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

2018-03-28 10:45张艳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

张艳

【摘要】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学生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做人最重要的是立德,德育是育人之本。高中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形成道德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用爱来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乐观的性格和高尚的价值观,让学生走入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关键词】 德育 高中生 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03-01

0

如何对学生有效的实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应该首先具备诚实,讲信用,守规矩,懂礼貌的基本要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很难有效的开展。因此,高中老师要改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注重从全方位的渗透德育教育,创新德育模式,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促进高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德育的种子深埋学生内心的土壤之中,在爱中生根发芽,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一、当前高中德育教育情况

高中处于學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成型的关键阶段。因此,要牢牢把握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要治病,需治根,本文结合当前许多高校的德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受到不良风气影响

高中生作为一群具有个性的群体,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颖的事物充满好奇,期待自己是标新立异的存在。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利益至上,和不良风气行为,以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为人生目标,腐化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思想。一些影视作评和综艺节目的过于娱乐化,弱化了学生的危机意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相关部分要加强对社会风气的管理,给学生一个和谐健康的大环境。

2. 德育教学僵硬,评价机制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重视,许多高中教师已经开始了对德育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教学体制的长期禁锢,德育教育理念较为落后,使得这种转变往往不能深入人心。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也较为单一,许多学校仅仅依靠教师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并没有考虑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德育水平,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降低了德育工作效率。

3.德育教育内容陈旧抽象,缺乏实质性

众所周知,高中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高中现有的德育教学内容缺乏实质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类似与喊口号,内容空洞抽象,教学形式犹如是对学生精神洗脑而不是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质。中国的伟大复兴梦不仅仅只是梦,它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去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重点应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具体运用和做法予以指导。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德育教育扎根于学生的内心。

二、如何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1. 教师以身作则,实行仁爱教学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用爱和包容去对待学生,像花园的园丁一样去爱护学生。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做到公平施教,不能因为某一位同学的成绩差或顽皮,教师就不予管教甚至予以体罚,这非常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的教育背道而驰。真正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善于育人,对于不同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不仅要关注的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予以爱的关怀,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德育教育,在校园和班级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2. 结合各学科特点,融入德育教育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教育工作犹如滴水穿石,需要长期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各科教师都要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分析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德育与教学内容与契合点,实现德育教育对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例如,英语课堂上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强调语法,苛求解释,而是要让学生去挖掘文中的德育体现,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优秀的品质内化,丰富学生的内涵。

3. 规范校规校纪,创立和谐的德育环境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建立的精神文明财富,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优秀的德育氛围,是一所学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条件。第一,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校纪校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第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德育资源,树立优秀的道德模范,促进其他同学对德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德育质量。第三,学校要多层次的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内化德育。如班会、辩论赛、话剧表演等等,即可以体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加深同学间之间的友谊,让学生被爱的同时也能去主动爱他人。

4. 丰富德育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的灌输式“独角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单一的德育教学手段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德育工作就难以取得成效。对于一些顽皮捣蛋的学生要耐心教导,选择适合高中生特点的德育教学方法,疏通他们的心理矛盾,因此,要丰富教师的德育教学手段,不仅要优化在德育课上的教学模式,还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家长一起参与进来,除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外,还能深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 参 考 文 献 ]

[1]朱卓.让学生在爱中成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6(24):89-89.

[2]徐圣国.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机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猜你喜欢
高中生德育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