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2018-05-16 02:18方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训练组障碍性盆底

方强

遂宁市安居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遂宁 629000

盆底肌肉发生功能性障碍是临床妇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得以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底的保护系统遭到损坏,进一步导致盆底组织功能出现异常所致[1]。该类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包括处于绝经期或是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表现是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发生退化,当前较为有效且常用的手段为手术治疗,改治疗方式由于具有确切疗效以及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而被广泛认可。但近年来有报道称[2],康复治疗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疗效,且逐渐成为患者术后康复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因此该文将针对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部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运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样本对象均选取自该院实施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8例,分为基本组与训练组,其中基本组患者为55例,年龄为24~55 岁,平均年龄为(40.8±33)岁,尿失禁患者 21例,子宫脱垂19例,两者合并有15例。训练组患者53例,年龄为 25~54 岁,平均年龄为(40.6±3.1)岁,尿失禁患者20例,子宫脱垂18例,两者合并有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一般患者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可用于后续的研究。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组后均由医生作基本情况的问询,随后,基本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教育以及基本的产后操训练,而训练组则在基本组的基础上加以执行盆底肌肉训练;具体的操作为:①为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激活,运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方式执行[3],此步骤的时间控制在25 min,每隔2 d需激活一次。②协助患者将自身膀胱内的尿液彻底排净,随后选择患者位于膀胱的截石位,将事先准备好的探头缓慢置于患者的阴道内是其盆底肌肉受到刺激,与此同时告知患者让其配合完成提肛以及肌肉收缩等动作;若是子宫脱垂患者则应在对子宫进行相应的恢复工作之后再执行肌肉训练。③将阴道锤体置于患者的阴道内,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观察以及检验患者肌肉的收缩以及舒张能力;此两项的情况结合患者自身的承受力决定是否执行重量的增加,以上训练1次/d,30 min/次,治疗时长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活力并对此项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的评定标准为3个等级,其中包括疗效显著:患者在执行训练后,其盆底肌肉可完全收缩,且在执行对抗的过程中可持续5 s以上;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部分好转为:患者在执行锻炼以后,其盆底肌肉收缩以及舒张基本可以达到自主进行且在执行对抗的过程中可持续2~4 s,身体状况比较稳定;无效果为:患者的肌肉收缩基本无法自主进行,病情无好转或加重[4]。总体治疗的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执行 t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资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经治疗,训练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33例,无效的为5例,该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57%;基本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28例,无效的为15例,该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组的治疗有效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评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盆底肌力测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的测评得分均有升高,但训练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基本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评[(±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评[(±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训练组(n=53)基本组(n=55)20.29±7.18 20.87±6.98 28.46±5.71 22.54±5.08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或者生产均会对自身的盆底肌肉以及神经等造成损伤,并在此过程中患发盆底功能障碍疾病[5]。该疾病得以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底的保护系统遭到损坏,进一步导致盆底组织功能出现异常所致。该类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包括处于绝经期或是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表现是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发生退化。妊娠会使得子宫增大,身体的重心会在该时期发生偏移,进而对盆底肌肉以及神经产生压力,导致该部位肌肉松弛,盆底结构与组织的机械损伤也会进一步加重;而且这些损伤并不会因为生产结束而获得相应的自主恢复,而是需要在产后执行借助一系列的适当的运动帮助盆底肌肉的恢复。在以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不充分的年代中,医生们对该疾病常常采用的是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获得广大患者的认可。但是近年来有报道称,康复治疗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疗效,且逐渐成为患者术后康复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且在本组的研究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报道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训练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0.57%,另外,经治疗后,训练组盆底肌力测评也显示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将盆底肌肉训练方法应用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使患者盆底肌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汪玲莉.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5,69.

[2]韩炜,郑婷华,蒋维,等.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63-166.

[3]杜文升,刘航娟.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探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56-157.

[4]韩炜.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456-3458.

[5]江江,彭娟,董旭东.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高危因素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35-1837.

猜你喜欢
训练组障碍性盆底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超早期吞咽训练对胃管拔出时间影响分析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