布是使用草灰,涂在布料反面是用糊状的魔芋,等待布料干透以后用工具磨平,除掉角质、蜡质等杂质,使布料有一定硬度,布更洁白,便于点蜡和上色。

2.安排底样

首先要确定位置和造型。布依族先用纸构思出图形的大轮廓,再细心绘制精美的图案,她们也可以事先不用打轮廓,用指甲画出图形大轮廓后,就直接绘制图案。她们还会用稻草杆估算位置,再绘制蜡纹。布依族妇女们大多根据祖传的经验,用蜡刀直接把图案绘制在布上,有的妇女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景物、家畜来描绘出各种图案。

3.点蜡

点蜡是黔西南布依族在蜡染工艺过程的重要步骤,点蜡时,温度、比例和方法都十分关键。制作过程中,要使蜡液渗透到布料中去。布依族人民用陶瓷碗装蜡,利用火盆木炭灰的温度加热蜡,待蜡融化后,用蜡刀为作画工具蘸蜡来作画。黔西南布依族经常把白蜡掺到蜡中,根据构思、布料的质量来确定比例。

4.染色

黔西南布依族将事先绘制好的布料放进发酵好的染虹来进行染色,在染色的过程中要将布取出数次,让染液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氧化。大约30分钟后取出,悬挂晾干。染色的次数是由要求的布料深浅度决定的。待布料氧化3、4次之后,再清洗、晾晒,等晾晒干后又再染,大约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将织物染好。也可根据颜色的深浅再重新调整染色的次数和时间长短。

5.脱蜡

对布料进行几次工艺处理后,如果布料的色泽达到预计要求,就可以把布料洗好晾晒。布料晒好后放进开水锅里,(用手拉住布料一角,把布料放进开水中,不断拖动布料)这样反复多次以后,等布料上的蜡溶化后再放入清水中漂洗,除掉浮色,使布料颜色更加牢固不掉色,图案也更清晰,色彩更艳丽。脱蜡后的布料经过多次清洗,就呈现出一幅美丽的蜡染作品,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做成服装或其他装饰品。

三、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扎染工艺

纯白布、棉麻混纺白布是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扎染原料,主要有设计、上图、捆扎、浸染、拆卸、漂洗等几个工序步骤。有古籍记载了古人扎染的工艺过程:“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古人的扎染工艺流程是:先在白布上画出花纹图案,把需要形成花纹的部分进行捆绑、折叠或缝制后,放进清水中浸泡,再放进染缸中浸泡,可以冷染,也可以加热后热染,每当浸入染缸中一次,颜色就会加深一层。当反复浸染到一定程度,取出布料晾干,拆开缝线和绑线,布料没有被浸透的位置会形成色底白花的纹样。这些纹样有放射状、图形、三角形、菱形等,多数纹样呈连续状。这和人们在缝扎时捆绑的部位相关,当捆扎的位置不同、针脚缝制的大小不一、染料浸染布料的深浅不同,图案就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染出的成品很少有完全一模一样的,生动有趣,更赋艺术意味。黔西南布依族的扎染题材比较广泛,常常以她们生活中的景色或事物作为创作素材,内容有家畜、植物、花鸟等等,图腾图案和民族风俗也是她们扎染纹样的主题。在浸染白布的过程中,蓝靛溶液容易浸染图案边界,形成自然晕纹,渐渐变化出美丽的图案。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黔西南布依族会根据民间习俗和市场的需要,在创作中,用蜡纸在布上打底印出事先描绘好的图案,根据纹样进行缝制,最后送到扎染厂。

四、黔西南布依族服饰的织锦与挑花工艺

刺绣工艺也是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中的主要一环。黔西南布依族人民爱用鲜艳明丽的色彩对服饰进行装饰,在衣袖、衣襟、围裙等部位,她们喜欢绣上鲜艳的的图案,包括手帕、荷包这些生活的小物件上,也有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纹样,深色的布料和织锦与挑花搭配,衬托出图案的艳丽,服装整体效果得到增强。黔西南布依族织锦工艺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纺纱、纺线。纺车把棉花纺成棉纱、棉线;第二,染色。纱线放进染锅,高温染煮,加入碱或者明矶定色后漂洗;第三,倒线时根据需要把纱线倒入竹筒;第四,牵线。把已倒好的线相互穿梭定型。第五、第六,装箱、滚线。线两两为一组上到筘眼中进行整理。滚棒在腰部,滚好的线在机头,最后织布、检花、挑花。织锦整个过程锦面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牵经线、捡综、织造是黔西南布依族花带编织的三个步骤。经线为三种颜色的线:红、青、蓝,以丝、棉、麻线为纬线,进行反面手工挑织。挑花,是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中的一种技法,其步骤是:先用红色或白色纱线缝出图案的大体轮廓,根据图案的形状进行插针,隔一根或数根纱,这个步骤是从点再到线,再到块面进行逐步缝制。经常在织布背面进行挑针,图案正面的花纹,可以是几朵小花组合成一朵大花,多为几何形,外轮廓多呈菱形。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大多在衣领、袖口、肩、裙摆等借助挑花图案镶边予以加固。

五、布依族服饰文化内涵

黔西南布依族主要居住在南北盘江流域,虽然融入了一些汉族,但在生活习俗、宗教文化等方面仍然保留了世居民族的特点,在服饰文化中也包含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黔西南服饰图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象纹样,一类是抽象纹样。具象纹样大多是花、草、树、动物等,这些具象纹样,都是布依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纹样,如桂花、荷花、梅花、稻谷、喜鹊、蝴蝶、牛、鱼等,这些图案的在服饰上频频出现,布依族是以农耕生活为主,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山水环绕,布依族妇女就把生产劳动中见到的动植物,制作到服饰上,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祈祷五谷丰登、万物并生、子孙昌盛等美好的愿望。如黔西南布依族服饰中常常出现的鱼纹,是布依族的图腾崇拜,鱼产子多,腹内多子,象征布依族对生殖能力的崇拜。另一类抽象纹样,主要有漩涡纹、棱纹、回字纹、三角纹、波形纹等,这些几何纹样都是来源于自然,并对自然的模仿。如波形纹,是对南北盘江的抽象概括。三角纹、棱纹被认为是对鱼图腾的提炼。这些抽象几何纹样在黔西南布依族服饰中线的灵动,点的搭配,线与线、线与点的不同组合方式,同形式美中的和谐、对比等特征符合,再加上这些几何花的抽象纹样本身有一定的神秘感,这些抽象几何纹不同搭配组合带来特殊美感。

总之,布依族在我国西南部地区,是一个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少数民族,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工艺是当地布依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布依族服饰的研究,不同学科研究的切入点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黔西南布依族服饰中的工艺进行分类,并对布依族服饰工艺中的色织、蜡染、扎染、挑花等进一步分析,对布依族服饰文化内涵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完善和丰富布依族服饰这一领域,也希望能够传承传统布依族服饰的精髓,让它逐渐顺应时代发展,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猜你喜欢
黔西南布依族扎染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寻味贵州——黔西南
风吹黔西南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