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发电机瓦及轴颈损伤事故分析和处理

2018-03-23 02:48
机电设备 2018年1期
关键词:轴颈轴瓦油泵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61)

0 引言

某10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项目的机组容量为3×42 MW发电机组,2台燃气轮发电机组、2台余热锅炉和1台蒸汽轮发电机组组成一套“2+2+1”建制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2014年4月4日,按照计划及项目部总体安排,汽机整组启动开始,于 10:40、12:01、13:56进行3次冲转,分别因不同原因打闸,最高转速为804 r/min(第三次),详见后续说明。在第三次冲转过程中,发现#4瓦有明显异音,且轴瓦温度异常,遂立即打闸。当日晚间安装单位将#4瓦打开,发现轴瓦已按转子旋转方向脱离工作位,定位销被切断,偏离约50°,轴瓦被卡死在轴承座内;4月5日凌晨1点拆除轴瓦,检查发现轴颈有严重擦痕,轴瓦巴氏合金严重损伤。4月6日~4月8日又先后打开#3、#2、#1瓦进行检查,发现三个瓦均有轻微损伤,轴颈也有轻微损伤,3个轴承箱内及下瓦顶轴油囊均发现有黑色坚硬颗粒物。

1 事故经过及检查情况

1.1 启机情况

4月4日10:40,汽机进行首次冲转,#1顶轴油泵运行,主汽压力 2.3 MPa,主汽温度 353.62℃,真空-62 kPa,转速166 r/min,发现调门异音,立即打闸停机。分析认为:调阀的预启阀开度小、忽开忽关,是造成声音异常的主要原因。决定第二次开机降低主汽压力。

12:01汽机第二次冲转,主汽压力1.9 MPa,主汽温度358.73℃,真空-79 kPa,未发现调阀的异常声音,转速294 r/min,发现励磁机汽端密封处异音,#4瓦顶轴油压力表有摆动现象,立即打闸停机,停机检查4#轴承回油窗回油完全正常,但是发现励磁机汽端密封盖与转子有碰磨现象。因此,对密封盖进行打磨处理。

13:56汽机第三次冲转,主汽压力1.84 MPa,主汽温度362℃,真空-60 kPa,汽机冲转。冲转过程中,现场调试人员汇报:4#瓦处碰撞声巨大、顶轴油压力表剧烈摆动、润滑油回油流量小。14:02立即打闸停机,最高转速804 r/min,停机后检查4#瓦金属温度最大为68℃,停机后立即投入盘车,发现 4#顶轴油压在12 MPa~14 MPa之间波动。

约16:00,#4瓦顶轴油管垫子冲破,更换垫子后启动#2顶轴油泵,母管压力低至4.6 MPa,#4瓦处转子有明显跳动情况,当时高压内缸壁温为 135℃,低于150℃的允许停机温度,且#4瓦回油观察孔已发现巴氏合金碎屑,决定停盘车。

1.2 轴瓦检查情况

4月4日晚上打开#4瓦检查,轴瓦已按转子旋转方向脱离工作位,定位销被切断,偏离约50°,轴瓦被卡死在轴承座内;4月5日上午拆除轴瓦,检查发现轴颈有严重擦痕,轴瓦巴氏合金严重损伤,并可明显看到轴瓦励端磨损严重(约2 mm)、汽端磨损较少。对轴瓦进行紧力复测,紧力为0.03 mm。

4月6日打开#3瓦检查,轴颈轻微损伤,轴瓦有一道轻微划痕,顶轴油孔有细小的坚硬杂物,对轴瓦进行紧力复测,紧力为0.05 mm。

4月7日打开#2瓦检查,轴颈轻微损伤,轴瓦有一道约1 mm划痕,轴承箱及顶轴油孔内有部分杂物,对轴瓦进行紧力复测,紧力为0.04 mm。

4月8日打开#1瓦检查,#1瓦上瓦也有轻微擦痕,#1瓦枕内部有较多硬质异物,推力瓦接触面有擦痕,轴承箱内也有很多异物,对轴瓦进行紧力复测,紧力为0.05 mm。

1.3 油系统安装、调试及检查情况

润滑油系统安装于1月份结束,2014年1月24日开始油循环,2月16日取样化验合格,3月1日油循环结束,翻瓦检查清理并安装TSI探头。

顶轴油系统由某汽机厂配套设计供货,油泵经口取自润滑油进油母管,进出口未设计过滤器、出口未设止回阀。顶轴油泵于2月初进行试运,#2顶轴油泵试运正常,#1顶轴油泵试运时振动明显、噪音大、出口压力低。后经厂家协调重新发了一台新泵,新泵于4月3日到场并在当日安装完毕。当日对该泵进行试运,第一次启动时,噪音、振动异常,立即停泵;第二次启动后 2 min内仍有异响,随后振动、声音、压力均正常。

4月11日将主油箱内润滑油倒至临时油桶。4月12日施工单位对主油箱内部进行检查,监理见证,未发现杂质。4月13日,施工单位自行拆除润滑油过滤器滤芯进行检查,未发现明显颗粒状杂质。

4月9日对已拆卸的#1顶轴油泵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转子镀铜层局部脱落,脱落部分在泵体内找到;4月16日,对#2顶轴油泵进行解体检查,油泵各部件完好无损伤,但调解活塞行程的斜板基本处于水平状态,即泵出力已在最小状态。

据现场了解,#1、#2瓦润滑油节流孔板安装于瓦枕处(孔径不明);#3、#4瓦润滑油节流孔板安装于轴承箱进油口(孔径18 mm)。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现场表征分析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坚硬颗粒状杂物通过顶轴油、润滑油进入轴瓦,引起轴瓦和轴颈摩擦,损伤轴瓦及轴颈,产生摩擦力而剪断定位销,进而带动轴瓦移位,导致润滑油孔堵塞,造成润滑油断油,加剧轴瓦、轴颈磨损[1-2]。具体情况见图1~图6。

图1 #4瓦轴颈损伤情况

图3 #4瓦剪断的定位销

图4 #4顶轴油泵损坏情况

图5 #1顶轴油泵脱落的铜部件

图6 #1、#2为粘在#4轴颈上的金属颗粒,#3为事故后#4瓦上取下的巴氏合金

各轴瓦解体检查均发现顶轴油囊有颗粒物,瓦轴颈在轴瓦轴向全位置范围内损伤。

2.2 微机事件报文分析

以4月4日事故过程和图7所示后台冲转趋势曲线可以看出:事故汽轮机转速、轴承金属及回油温度、轴承瓦振、主汽压力、高压主汽母管温度冲转的趋势为升速曲线。结合图8所示冲转趋势曲线也可以看出:事故汽轮机顶轴油泵出口压力、排气压力、低压缸排气压力温度和油压都出现异常现象。

图7 冲转趋势曲线1

图8 冲转趋势曲线2

3 事故处理方案

1)拆除励磁机、#4轴承箱、发电机励端小端盖,在靠近发电机定子励端处将转子可靠支撑,用胶合板将发电机励端小端盖临时封闭,防止轴颈加工时损伤叶片、线圈或异物进入发电机内部。

2)联系厂家车削及抛光,车削量需保证轴颈直径大于强度极限φ295 mm,车削过程中每车削0.5 mm左右复测一次工装与转子的同心度,每次进刀量控制在0.2 mm左右,最后一刀进刀量不得大于0.05 mm。

3)某汽机厂负责立即联系按瓦坯内径302 mm、巴氏合金内径295 mm预加工2副轴瓦,在厂家现场加工结束取得最终轴颈测量数据后,按最终轴颈尺寸完成轴瓦加工,及时发运到现场。

4)轴瓦到场后进行复装,装子重新找正,测量轴承各间隙、紧力是否符合制造厂及规范要求,严格按DL 5190.3-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及DLT 5210.3-200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的相关要求复测转子中心、转子瓢偏、转子扬度、励磁中心、推力间隙和各轴承安装数据等关键数据,形成技术记录并经总包单位、监理签字确认。

5)发电机定子端盖密封前应对发电机内部进行联合检查,办理隐蔽工程签证,对转子、定子绝缘进行测量。

6)将所有碳钢阀门更换为不锈钢阀门,检查所有油系统阀门阀杆是否按电力行业标准水平或向下安装,不符合的应进行调整。重新对润滑油系统进行油循环,冲洗过程中应使用木榔头或橡胶榔头对管道进行敲打,清除死角杂质,冲洗时润滑油温应控制在45℃~55℃,油样取点应位于油箱底部。

7)冲洗结束后翻瓦检查时检查确认各轴承节流孔板孔径,轴承复装后,对各轴承润滑油流量分配进行检查,如流量不均匀应对节流孔板进行调整。

8)对顶轴油系统进行改造,每台油泵出口增加止回阀,出口母管增加过压阀,改造结束后拆除各轴承顶轴油软管,对顶轴油系统进行冲洗。

9)对其它系统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下次开机顺利进行[3-5]。

4 结论

根据本文提出的系列损伤事故处理方案和整改方案,某10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项目的汽机故障得到了最优化解决。电厂运行至今,汽轮发电机瓦及轴颈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汽轮发电机可靠性与安全性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本文的事故处理方案可行。

[1] 李占宝, 周长华, 王峰, 等.大型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事故分析和处理[J].电力建设, 2013, 34(7):95-99.

[2] 莫乾凯, 陈瑞龙.给水泵电机烧瓦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 2004, 6(4): 25.

[3] 徐熙瑾, 张宝.给水泵汽轮机调门LVDT脱落造成的事故分析[J].汽轮机技术, 2006, 48(3): 221-223.

[4] 刘常碧.某电厂给水泵切换导致锅炉MFT事故分析[J].青海电力, 2009, 28(2): 43-44.

[5] 周正梅.一起发电机短路事故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 2005, 7(1): 26.

猜你喜欢
轴颈轴瓦油泵
风电机组发电机轴颈磨损在线镶套修复工艺*
50MW汽轮机一次调速油压低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汽轮机主油泵损毁事故分析及解决办法
大型异步电机轴瓦润滑油内漏改造
某低速机主轴瓦连接螺栓预紧力计算
关于交直流高压油泵分析及建议
曲轴砂带抛光机轴颈抛光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曲轴轴颈磨削变形的可叠加机理分析
油泵在自动变速器降功耗提效率上的研究分析
曲轴滚压变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