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斟酒器造型设计之美

2018-03-22 09:22张亚林
陶瓷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执壶莲瓣耀州

李 岩,张亚林

(1.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2.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宋代制瓷业发达,名窑辈出,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巅峰时期;宋瓷的造型装饰更是令人赞叹和倾倒,成为后世争相仿效的范例。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中酒肆林立,文人武士饮酒之风盛行,陶瓷斟酒器作为宋代典型日常用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堪称宋代制瓷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1 宋代陶瓷斟酒器功能之美

功能美是造型设计美的本质体现。宋代陶瓷斟酒器的造型设计受当时饮酒方式与习俗影响,主要从实用角度进行设计。唐代受酿造技术的局限,多饮用果酒,果酒会有一定的果实杂质,且度数不高,敞口形式较为适用,其时的斟酒器多半是大盘口、短颈、鼓腹,酒注的注嘴较短。随着酿酒技术的提高,宋人开始酿造发酵酒,发酵酒性质不够稳定,多残存酶,易滋生细菌,如直接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宋人在饮酒前,习惯将酒预先加热,即温酒。北宋时期最为流行的温酒用具为注碗,使用时先把酒倒入酒注,倒满后把酒注放入注碗,然后往注碗中添加热水,间接为酒注中的酒液加温。相较煮酒,注碗温酒更为方便快捷,酒量及温度可以自行调控。为适应此种饮酒方式,斟酒器酒注嘴部弯曲细长,颈部收缩,以防止发酵酒受热挥发;口沿微敞,器身和柄也随之伸长,便于提握倒酒;酒注下腹内收,短足平底,利于放入注碗。

2 宋代陶瓷斟酒器形态之美

2.1 几何元素的综合运用

几何元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和相互穿插关系,使斟酒器造型简洁多变,姿态万千,分析宋代陶瓷斟酒器的几何造型元素的艺术表现力,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宋人造物的审美价值取向。

北宋青白釉影青执壶和北宋越窑青瓷注子(见图1、图2),整体均由八条棱线构成,线条在颈部、肩部、腹部起到很明显的造型作用,既把斟酒器的面或体相互联接,同时也把造型的面或体加以分割,点的高低位置不同使两个斟酒器造型一个端庄,一个秀丽。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执壶(见图3)的腹部运用双条曲线分割,造型起伏转折之中突出逶迤婉转的韵律感,胎体轻薄莹润,充满女性气息。另外宋代陶瓷胎体日渐轻薄,大面积圆面在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成品率低,而单个小曲面烧造难度降低,即使稍有变形,也可以利用其不规则造型营造视觉错觉,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成品率,充分体现了宋人造物的设计智慧。

2.2 自然元素的模拟变化

宋人对自然界动植物的热爱,体现在造物活动上:一方面是直接选取自然界中优美的动植物造型进行模拟设计;另一方面,提炼概括自然形象进行造型设计。在斟酒器造型设计上,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图1 北宋 · 青白釉棱形执壶Fig.1 Wine pot, Northern Song Dynasty

图2 北宋 · 越窑青瓷注子Fig.2 Wine pot, Yue war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图3 北宋 · 景德镇窑青白瓷瓜棱执壶Fig.3 Wine pot, Jingdezhen ware, Northern Song Dynasty

葫芦式造型斟酒器在宋代较为典型,宋人在求形似葫芦的同时,大胆创新,改变葫芦整体形态比例关系,夸大下腹部,延长上腹部,模拟藤蔓设计把手、盖钮等。宋·耀州窑青瓷执壶(见图4)将下腹部的圆形球体造型加以夸张、放大,两个球体相连接的部位加以拉长处理,使下腹部与上腹部的小圆球体形成鲜明的体量对比,把手呈藤形植物状,流呈竹节状,把手与壶身之间的虚空与腹部的实体之间又形成虚实对比关系,加强了造型形式感,整个造型古朴大方、端庄典雅。耀州窑瓜棱壶(见图5)呈喇叭形口,细高颈,腹部为瓜棱形,带状柄,流弯曲细长,肩部两侧贴饰对称花瓣。设计时把瓜的自然形态进行抽象提炼,与斟酒器的功能巧妙结合,使得造型挺拔美观。

图4 宋 · 耀州窑青瓷执壶Fig.4 Wine pot, Yaozhou ware, Song Dynasty

图5 宋 · 耀州窑瓜棱壶Fig.5 Wine pot, Yaozhou ware, Song Dynasty

图6 宋 · 耀州窑飞凤纹青釉提梁壶Fig.6 Wine pot, Yaozhou ware, Song Dynasty

宋代陶瓷斟酒器不仅在整体造型上注重对自然元素的模拟变化,而且构件部位仿生设计也十分普遍。宋耀州窑飞凤纹青釉提梁壶(见图6)构件设计别出心裁,在把手上捏塑一个小人,顿时使造型变得活泼灵动,流部做成一个昂头的兽首状,与足部安插的三个兽足呼应,增加了造型的整体感。宋·影青蟠螭倒流提梁壶(见图7)器身为球形,壶流与壶柄用一蟠螭巧妙连接,蟠螭头伸出为流,似乎是刚刚酣畅淋漓的饮完甘醇美酒,为整个造型增添无限生趣。宋代官窑凤首倒流壶,器身修长,盖部模拟凤凰头部进行设计,长冠大眼,尖嘴弯曲,腹部装饰模拟凤凰羽毛,整体造型端庄秀丽。宋人对生活关注细致,思想缜密,斟酒器造型设计充分抓取大自然中动植物造型特征,删繁就简,并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重组。

图7 宋 · 影青蟠螭倒流提梁壶Fig.7 Wine pot, Song Dynasty

3 宋代陶瓷斟酒器装饰之美

对宋代陶瓷斟酒器造型设计的研究,绝对不能忽视其表面装饰。斟酒器的釉色,装饰纹样,表面肌理等等都属于表面装饰范畴,它们是斟酒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装饰形式会直接影响其造型设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3.1 典雅含蓄的釉色追求

在宋代,由于名窑林立,竞争激烈,因此每一个窑口都为能够研究出独特的釉色效果而费尽心力。定窑以烧白瓷驰名中外,釉色白中闪黄,泛着牙白色,釉面莹润;除了烧白瓷外,定窑还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品种。曹昭在《格古要论》提到“有黑定色黑如漆”,黑定的釉色的确有漆的质感,光可鉴人。景德镇窑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釉面碧绿清澈,青中透白,白中泛青,色相清澈纯净如湖水一般,莹莹如玉,又称“影青”或“映青”。另外还有偏绿、偏蓝的。宋代已发展出完整的青绿色系列,最具典型性的釉色数南宋龙泉青瓷,它以青绿色为基调,并有多种色调的变化,釉色质地的美感完全超越了纹样装饰。粉青光泽温润有如碧玉,梅子青釉汁莹彻胜似翡翠,釉色绿度不一,主要受釉料配方含铁量、窑炉位置温度、烧成气氛、施釉层厚薄等多方面影响。

3.2 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

宋代陶瓷斟酒器的装饰题材与纹样逐渐增多,装饰部位也日趋丰富,经过能工巧匠的组合处理,不仅赋予整个斟酒器以装饰美,而且使得斟酒器通过装饰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花卉是宋代陶瓷斟酒器中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一般以牡丹花纹、莲花纹为主体装饰,在斟酒器的局部还有一些辅助装饰纹样,比较多见的题材有卷草纹、弦纹、莲瓣纹等共同组成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多种多样的纹饰图案,与斟酒器造型巧妙地结合成完美的整体。

牡丹花纹是典型纹样之一,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越窑等均有牡丹纹的斟酒器出土,多装饰在斟酒器的腹部或肩部面积比较大的区域,构图形式多样,有的花叶相连、茎蔓缠绕;有的一枝独放,叶蔓相依;有的两两相对,交相辉映;有的俯仰有致,花叶缤纷;有的通体布满,繁荣富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能工巧匠的设计下,因器施画、姿态各异。

莲花、莲瓣纹等宗教装饰题材在宋代陶瓷斟酒器上也较为常见,各窑口都有出土。莲瓣姿态万千,有尖角形莲瓣、圆曲形莲瓣、对勾形莲瓣、方头形莲瓣、双勾边莲瓣等等,这些莲瓣组合多样,有单层、双层、仰俯、多层等布局方式。定窑白釉刻画仰腹莲瓣纹执壶(见图8)装饰规整,分别在肩部以下刻三层仰腹莲瓣,颈基至折肩处刻三层仰腹莲瓣,上下呼应,盖子上刻有仰腹莲瓣及卷草纹,对比协调、均衡匀称,整件器物给人以安定和谐的韵律感。

图8 定窑 · 白釉刻画仰腹莲瓣纹执壶Fig.8 Wine pot, Ding ware

陶瓷斟酒器中辅助纹样卷草纹最为多见,通常以二方连续形式循环往复装饰在斟酒器结构转折处,波浪线骨架构图为主,波浪线延展为藤蔓,中间主体多为花卉,上下附以草叶,装饰形式灵活自由。另外弦纹、水波纹也较为多见,如南宋·青白釉印花执壶(见图9)器身形似玉壶春瓶,器身共有三层印花:第一层为卷草纹,第二层为缠枝莲纹,第三层为水波纹,每层纹饰之间均用弦纹进行分割,通体施淡青釉,釉面有小开片,经过匠人艺术化加工的纹样装饰,与造型及釉色间配合得天衣无缝,整器呈现出一种繁茂的生机和真实生动的美感。

图9 南宋 · 青白釉印花执壶Fig.9 Wine pot, Southern Song Dynasty

4 结 论

总体上看,宋代陶瓷斟酒器造型,具有端庄秀美,含蓄内敛的美学特征。实用简约,比例协调、形态均衡,符合形式美法则,是宋瓷器型的典型代表和宋代社会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

(1)适用功能的主导性作用:斟酒器造型并不以追求形式感的变化为目的,而是与适用功能实现密切相关,部件组合方式以及新兴造型产生,都是为了在使用中更好地实现放置、倾倒、提拎、捧持的功能。

(2)主流文化的渗透性作用: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和审美取向反映在斟酒器造型上,表现出端庄秀美的时代美学特征。宋代陶瓷斟酒器造型同具有直接继承关系的唐五代斟酒器造型比较起来,主要表现为圆中见方折的圆腹造型,圆与长、直与曲和谐地组合在一起,造型形态较其它时代都更富灵活性。

(3)不同窑口的地域性特征:定窑承继唐代邢窑的白瓷工艺特征,斟酒器以白瓷居多。耀州窑斟酒器主要满足民用,因此胎体均匀,器壁厚实,刻花犀利洒脱,斟酒器造型口、颈、肩、腹比例得当,为增加装饰区域的需要,器壁曲度较其它窑系略大,器型凝重雅致。景德镇窑因采用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高,胎质洁白坚硬,多施影青釉,斟酒器具有胎体致密和釉色含蓄等特点。不同窑口陶瓷斟酒器造型装饰面貌各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宋代陶瓷斟酒器承托唐宋、后启明清,对它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使得不同时期不同材质斟酒器的造型艺术风格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宽,完善了该时期中国酒具发展史上的一定缺憾,也有助于促进对古代陶瓷造型领域的多角度深入研究。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 中国陶瓷史[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9.

[2]黎福清. 中国酒器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杨永善. 陶瓷造型设计[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4]李雨苍. 日用陶瓷造型设计[M].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2000.

[5]王苗苗. 张 亚林. 试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J]. 中国陶瓷, 2009.

猜你喜欢
执壶莲瓣耀州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莲瓣纹:我国古代瓷器主要装饰纹样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南北朝瓷器上的莲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