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中国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018-03-15 00:43王天鑫韩俊江
税务与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护理员灰色劳动力

王天鑫,韩俊江

(东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一、理论基础

养老护理员是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 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 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随着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更加催生了对养老护理员这一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群体的巨大市场需求,其势必成为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

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人员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是在岗工作人员持证率低,整个服务队伍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工作作风等都有待提升。在未能持证上岗的养老服务人员中,主要由4050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组成,其中大部分人只有中专以下文化。人们所理解的养老服务仅仅是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距离专业的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高水平、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总体而言,虽然他们能够本着对老年人的爱心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却难免因任务繁重、无暇休息而心理失衡。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并非一日之功。二是现有养老护理员,尤其是无证上岗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队伍流动性大、离职率高。有资质与无资质的养老服务人员同工不同酬。在全国范围内,无资质的养老服务人员月平均工资只有600~800元,且多数城市并没有为这类群体缴纳社保。如此一来,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等最倾向养老服务就业的群体,却不得不转而选择家政服务工作,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巨大。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设置养老护理专业的大专院校极为有限,在职培训不足,人才接续存在断层。尽管目前我国对养老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实际进入养老护理专业学习的人数并不多,而毕业生真正流入养老服务市场的更是少之又少。加强学科建设固然是长久之计,但留住现有人才方能解决当务之急,然而目前并没有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事业前景。另外,对比养老服务相对完善的国家,我国对在职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明显不足,仅依托于短期的岗前培训,而没有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层次多主体的培训体系。致使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却无法实现人才的有效接续。[1]总之,养老服务市场呼唤有资质的养老护理人员。

由于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关于养老护理员数量的统计数据非常有限。因样本数量过少,传统统计方法适用性较低。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受到劳动力主体、市场劳动力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的调控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多重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是不明确的,因此可以把它们视为一个灰色系统,采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于1982年创立的。不同于研究“认知不确定性”的模糊数学,也不同于“随机不确定性”的概率统计,其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灰色系统理论认识并了解现实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对已知的“部分”信息的充分开发,来达到对系统运行和演变规律的准确描述。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分支,对样本量要求小,因而计算量小,避免了定性结果与量化结果不符的情况,因此应用颇为广泛。[2]

灰色关联度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参考序列。 X0={ X0(1), X0(2),…, X0(n)}

第二步:确定比较序列。Xi={ Xi(1), Xi(2),…, Xi(n)},其中i=1,2,…,m。那么,数列X0和数列Xi就是系统的灰色分析数列。

第六步:排出关联序,对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二、数据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说明

劳动力市场受多种要素共同影响,平稳的市场机制需要这些要素协调统一、共同发挥作用。健全的劳动力市场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和调控要素。[3]本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同时鉴于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原因,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口、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养老服务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作为影响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解释变量,选取养老护理员数量作为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变量,表示为:x0=f(x1,x2,x3,x4,x5,x6,x7)。其中,x0代表养老护理员数量,采用养老护理员累计鉴定合格人数;x1代表60岁以上老年人口;x2代表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x3代表养老服务床位数;x4代表卫生技术人员数量;x5代表经济活动人口数量;x6代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7代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表1 养老护理员及相关影响因素变量值

变量x0、x1、x2、x3对应的初始数据均取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5》[4],变量x5的初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5],本文筛选的是2009~2014年共计6年的数据。变量x4和x7的数据取自2009~2014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变量x6的数据取自CEIC经济数据库。

(二)灰关联分析

在灰关联排序中,因子直接的关联度大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条件,关联度大小的次序更多地成为参考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在进行灰色关联度排序时,某一因子的关联系数的数值多少并非重点,重要的是因子的先后排序。

根据关联系数的大小,可以客观、准确地对养老护理员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同时,通过对每个指标值的比较,能够很方便地了解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从而为改善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程度灰关联排序

从以上关联序中可以看出,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与养老服务床位数关联程度最高,灰色关联系数为0.5407。因为本文选用的数据是养老护理员累计鉴定合格人数,也就是持证上岗的人数,但我国目前养老服务的持证上岗率并不高,因此养老护理员主要集中服务于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3254和0.278。可见,经济环境和保障要素也是影响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排在第四位的是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灰色关联系数为0.2719。因为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卫生技术人员由于其专业优势很多时候便将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作为职业选择。最后分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和经济活动人口。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度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给出了中国养老护理员数量影响关联因子的关联序,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养老服务床位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60岁以上老年人口、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经济活动人口。养老护理员在专业、技术和能力上具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的必要条件,理应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而如何扩大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使养老服务的专业劳动力更有效地流向养老服务市场,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对我国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注重多层次培训,拓宽劳动力供给渠道

目前养老护理员供需缺口巨大,劳动力市场上严重缺乏接受过系统培训并获得专业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队伍既做不到职业化,更达不到规模化,提高劳动力供给迫在眉睫。首先,要大力培养年轻的专业人才,发掘大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同时,着力充实老年康复、医学保健等方面出色人才进入护理员队伍,在养老服务队伍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其次,政府应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角度出发,实行免费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充分开发中年劳动力。这类人群由于年龄、经历等特征,稳定性更高,有利于充实和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再次,应鼓励中老年医护人员发挥余热。由于他们掌握专业的医护知识,有多年经验的积淀,可成为养老护理员的技术担当和专业榜样。另外,除了长期、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还应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充分挖掘潜在的养老服务劳动力供给渠道。

(二)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畅通劳动力就业路径

学者Helen Bowen和Mary Daly提出,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居住其中的老年人能否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均取决于养老护理员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获得专业养老护理员资质的人数并不多,养老护理专业在公立院校也并不多见,基本上纳入护理专业大类进行授课,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专业进行专业化培养。立足于现实,养老机构和社区作为养老护理员的主要需求方,应承担培训和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的重任。有能力的机构应开发并建立专门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各类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提供场所,并规定培训时间和内容,同时负责对相关培训证书的管理和发放。另外,在我国,虽然全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养老护理员的重要性,但尚缺乏对整个行业的科学深入的研究,使得目前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和潜在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均无法进行确切的职业规划,更无从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方应为其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并为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创造发展机会,向社会展示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前景。

(三)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提升劳动力待遇水平

养老护理员从事的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其以老人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不同于其他职业,基本没有法定工作时间,也几乎无法享受节假日。而且,目前我国尚有很多机构实行的是养老包干制,即一名护理员需要全天同时负责数位老人的照料和护理;同时,因入住养老机构的高龄老人居多,且相当一部分老人病魔缠身,均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护理服务,护理员除了要起早晚睡照料老人外,还要时刻保持警觉,监测老人们的病情发展及健康状态,因而要承受不同于常人的体力付出和心理压力。然而由于养老机构工作者这一职业不久前才被纳入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和《行业分类》,并没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能够覆盖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这成为制约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因此,需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水平。只有有效解决养老护理员的社会保险、收入待遇等问题,为其消除后顾之忧,才能有力地推动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1]韩俊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唐启义, 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 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27-1030.

[3]沈琴琴,潘泰萍.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5-26.

[4]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护理员灰色劳动力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灰色的小猪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