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和对策

2018-02-26 10:1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化精英

李 皓

(1.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2.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50)

精英文化的大众化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社会与文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互为对方发展的表征,也就是说,社会的进步与精英文化的大众化是同步的,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推动精英文化的大众化,而精英文化大众化也必定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这是历史规律。可以说精英文化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大众文化逐渐兴盛、精英文化逐渐衰微的过程。在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文化环境也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精英文化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一)精英文化大众化的概念

所谓精英文化大众化,是指文化发展日益走向通俗、大众,不再为少数知识精英所独享的趋势,是一个文化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们在从事生产劳作时,不但是文化的接受者而且是文化的创造者。随着社会的分工,阶级的出现,文化逐渐变成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的特殊领域,于是形成了精英文化、贵族文化。资本主义时期,随着政治的民主化,商品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市民社会的形成,社会大多数人具备参与、传播、评价和影响文化的主客观条件的形成,才有了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很明显,在大众文化形成和成熟以前,文化的大众性因素经过了一个逐步积累和成长的过程,即文化向大众逐渐靠近和渗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实现的。由于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它也没能出现西方社会那样的大众文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朝着社会大众的运动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要求与趋势。由于经济、政治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向大众的渗透实现质的飞跃而形成大众文化。为了将正在向大众渗透过程中的这种文化同当今的大众文化相区别,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的大众化”。

(二)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下的校园文化环境

精英文化大众化是对文化发展的一种描述,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将从精英文化经大众化走向大众文化。在精英文化时期,文化是稀有资源甚至是一种社会特权;在大众文化时期,文化大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大众化使得文化的发展在速度、规模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并引起文化的功能、结构、内容、目标、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在我国,文化大众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打开而出现的新文化景观。“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文化行为。”[1]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大众化进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对现代人们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成了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流行音乐、时尚杂志、KTV、网络游戏到时装模特表演、通俗文学、商业电影、博客、微薄、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港台电视剧,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已占据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大众化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不仅事实上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文化主潮,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闲暇活动本身,改变了当代高校文化的走向。这些无不显示着文化大众化在向高校文化环境的深刻渗透。它遍布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当今大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导向、人格境界的提升有及其深刻的影响。

(三)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党建工作的影响

环境指的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可以育人。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一个文化环境的问题,即党建工作环境,它“指的是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党建工作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2]高校是大学生党员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党性教育的场所,其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学校环境育人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校园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物质环境。”[3]今天的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这三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文化环境是非常特殊的,这样的文化环境以“大众化”见长。现实证明,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文化走向大众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大部分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渠道,充斥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大众化趋势的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有了自己的流行话语,追求自己的流行时尚,崇拜自己的流行偶像,推崇一切符合自己个性的新事物。形形色色的新事物不仅仅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带给我们无尽的听觉、视觉及情感享受,而且也使当代大学生精神的沉迷与价值的丧失,使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大众化趋势中随波逐流,暂时忘记生活的苦痛,甚至丧失或放弃思考的本能,迷失在文化大众化的洪流之中。此时,高校党建工作的文化环境也越发显得复杂起来。

二、文化大众化趋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如何正确评价和引导大学生党员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在文化大众化进程中,有两类大众文化题材是大众追捧的时尚,一类是以改编精典作品和历史题材为内容的所谓大手笔;一类是以言情、武侠、商战等为对象的影视作品及时尚刊物。出于对票房、收视率的考虑,一些作品往往把人类的历史和未来、两性关系、欲望、暴力等进行种种虚假或夸张的表现。而部分受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此常常缺乏判断力和鉴别力,常常把虚幻世界当成是现实世界,并以此在真实生活中采取错误的、甚至极端的行动。尤其是弥漫在不良青少年读物、影视以及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严重地腐蚀了当代大学生纯洁的心灵,使他们自甘沉沦、胸无大志、及时行乐、游戏人生。大学生犯罪率的持续攀升,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虚假的大众文化产品,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评价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党员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发展日益走向大众、走向通俗,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信息,如,网络、电视、微薄、微信等。抢劫、偷盗、背叛等各种负面新闻扑面而来,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堕落。当代大学生更容易受这种文化影响,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大背景,区分各种文化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社会主流文化,尤其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党员。社会需要“正能量”,当代大学生更加需要“正能量”,各种负面新闻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应该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们中的作用,把“正能量”带到同学们中,营造积极、正面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长期痴迷于低俗文化中,沉溺于虚拟空间,会与同学、邻居、亲属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极易导致冷漠、孤僻、情绪紧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同时,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和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文化大众过程伴随着娱乐化文化的诞生,从而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现代社会似乎进入到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文化使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人们找到了发泄压力的方式与途径。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享受一下娱乐文化,这是正当的需要,也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很多人却把娱乐作为人生的目的,主张人生的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很容易受到这种娱乐文化的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沉溺在网络世界中,游戏人生。面对娱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冲击,我们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党员从自身做起,在同学们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用高尚的文化充实自己,并且带动周围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审视文化大众化与高校党建工作的关系

深入地考察中国文化大众化趋势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现实社会历史文化根源,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文化大众化的趋势,即有合理性也有负面影响。文化大众化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动摇了文化等级制之道德合理性基础,打破了精英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垄断这样一种文化特权现象,使文化从封闭的文化金字塔里走出来,走向大众,与寻常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直接联系起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文化摆脱了过去那种只依附于贵族精英的寄生性,从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性,使文化从遥不可及的神秘存在中走出来,成为人人都可以欣赏到的东西。这无疑是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同时,文化大众化的合理性也“说明了人类在文化生活中对感官满足的需要是不容忽视的。”[4]因此,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即要宣传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因为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文化发展中的精髓,有学习和宣传的价值与必要。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或否认大众文化。可以说,随着传媒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文化的大众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分明界限逐渐模糊起来,精英文化走向大众已成大势所趋。文化大众化决定了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教育环境,即流行时尚文化、网络文化、审美价值取向等,文化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如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微信、课外文体活动等,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深入到大学生的话语系统中,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文化大众化趋势中的很多东西是非常受他们欢迎的,因为这些东西反映了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思想特点,是真正属于当今大学生的东西。而且,文化大众化进程中的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那些喜闻乐见、内容丰富、易于接受的文化表达形式,完全可以为今天高校党建工作所用。

(二)确立高校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

在文化大众化趋势下高校必须进行党建工作改革,以便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教育思路,对新出现的问题、重要的问题重拳出击,确立高校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针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课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道德理性的培育。

道德理性是个体道德认识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指根据道德感知而进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对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5]道德理性包括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两种形式。“所谓道德判断,是指对对象包含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恶、正当、义务、责任、幸福等概念的陈述。它表示道德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既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知识形态。所谓道德推理,则是从已知的道德前提推导出某个结论的认识活动。道德认识主体正是借助于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来加深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自己的道德知识的。”[6]在康德哲学中,道德理性在道德中的地位得到了经典的阐述,理性生物具有康德称之为的“自主的、自我立法的意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判断中既包含对道德现象的描述,也包含对它的选择和评价。在道德理性思维中,道德主体不仅是在观察和描述道德现象,而且是在批判地对待社会现实。可见,道德理性认识同时具有知识属性和价值属性。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体道德认识能力,道德理性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中发展起来的。文化从专断走向民主,从一开始就隐含有某种道德因素。文化大众化对人的精神领域不同程度地构成了潜在的或直接的威胁,当前,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道德理性已成当务之急。

(三)努力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合力

高校党建工作不是哪一个人或者是哪一部门个人的事,它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今天我们所确立党建工作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确切地说应该是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集合。高校党建工作的个体目标是建立在大学生党员的道德理性基础之上,是在文化大众化趋势下所形成的一种高校文化的反映。当前在文化大众化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很难在变幻莫测的多元文化中,确立自己的立场、目标和理想。大学生党员的社会目标是着眼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是把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纳入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环节中所确定的目标。高校党建工作的社会目标是坚持把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判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文化大众化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等往往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如若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道德理性,并正确地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大众化一定能有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一定能够担负起启迪大学生心灵、提升大学生党员道德良知的义务,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大众化精英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它们都是“精英”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