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

2018-05-14 09:44丁爱萍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爱心学会心理健康

丁爱萍

纪伯伦:“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奉献他的智慧,更要奉献他的信心和爱心。一位睿智的教师,他不会引你进入他的知识世界,而是引导你迈入自己的心灵之门。”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身心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是学生性格走向成熟的时候。他们自主意识增强,会基于挣脱束缚而表现出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全面,自控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认知容易偏差。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很多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教师要引导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有爱、有情、有温度的有效沟通,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策略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平等尊重地与他人交往,减少人际沟通的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关键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合作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熟悉各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能够与他人建立起不同程度的信任,并更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我校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引导青春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颗温暖的心,成为沟通的高手,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

第一、以课程为阵地。我们注重学生心理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让心理健康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先后开发了校本课程《心理与健康》“解读沟通的密码”针对有效沟通进行专题教学,该课程获得江苏省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禅绕画与心理健康》,我们将心理健康和禅绕画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宁静、禅修的意境中达到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专注当下,在一笔一画的静谧里安静的创作,在简单的重复中感受美的享受,在创作中,感受生命的丰盈和创作的惊喜,从而达到心灵的治愈功能。通过心理健课题的研究,让老师更好的掌握有效沟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社交的能力和方法。

第二、以活动为依托。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情景剧自创比赛,连续四年获得新吴区情景剧大赛一等奖。组织“沟通心连心”心理活动周,学生积极的参加青春有爱,男生女生等专题活动,心理漫画比赛,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一句话微博,让孩子每天记录生命中感动自己的点点滴滴,从而记录下爱的礼物和力量。我们通过班级心事晴雨表,让学生记载并发现班级和生活中的正能量,学会感恩,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及时记载班级情绪,有利于老师了解班级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我们通过爱心驿站的建立,让学生彼此互助,在获取爱的同时,我们更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付出来获得帮助。

班级小小心理辅导员,更是会细心观察、认真了解,在第一时间发现同伴中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同伴互助。爱心驿站,引导学生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爱心。如果忘了带雨伞,在使用爱心雨伞的时候,可以放入一本书在爱心驿站里,也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爱流动起来。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沟通水平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以策略传授为抓手。我们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情绪好的教师队伍。让我们的老师能通过课堂教学和训练,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策略传授,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沟通的技巧,能夠做到一、用心倾听,二、用情表达,三、用爱沟通。

最好的爱是陪伴,耐着性子认真倾听,重视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在努力,这种积极关注能形成亲密的沟通,有效消除不良情绪。

1.耐心听。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节课,我们都会对孩子提一个要求,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管理好自己的耳朵,嘴巴。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安静、耐心、认真聆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语。学会安静,用心,有耐心的听别人的讲话,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一种尊重和爱。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不用自己的想当然去曲解别人话中的真实含义。关切耐心的倾听才能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观察和需求,从而构建关系,倾听别人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要倾听对方和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以及它们反映的需求,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促成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2.用心理解。在体验游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跟着老师的肢体语言做着游戏,完全忽略了最初的指令要求“请听清楚我的指令,我说到哪里,就指哪个器官。”老师说的鼻子,指的眼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指着眼睛。通过游戏,学生就会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总是欺骗我们的耳朵,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总是被肢体语言欺骗,所以,倾听之后,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对方的需求和指令,理解文字的真实意思,而不要被带跑。

3.换位思考。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倾听、大脑去判断的信息。当发现他人的行为让我们不安、愤怒时,一定要静下心来,用心观察对方究竟做了什么,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声音,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谊相同,乐于互助。很多时候,原本让我们不开心的事,因为换位思考,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会让我们加深理解,更好沟通。

耐心听,用心理解后,我们一定可以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了解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用爱的语言来沟通,让每一次谈话和聆听,都有爱真情流露。

要学着对事不对人,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当我们遭遇情绪风暴的时候,彼此在气头上,一定不要想着解决问题,而要学着先停止争执或沟通,暂时离开,进行情绪转移,等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1.好好说话。鲁斯·贝本梅尔说,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好好说话,是发自内心对彼此的关爱、尊重、期盼、赏识,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因为好好说话,我们才能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正确的关系里,话语传述了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和自我的本质,说话的方式可能开启或关闭一扇门,带来疗愈或伤害,创造愉悦或痛苦,最终将决定我们幸福的程度。

通过心理课,我们引导学生好好说话,学着说有温度的话语。我们通过“风来了,雨来了”“谁更受欢迎”游戏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品质受人喜欢,感受言语是有温度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气,可以让人哭,也可以让人笑。

面对他人的错误,要有理智、客观的心态,不管好坏,都能够耐心分析,不要轻易给对方贴上不好的标签,你不希望他去做的事,不要以批评、挑剔、指责的方式提出来,“你怎么如此不讲理!”“为什么你总是强词夺理?”可以换种口气提出你的希望“你讲的也很不错,不过,希望你听听我是怎么想的!”“你得语言非常有力量,你是否可以听听我的解释和想法!”把心中想到的最美好的样子,在你的言语里,慢慢告诉对方。正面的引导,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一定会让沟通更加温馨!

2.明确表达。“我以为你能读懂我生气发火任性背后的语言——我也说不出口我的想法,就折磨着彼此,用嗯嗯嗯,用沉默,用暴力……而你,如何能知道我的心情,在我自己如此别扭的情况下。”一个学生在海豚姐姐信箱里如此表达自己的沟通困惑。

生活中,太多因为不会明确表达而造成的沟通障碍。我们通过“我们都是一家人”专题人际关系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训练中,让学生学着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声,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们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美和力量,努力做一个温暖的人,用爱沟通,用爱交流,在温暖的氛围里,使内心的创伤痊愈,也促使人际关系中的創伤痊愈。

1.欣赏是一种力量。尊重带来自信,赏识带来奇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缺点无处可放”。

我们鼓励老师做一个放心省心的老师:

不要问:今天讲的听懂了吗?作业完成了吗?(不相信孩子的潜能与能力,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主动性丧失,会产生依赖)

告诉学生子:学习是你的事,你得对自己负责。(信任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任)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发现孩子错误之处,而是赏识他们做得对的地方!鼓励,信任,欣赏,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自信,对自己负责。

我们没办法改变过去,没办法改变业已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但可以从改变自己和学生的互动模式入手:从“挑毛病”到“看优点”,从帮孩子“改正缺点”,到“放大孩子的优点,让缺点无处可放”。关注孩子的问题,会创造源源不断的问题,关注孩子好的表现,激发孩子源源不断的成长能量去创造好的成果!

2.理解是一种能力。信任,期待,一定会成为你希望的那个人。——《教育忧思录》

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的时候,用爱沟通,我们将能更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肯定,有一个学生,总是喜欢穿夸张的衣服,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后,依然不肯穿好校服。心理老师和他谈心后,才知道,这个孩子因为学习困难,成绩平平。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吸引同伴的注意,故意穿奇装异服,引来老师的批评,获得所谓的虚荣心的满足。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害怕别人看不见自己,不自信,希望别人尊重、接纳自己。我们鼓励老师尊重理解学生,寻找不好的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批评,打击,试着引导学生反思:只有这种方式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理想目标的引领。相信美好,就能看到美好。相信善良,就能遇见善良。

让沟通,从爱开始吧!因为有爱,教育才拥有温度,我们要悦纳每一个孩子本来的样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爱他,而不是你以为好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沟通,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让学生看见阳光、微笑、花草发现一切的美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无锡市硕放中学)

猜你喜欢
爱心学会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爱心树(下)
学会分享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爱心
爱心的奉献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