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观察

2018-04-03 07:29王小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正骨病患颈椎

王小勇

黑龙江仁芯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所谓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主要指的是颈椎小关节超过正常活动范围,小关节面出现微小错位,引发颈项僵直、活动受限、疼痛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病患正常生活和学习[1]。单纯口服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药物无法取得满意成果。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主要通过对位和颈椎牵引直接作用,令病变椎关节恢复到正常部位,全面消除病变组织渗出、肿胀以及移位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压迫刺激,达到治疗目的,为了分析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该文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和医学影像学证实,患者确诊,符合我国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 《知情同意书》。排除对象:自身免疫系统病变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颈部肿瘤、骨折、脱位者,严重骨质增生以及强直性脊柱炎者,妊娠期女性,精神疾患,血液病,癌症晚期者[2]。

现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19.52~41.22岁 ,平均年龄为(28.52±1.14)岁。观察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区间为 20.25~42.99 岁 ,平均年龄为(27.58±2.04)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接受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详细为:病患保持端坐位,结合具体耐受程度和体重,利用自动牵引设备进行治疗,重量设定为5~15 kg,20 min进行1次。

中频治疗方式为:按照电脑中频治疗设备所开具的处方,结合病患耐受性,调节耐受电流和频率,治疗时间为20 min,上述治疗相隔2 d进行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详细为:病患端坐,利用揉、推、拿以及滚等手法,放松病患肩部和颈部僵硬肌肉,以点压方式,按摩分风府穴、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位、阿是穴。按摩时长为10~20 min,等到患者肩背肌肉痉挛得到缓解,情绪平稳之后,可开展旋转复位正骨治疗。

医生站在病患后方,叮嘱病患低头,一手拇指放在患侧椎体隆突,另一手屈曲肘关节,利用肘弯托起病患下颌,将前臂放在健侧头,双手放在病患头枕,胸部和双手共同用力,对患者头部加以固定,向上提起,并向左右两侧旋转,等到出现移动推压感会或者响声之后,倘若病患在肩部疼痛缓解,活动受限改善,可视为复位有效[3]。相隔2 d对患者实施手法治疗1次,治疗期间内,观察病患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该实验利用卫计委颁布的关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诊断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为:临床治愈:病患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消失,工作以及生活正常[4]。临床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过度劳累时颈部偶有不适。无效:未达到以上临床治疗标准,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临床有效)/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0.0业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对照组治愈 2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中,治愈3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6,P<0.05)

3 讨论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也被称之为颈椎小关节错缝,中医将其归纳为“筋出槽、骨错缝”范畴内,主因病患突然转动颈部造成急性损伤或者长期摆放不正确姿势引起慢性损伤,导致颈椎软组织受损,令骨结构以及颈部肌肉受损,结构失衡,引发椎小关节突错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颈椎小关节紊乱症好发于颈椎2~7关节,颈2~3关节为最好发部位。就解剖以及功能结构来看,该位置处在椎体间和椎间盘组织初始节段。上方和与之相同的颈椎群体相连,在此情况下,其位于两者之间过渡地带,是首先具备椎间盘结构的活动关节。颈椎关节结构相对平坦,关节囊较松,滑动度高,因此稳定性不佳。该位置肌肉在没有完全放松时候,头颈长期过度伸展以及屈曲会令关节受损。当受到风寒侵袭时,疾病发作[5]。

使用颈椎牵引和中频治疗法扩大椎间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生痉挛的肌肉,并间接性的令紊乱小关节复位。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方案并不能直接的纠正错位小关节,效果不甚理想。正骨法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经双手联合用力,作用在受伤椎体,可恢复骨结构,见效迅速,一般经一次手法治疗就能取得一定效果。该实验指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证实对该疾病患者开展正骨手法治疗,能缓解病患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在对患者开展此项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对患者按摩时,应做到完全、彻底、连续。实施按摩,不但能缓解肌肉僵硬,还能预防正骨过程中暴力扭曲,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在正骨治疗间歇期按摩,还能保证病患颈部血液放松,预防疾病复发。②医生应全面掌握正骨手法实施要点,定位精准,切忌使用蛮力,更不能单纯追求弹响声,在治疗中应以患者主观感觉好转为准。③急性病患就诊后经1个疗程治疗后,原本紊乱的小关节多恢复正常。慢性疾病者因患病时间较长,疾病迁延,肌肉粘连严重,错缝小关节数量多,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全部小关节,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治疗时,只要其主观感觉好转,就可判定为复位有效。该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第四、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复发率高,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慢性劳损性患者中,反复发作会令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要对该疾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全面提升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强化锻炼,避免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书淮,李静,高淑红.韩汝训教授针刺治疗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94-95.

[2]江呈暘,詹强,曹畅.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手法结合浮针治疗急性期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22-1124.

[3]陈广辉,周宾宾,黄永,等.定点旋转后伸复位法治疗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7,39(5):708-709.

[4]陈泓鑫,纪双泉,黄涛.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1):51-52.

[5]陈泓鑫.颈椎手法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1):112-113.

猜你喜欢
正骨病患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