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

2018-05-14 09:44晨光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夫子庙溧阳学步

晨光

我从生下来到现在,一直在走路。有很多人算不上“一直在走路”,因为他(她)们不少时候不是骑车就是开车,双脚已不着地了。我可一直是用双脚着地,从童年走到了老年。

小学时,我每天背着书包,走路上学,放学后,走路回家。

初中上的溧阳县中,高中上的江苏省溧阳中学。那时窮,没有钱,每个月用一个星期天,步行36华里,从溧阳外婆家走回老家徐舍,跟家里人聚聚,主要是看望母亲。

大学上的是江苏教育学院。天气好时,傍晚从学校出来,去王录祥家聊天。多数星期天,都是从草场门出发,一直步行道夫子庙。没钱买书,就站在旧书店里翻书、看书,直至下午三点多,再从夫子庙走回学校,往返也有30里吧。

工作后的头15年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会轻松一下自己,或去语文组老师家串门,或在街巷中溜达。庄尚典、沈达信、朱锦颜、杨先园、胡秀琴、张赞阳、金遵汤、庞声闻等老师家我都去过。去老庄家次数最多,跟他的孩子们混得很熟。在沈达信家吃过饺子,在朱锦颜家过过生日。最有趣的是庞老师。别看他平日沉默寡言,一旦开口,却很幽默。他住白下区,房间小,光线暗。他拿出他画的画给我看,还非要我陪他喝小酒。我说“不会”,他就说:“那你就喝茶。”这些老师,家境不同,性格各异,一来二往,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而走街串巷,则让我熟悉了市井,感受了民俗。

40至60岁期间,我走的路更多了,足迹遍及江、浙60多所中学,结交了许多朋友,游览了各地名胜,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执教40周年前夕,学校为我出了本书,叫《求真学步集》。“学步”,就是学走路。执教50周年前夕,我自印了一本书,叫《路,一步一步走过》,说的还是“走路”。在教育之路上走了半个世纪,对自己、对社会总算有了个交代。

今年2月,老母离世,令我万分悲痛。她老人家在人生路上辛辛苦苦走了101个春秋,真不容易啊!我走在张渚镇的老街旧巷里,追忆往事,难忘乡愁。

我是个凡人,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走得心情愉快,足矣。

(南京市金陵中学)

猜你喜欢
夫子庙溧阳学步
Meet Truffles 遇见特莱弗
阅读理解两篇
南京夫子庙
溧阳有个“苏南第一方”
溧阳全域旅游:乘春日东风,澎湃前行
夫子庙的小吃
蹒跚学步
夫子庙游玩记
时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