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D3/CD16+56变化及与ALT、HBV-DNA的关系*

2018-05-11 12:04李文生魏东谭梅英南海大沥盐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佛山5800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乙型肝炎外周血

★李文生 魏东 谭梅英(1.南海大沥盐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 佛山 5800;.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州 510095)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为CD3/CD16+56,该细胞介导对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1],是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它通过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来防御病毒感染[2]。NK细胞占肝脏淋巴细胞总数的25%~50%,当肝脏受到病毒、酒精、化学药物等多种致病因素损伤时,NK细胞即被激活并发挥其免疫活性作用[3]。所以,NK细胞在防御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大约有9300人感染乙肝病毒,通过了解CHB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特点,对于提供有效免疫调节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NK细胞的变化特征,以期分析免疫特征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DNA)水平的关系。

1 一般资料

2016年5—2017年11月于南海大沥盐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乙肝病患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随机采样,共收集了64例乙肝患者,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59岁,平均(38.11±10.86)岁。入选标准为有慢性肝炎的症状或体征,血清HBsAg阳性或(和)血清HBVDNA阳性,持续时间半年以上。排除合并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庚肝病毒、戊肝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者。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按照肝功能情况将CHB患者分为32例肝功能异常组(丙氨酸转氨酶>2~5ULN)和32例肝功能正常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31.65±8.43)岁。三组在年龄、性别组成方面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别(P>0.05)。

2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ibur,试剂:白细胞分化抗原CD3/CD16+56/CD45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及试剂均为BD公司产品,由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晨起空腹无菌方式静脉血5mL,采集到无菌的K3 EDTA(乙二胺四乙酸)VACUTAINER采血管中。保存在室温(20℃~25℃)下的抗凝血,并在抽取后6h内染色,染色后6h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软件 CellQuest采集并分析。结果表示为淋巴细胞群中阳性细胞百分比。

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以P<0.05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各组间CD3/CD16+56与ALT比较 在肝功能不同阶段,肝功能正常组的CD3/CD16+56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肝功能异常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肝功能异常时外周血CD3/CD16+56降低。见表1。

4.2 各组间CD3/CD16+56与HBV-DNA比较 在HBV-DNA相关性方面,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比较,HBV-DNA水平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表1 各组间外周血与ALT、HBV-DNA比较

5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有超过9 300万人感染HBV,HBV病毒感染引起肝损伤主要是由宿主免疫反应导致。感染HBV在早期多数是隐性的,被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在急性期时,病毒会被先天免疫反应系统发现并抑制,随后出现强效而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并伴有病毒的清除[5]。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都很弱,因此很少导致病毒清除,而呈现病毒的活跃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功能正常患者外周血中CD3/CD16+56细胞与肝功能异常组比较,CD3/CD16+56明显升高,而HBVDNA水平明显减少,说明当肝功能正常时CD3/CD16+56细胞数量可能趋向于参与外周血HBVDNA的清除,HBV-DNA水平明显减少,而肝脏的CD3/CD16+56细胞数量趋向减少,从而导致肝脏中病毒可以躲避免疫识别、清除,获得免疫逃逸能力,导致HBV的持续感染。

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本研究中肝功能异常组外周CD3/CD16+56细胞数量减少,而HBV-DNA水平增高,提示可能是过度活跃的病毒导致CD3/CD16+56细胞向肝脏内迁移,造成外周CD3/CD16+56暂时性的减少,肝脏内病毒被抑制清除,发生炎性及免疫性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会造成肝损伤,故发生ALT上升。在王陆军等[6]研究报道中,对于肝功能异常的CHB患者,肝内促炎症亚群CD16+显著增加,且与ALT呈正相关,部分证实了CD3/CD16+56细胞向肝脏内迁移的可能,并促进了CHB患者的肝脏内炎性损伤,说明CD3/CD16+56的变化参与了病毒的清除过程,这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清除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项纵向研究显示[7],CHB患者在使用48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56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功能的恢复,使部分先天免疫应答功能得到增强,这将有助于HBV-DNA病毒的清除,从而实现对CHB患者的长期病毒控制。因此,机体CD3/CD16+56细胞水平的高低可影响CHB患者HBV的复制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总之,本次通过研究CHB患者两组不同肝功能水平时外周血CD3/CD16+56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当肝功能异常时,外周血CD3/CD16+56细胞趋向低水平,患者的免疫状况逐渐下降,乙肝病毒的活动逐渐增强,说明这可能是导致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CD3/CD16+56水平对于判断CHB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但本研究中关于肝脏内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状况如何,由于未进一步对肝脏病理免疫分析,故无法评价肝脏内CD3/CD16+56及HBV-DNA相关变化。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Bocarlsy P, Herberman R, Hercend T, et al.A defini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Host Defense [M]. Basel: Karger, 1989:1.

[2]C Colomba, A Cascio, C Caruso, et al. Role of combination NK/KIR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viral infections [J]. Recenti Prog Med, 2017,108(7):333-337.

[3]Sun C, Sun HY, Xiao WH, et al. Natural killer cell dysfunc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N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J]. Acta Pharmacol Sin, 2015, 36(10):1 191-1 199.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J]. 中国肝脏病杂志, 2015, 3(7):1-18.

[5]Tseng TC, Huang LR.Immuno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216(8):765-770.

[6]王陆军, 吕吉云,张纪元,等.促炎症CD16+单核细胞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关系[J]. 传染病信息, 2011,24(4):211-214.

[7]Chen T, Zhu L, Shi A, et al. Functional restoration of CD56(bright)NK cells facilitates immune control via IL-15 and NKG2D in patients under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J]. Hepatol Int, 2017,11(5):419-428.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外周血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