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托举动作研究*

2018-03-21 01:48张宇洁
运动精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托举踏板有氧

杨 放 王 勇 张宇洁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从健美操新增有氧类项目不难发现一个趋势:回归健美操项目健身的本质属性,重视项目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发展新动向。[3]托举动作在有氧踏板成套动作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成套动作中的一大亮点,具有点名主题、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丰富空间变化的作用,是成套动作艺术性、观赏性的重要内容;但是另一方面高难度、复杂性、流动性的托举动作需要队员超高的身体素质为支撑,这又与项目设置初衷相违背,就产生了追求“难”,还是追求“美”的矛盾。2016年第十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作为 2013-2016周期最后一场大赛,对本届世锦赛决赛前8名队伍有氧踏板的托举动作展开研究,既是对当前世界一流的参赛队伍托举动作编排的优点和不足的归纳,有利于把握托举动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也是对整个健美操发展历程的一次阶段性小结,为项目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十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决赛各支队伍的托举动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国健美操协会制定与执行的2013-2016周期有氧踏板操相关评分细则,为选题提供依据,为研究提供引导,为撰写提供支持。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中国健美操联盟网、“恋上健美操啦啦操”微信公众号,下载高清的比赛视频,并仔细观察有氧踏板决赛托举动作视频,将研究所需要的托举动作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类,从中获取有关技术数据。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相关健美操相关理论知识对有氧踏板决赛各支队伍的托举动作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同队伍之间的托举动作各要素的差异和特点。

1.2.4 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有氧踏板决赛队伍的托举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有氧踏板竞赛评分规则进行总结与推理,明确目前各队伍托举动作创编的特点以及优势与不足;对有氧踏板项竞赛规则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思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托举动作的人数和时间分布分析

表1 托举动作参与人数和性别以及时间分布统计

从参与托举的人数来看,韩国和匈牙利采用7名队员,蒙古和俄罗斯则采用人数较少的5名队员参与托举,其余的各支队伍均采用8名队员参与托举;参与的队员越多给托举动作获得更多动力支持,为托举的复杂性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体现出了集体项目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从托举动作男女生比例来看,决赛前四名队伍托举动作均有男子运动员作为底座,其中前三名队伍男子运动员超过人数的一半,反观后四名队伍均采用全女子运动员进行托举动作,众所周知,男子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要强于女子运动员,尤其是在做托举动作底座的时,男子运动员的力量优势就明显强于女生。因此对于托举动作而言,男、女运动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女子运动员在有氧踏板项目上存在劣势,和男子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项目设置之初,是想让更多的在竞技类项目比赛中难以获得名次的队伍,通过创新合理的编排,能在有氧类项目上有所斩获,但从实际的比赛效果来看,托举动作中全女子运动员参赛的队伍处于劣势。

从托举在成套时间的分布看,除了俄罗斯是将托举动作设计在成套的动作的结尾部分,其他各国均将托举动作编排在成套动作的中间位置,没有出现将托举动作放于成套动作的开头位置。托举动作的时间分布是根据各支队伍的实际情况,包括运动员的体能、主题的设定、编排者的意图等来设定的,一般认为将托举动作放在开头位置,可以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裁判的眼球,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在运动员体能最充足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系列复杂、高难度的托举动作有利于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动作,还有就是将托举动作置于结尾部分,可以利用前面动作展示积累起来的动作风格和主题,在结尾处再次进行强化和烘托,从而给裁判员一种首尾呼应的印象(俄罗斯队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在结束的最后一个八拍完成托举动作,富有创新性和艺术性),但是它的缺点在于经过前面套路动作的能力消耗,成套动作的后半套或者结尾,是运动员最为疲劳的阶段,且参加有氧类项目的运动员很多是在竞技类项目能力不足,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再竞技类项目上进行角逐的运动员参加,这时候再去完成复杂高难度的托举动作,会直接影响托举动作的完成质量,可能会出像托举动作过程高度不够,动作不够舒展,还可能出现失误,反而会被裁判判定整个队伍的能力不足,从而会影响裁判员对队伍整体的印象;还有一种就是将托举动作至于成套动作的中间部位,这也是本次比赛绝大数队伍采用的方式,它的优点在于,有效的避免了有氧踏板这一有氧类项目,一开始就进行高难度的托举技巧展示,转而去体现项目所追求的艺术性的表演能力的展示,较为符合有氧类项目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后半套体能下降的原因,而导致的完成质量受到影响,从本次比赛来看决赛8支队伍,共用有7支队伍采用了这种方式。

2.2 托举动作的场地利用分析

表2 托举动作场地利用统计

托举动作对场地的合理利用,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转换,不仅增加了托举动作的流动性和难度的同时也体现出托举底座和尖子默契配合,增加了观赏价值。从表1托举动作对场地利用情况来看,西班牙队最多利用了 4个区域(前、后、左、右);中国队利用了3个区域(左后、后、右后)将后半场的区域都利用到了;蒙古队和韩国队也利用了3个区域;俄罗斯、韩国、匈牙利、乌克兰四支队伍利用了 2个区域而第一名法国队利用最少只有1个区域。从实际的托举效果来看西班牙虽然是利用了 4个区域,但是采用了 4组托举,即2人一组的形式同时完成,动作简单且没有新意,缺乏观赏价值;反观中国队、蒙古队和韩国队在托举及流畅又对场地合理、饱满的利用;而作为第一名的法国队在场地利用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增加托举动作的流动性使托举动作更加合理利用场地。

2.3 托举动作的类型和结构分析

表3 托举动作的类型和结构统计

组合复合型型托举是指 8名运动员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多个复合托举,而集体复合型托举是指集体只完成一个复合托举。在托举类型上使用集体复合型的托举动作是目前托举动作发展的另一种趋势。表2可以看出,决赛8支队伍中除了西班牙采取了组合复合型托举类型以外其他 7支队伍均采用集体复合型托举类型,旨在通过连续的多样的托举动作体现对空间层次和尖子的身体转动轴巧妙转换。中国队在比赛中运用了 5个托举动作形态来体现高超的技术技巧和团队的合作能力;法国队、蒙古队、韩国队和乌克兰队,折四支队伍的托举动作均运用了3个托举动作形态;匈牙利的托举动作只运用了2个托举动作形态,而俄罗斯队和西班牙队仅仅只用了1次动作形态,三支队伍的托举动作,显得简单,高度和强度相对较弱。

2.4 托举动作的节拍数和踏板器械使用分析

表4 托举动作的节拍数和踏板器械使用统计

图1 俄罗斯队使用踏板完成托举

利用踏板完成托举动作是近年来发展趋势,规则规定需尽可能最大限度使用踏步器械完成成套动作,体现器械健美操的特点。本届世锦赛有氧踏板操前8名队伍中有3支队伍巧妙地运用了踏板完成托举动作分别是俄罗斯、韩国和匈牙利队,其他队伍在完成托举动作时,没有运用踏板器械。视频中俄罗斯在成套的结尾处将踏板叠加成三层 1人站在上面,接住尖子的脚顺势将尖子抛出,并由另外3名底座托举完成向后一周翻腾动作后顺势趴到在地,然后紧接着4个穿着白色赛服象征着“正面角色”的人站在胜利的“堡垒”上,一副正能量战胜邪恶势力的主题意境应景而出(图1)。韩国队和匈牙利也利用了踏板作为托举的辅助,为托举的尖子运动员进行接下来的托举动作进行辅助借力,这一设计改变了底座进行托举的身体姿态的同时,也改变尖子运动员托举的上、下的运动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创新,给了各裁判员、教练员启发,值得借鉴和学习。

从托举动作使用拍数来看,法国队使用8拍完成1托1-6托1-4托1三个不同动作形态之间的转换,反观中国队虽然完成的托举结构最为复杂的2拖1-4托1-4托1-2托1-3托1的5个动作形态之间的转换,但是也使用了更长时间22拍,韩国队和蒙古队完成了一个3个动作形态的托举也用了22拍和18拍。

基于上文所作分析,结合托举的类型及托举结构的复杂性来看托举动作使用的节拍数,不难发现托举类型和结构的复杂且具有高价值的托举动作和所用节拍数就多,这说明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这里就会产生一个矛盾在有限的成套时间里,托举动作占用时间越长,其他动作时间就会缩短进而影响其他环节,如何在短时间完成具有高难度、高价值的托举动作也就成为各支队伍所追求的方向,但这又于有氧类项目设置的初衷有所相冲突,有氧类项目发展的趋势是“去难度”追求艺术性表演,如果是继续追求高难度性、复杂性的托举动作,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有氧类项目的设置将成为竞技类项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利于整个健美操项目的科学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有氧踏板竞赛规则欠完善,竞赛实践与项目设置的初衷有所矛盾

全女子运动员在托举动作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完成托举动作的难度性、复杂性上,有男子运动员作为托举底座的队伍要远强于女子运动员作为底座的队伍;有氧类项目设置初衷是让没有能力在竞技类项目上获得名次的队伍,通过创新编排在有氧类项目上有所斩获,但从实际竞赛效果来看,评价托举动作的指标,仍然存在着追求难度性、复杂性等,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将限制参与人群,与项目设置初衷相违背。

3.1.2 在托举类型上使用集体复合型的托举动作是目前托举动作发展的一种趋势

决赛 8支队伍中除了西班牙采取了组合复合型托举类型以外其他7支队伍均采用集体复合型托举类型,旨在通过连续的多样的托举动作体现对空间层次和尖子的身体转动轴巧妙转换。

3.1.3 利用踏板完成托举动作是近年来发展趋势

如何利用踏板这一器械,巧妙的将其融入托举动作,达到“人板合一”踏板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借力的工具,更应该是主体思想的体现,是成套动作艺术情感的寄托和载体,这样的一种人和板的相互关系,符合有氧类项目发展的趋势,值得各支队伍不断去挖掘和探索。

3.1.4 短时间完成高难度、高价值的托举动作也就成为各支队伍所追求的方向

托举类型和结构的复杂且具有高价值的托举动作和所用节拍数就多,托举动作占用时间越长,其他动作时间就会缩短进而影响其他环节,如何在短时间完成具有高难度、高价值的托举动作也就成为各支队伍所追求的方向。

3.2 建议

基于上文研究结果,对有氧踏板操托举动作给出以下两条思路和建议:

3.2.1 取消有氧踏板托举动作或不作为评分内容,去“难”求“美”更加深入的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这样才能够适宜和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和上场比赛。

3.2.2 不取消托举动作,将有氧踏板项目组别细化为全女子组、全男子组、混合组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继续追求托举动作的难度性、复杂性和创新性。

[1] 周建设,陶成武.健美操竞赛发展新动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36-139.

[2] 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13-2016)[S].中国健美操协会印制,2012,10.

[3] 黄亚妹,郑吕兵.健身健美操托举与配合创新的可行性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2,22(6).

[4] 李丽.规则变化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5] 王建阳.从近三届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看女子单人项目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1):83-91.

[6] 沈桃淑.规则导向下有氧踏板操创编分析一以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托举踏板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全女子技巧啦啦操托举类难度动作分析
“拓”字词义考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小学数学老师的“托举”对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作用
Give Me a Lift 载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