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散药棒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18-05-11 12:04周义杰胡启洋韦华军廖美容王培力苏丹韦必清王树青唐文成李煦昀李华黄丽燕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000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洼田通关饮水

★周义杰 胡启洋 韦华军 廖美容 王培力 苏丹 韦必清 王树青 唐文成 李煦昀 李华 黄丽燕(桂林市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脑卒中能够损害吞咽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从而出现进食缓慢、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哽噎感等一系列症状。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40%~70%,吞咽障碍易影响患者的摄食和营养吸收,易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增加致残率影响患者心理健康[1]。因此及早、尽快的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笔者采用通关散药棒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桂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采用PMS 1.5医用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平均(51.7±7.6)岁;病程6d~5个月,平均病程(33.2±16.1)d。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8~70岁,平均(52.8±6.9)岁;病程5d~5个月,平均病程(32.6±14.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来源于《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并被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同时具备:摄食困难,咀嚼无力;饮水呛咳,舌肌、咽肌肌群运动障碍,无舌肌萎缩及震颤;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来源于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4]:①主症:吞咽障碍,饮水呛咳,半身不遂,口眼、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感觉异常;②次症:眩晕,头痛,行走欠稳;③起病较急,发病前多有劳累、情绪变化等诱因;④年龄多在45岁以上。诊断此病需具备两个及以上主症,或一个主症及两个次症,结合病人起病、诱因、先兆、年龄即可确诊;若无上述条件,参考影像学检查结果亦能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诊断符合上述脑卒中或中风病诊断标准;②临床以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主要表现或合并表现;③发病时间在半年以内;④神志清醒,配合检查及治疗;⑤洼田饮水试验在Ⅱ级及以上;⑥年龄30岁以上,80岁以下;⑦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危重卒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脑卒中后合并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者;③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有肿瘤患者;④心脏有支架或起搏器置入者;⑤病情恶化,出现新的梗塞或出血者;⑥合并严重感染或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系统严重疾病;⑦参与其他药物研究治疗者。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观察标准 ①研究治疗过程中出现卒中再发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继续治疗者;②研究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患者及家属要求退出者;③研究治疗过程中更换或添加其他治疗方案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防治并发症等治疗。

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卒中常规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靳三针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关散药棒咽部刺激治疗。通关散药棒的制法:白僵蚕10g,菖蒲10g,胆南星10g,加水煎至50mL药汁冷却后备用,冰片0.3g,麝香0.1g,研粉,溶于5mL白酒中,与药汁混匀。医用棉签(规格20cm*10支/小包)在药汁中浸泡,制备完成后低温冷冻备用。咽部冰刺激方法:用药棒数支依次涂擦刺激患者舌根、软腭、腭弓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上述动作为一轮,每次操作6轮,1次/d。

1周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个月后随访,以洼田饮水试验判定远期疗效,因VFSS检查具有一定辐射性且费用较高,故本研究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此项检查。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洼田饮水评定方法》[5-6]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3月采用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嘱患者端坐位饮下30mL温水,根据患者吞咽温水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将患者吞咽功能分为5级,I级为吞咽时能不呛咳一次饮下,计0分;Ⅱ级为吞咽时能不呛咳分两次以上饮下,计2分;Ⅲ级为吞咽时有呛咳能一次饮下,计4分;IV级为吞咽时有呛咳分两次以上饮下,计6分;V级为吞咽时屡屡呛咳,不能饮下,计8分。

2.2.2 电视X线吞咽造影检查(videofi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7]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3周采用VFSS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将VFSS检查转为评分观察,3分以下重度吞咽障碍,4~6分为中度吞咽障碍,7~9分为轻度吞咽障碍,10分为吞咽功能正常。

2.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I级,或VFSS评分≥9分,营养良好,无并发症;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或较治疗前试验评定提高1级或1级以上,或VF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分,营养良好;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无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较前无变化或在Ⅲ级及以上,或VFSS评分较治疗前无变化或降低≥1分。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对照组一例患者出现重症肺炎退出本研究,40例脱落1例,实际完成39例。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及3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周 治疗后3月观察组 40 5.60±1.88 2.95±2.48△* 2.1±2.07△*对照组 39 5.64±1.83 4.10±2.38△ 3.33±2.26△

3.2 两组患者VFSS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周观察组 40 5.15±1.94 7.80±2.26△*对照组 39 5.23±1.99 6.74±2.29△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效率为64.10%;3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总效率为71.79%;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疗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是通过内科支持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外科手术等疗法;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多以局部按摩、针刺为主,也有灸法、中药等方法的实践,但皆疗效欠佳[8-9]。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关散药棒治疗本病。通关散来源于《奇效良方》,该古籍中记载到“失音不能言,风邪客于脾经,上入关机者,舌本也,又关膈不通,其人精神昏聩失志,以白僵蚕半两,羌活三分,麝香半钱为细末,每服二钱,先以姜汁少许调匀,以沸汤浸后温服之,以菖蒲末时著舌根下”。首次将通关散应用于治疗失音不能言,类似于中风后构音障碍。取其组方之意及用药之法(以菖蒲末著舌根下),本研究在通关散的基础上加冰片和胆南星,制作成冰药棒用治吞咽障碍之症,取其峻急开窍、化痰、利咽之功,是集合了化痰利咽开窍法和冰刺激法于一体的治疗方法。冰棒刺激患者舌根、软腭、腭弓及咽后壁,可提高对进食吞咽的注意力,使吞咽动作容易发生,提高患者软腭、咽后壁等部位敏感性,促进局部肌肉粘膜主动收缩,使吞咽神经传导通路得到恢复和重建,还可促进舌肌和咀嚼肌的运动,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10]。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了通关散诸药对于脑卒中后有着脑保护、脑神经的损伤修复的作用。Koo BS等[11]研究结果显示,僵蚕虫体提取物(BCE)能起到预防和减少兴奋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进而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对于脑缺血及其他神经损害所致的神经损伤有改善作用。石菖蒲是开窍化湿、宁神益智、豁痰和胃之要药,李成冲等[12]研究表明石菖蒲还能通过抑制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酶的激活而抑制神经毒性,对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胆南星记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是化痰开窍之常用药物,有研究表明可清除自由基[13]。麝香具有开窍、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是开窍药的代表,可“归经入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认为麝香具有一定的抗脑水肿、脑梗塞作用[14]。冰片又称龙脑,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用,是常用的醒脑开窍药物之一。现代研究发现冰片极易通过血脑屏障(BBB),有提高BBB通透性的作用,与他药合用能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并提高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15]。麝香配伍冰片可通过抑制水通道蛋白-4来减轻脑水肿[16]。

本研究发现,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效率为64.10%;3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总效率为71.79%;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通关散药棒干预,其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通关散药棒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缩短病程,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积极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可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启洋,周义杰.中医外治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 28(10):1 358-1 360.

[2]叶陈,贺生才,郭惟,等.舌三针配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增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5):1 059-1 061.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

[4]国家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56.

[5]陈琴,刘丽,林智,等.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6, 31(5):756-760.

[6]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7-18.

[7]冯声旺,曹淑华 ,杜淑佳,等.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16, 36(4):347-350.

[8]王雷,崔燕.针刺配合脉冲电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7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1, 52(24): 2 112-2 114.

[9]何慧.张玉莲教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5):717-718.

[10]贾海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 29(2):119-122.

[11]Koo, BS, An, HG, Moon, SK.Bombycis corpus extract (BCE) protects hippocampal neurons against excitatory amino acid-induced neurotoxicity [J]. 2003, 25(2):191-201.

[12]Li, Chengchong, Xing, Guihua, Dong, Miaoxian. Beta-asarone protection against beta-amyloid-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lls via JNK signaling and modulation of Bcl-2 family proteins[J]. 2010,635(1-3):96-102.

[13]汪荣斌,王存琴,刘晓龙.天南星(虎掌南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4):112-114.

[14]刘刚强,孟阳,苑亚东.麝香配伍冰片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 21(10):775-777.

[15]魏楚蓉,伍赶球.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0, 30(5):447-451.

[16]张新慧,崔应麟.冰棒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7):70-71.

猜你喜欢
洼田通关饮水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简易饮水鸟
通关英雄榜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上海自贸区初步建立便利通关新模式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