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我见

2018-04-02 16:33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吴家恩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失德师者师爱

文/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吴家恩

凡职业者必讲求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故有官德、医德、师德之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是故德才兼备,方为合格职业者。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其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公务员恪守本分,殷勤服务,则为德高。倘若熬天混晌,得过且过,则为禄蠹。行医者救死扶伤,精益求精,是以德高。倘若敷衍塞责,疏忽大意,则为害不浅,与害命无异。人无德则非人,形如兽类,谈何从事职业?封建王朝,人治当道,明太祖祈天永命,知修德慎罚。鉴之往古,君主尚能威德相济,振民育德,何况当今之文明社会乎?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故为人师者,须才高德馨。教师,乃人类灵魂之工程师,为人梯,为红烛,为春蚕,为铺路石。其职业光荣,责任重大,赞誉不绝。既为解疑释惑之 “师”,又为传道做人之 “表”。师德师风,无言而教。师生相交,潜移默化。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说: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叶圣陶则视为人师表为教育之全部工作。师德,亦为职业道德,乃从教中所应遵循之行为规范与必备品德。唯有严以律己,知行合一,方为表率,从而得长威信,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如此教师能授,学生乐受。反之,若教师知行不一,言行相左,学生定然不信其道,亦会阳奉阴违。

师德难得,为师必得。德虽非实物可摸可见,但亦能为人所感所知。教书育人,远非易事。师者,须有师德师能,缺一不可。 “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则是古人对师能所做的解释。而今,师能内涵颇丰,诸如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管理手段,不一而足。求师德,不能忽视师能。师德高者,必求高师能。无师能,焉能为师?谈何师德?故修师德,必先修师能。但凡有高师德者,当兢兢业业,须臾不可懈怠,勿使误人子弟。由此,其师能必与日俱增,所谓教学相长也。修师能,不能流于形式,须以精进教育教学效益为最终目标。师者当虚怀若谷,博学广涉,此谓修师德之道也。

有师能,不一定有师绩。作为教师,不做坏事不难,难的是有所作为,为师有德还必须有绩。倘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工资却照拿不误,无绩可求,纯属 “阿混”一个,无功即为有罪。自是失德无疑。各行各业均不待见熬天混晌之人,何况教育本是良心职业乎?何为有绩?修炼成名师,提携新人,有业绩;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有业绩;爱岗敬业,平凡之中见伟大,亦为有业绩。师能让教师可为,责任令教师有为。

修师德,必修师爱。教师之所以为人所歌颂,全在于爱之无私。师者,为人父母之后,对学生之爱半分未减,一如初心,不在少数。诲人不倦,废寝忘食。不离不弃,关怀备至。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师爱,乃教师之灵魂。师生间之真挚情感,必有神妙之教育效果。亲近与尊重使师生关系和谐,教育亦能事半功倍。

修师德,修师爱,亦须修师严。 《荀子·致士》上说,尊严而惮,可以为师。教不严,师之惰,实为失德。爱是教师之本,严为教育之道。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正是道理。唐僧之于孙行者,自有师爱。徒弟神通广大,亦桀骜不驯,紧箍咒不出,实难收服。吾有幸,为学时期,所遇严师,委实不少。其音容笑貌,经年不忘。其必严以律己,再推之及人。其必治学严谨,不容马虎。若稍有懒散懈怠,必有惩戒,致以铭记于心,莫敢不遵教诲,端正态度,以求上进。严亦是爱,爱亦当严。吾初为人师,威严不足,日省自身,尚不能心领神会,终日诚惶诚恐,不敢闲逸虚度,有负所托。然严亦有道,严不等同于体罚呵斥,伤人体肤,损人尊严。严有尺度,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做到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修师德,自当廉洁从教。三百六十行,行行设规矩。遵法守纪,即为有德。违法乱纪,则为无德失德。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德以立人,德高则人贵,德贱则人轻。纵观当今为人师者,忠诚于教,德高自律,敬业爱岗,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比比皆是。传承两袖清风,坚守一方净土,以提高老师之整体素质,乃振兴教育事业、推进社会文明之需求,亦为社会各界之殷切期望所在。

猜你喜欢
失德师者师爱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师“失德”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论当下影视作品中的失德现象
以师爱诠释教育
浅谈中小学教师失德行为
跨国企业“失德”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