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上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观察

2018-05-16 02:18谭亚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时相上肢芬太尼

谭亚平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 638400

骨折患儿在临床并不少见,其中较多为上肢骨折患儿,因此临床中对于此类骨折患儿的研究重视程度极高,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较多为关于此类患儿手术麻醉相关的研究[1],加之小儿对麻醉各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因此对此类患儿进行麻醉药物的选取方面更应重视。另外,机体创伤应激的控制也是此类患儿的重要评估方面,且此方面是麻醉相关的重要方面,因此对此方面指标的变化监测意义也较高。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均是此类患儿中应用均不少见的麻醉药物,尤其是瑞芬太尼是受肯定程度较高的麻醉药物,但是关于瑞芬太尼对此类患儿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2-3]。因此,2014年3月—2016年11月间该文中即就瑞芬太尼在上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进行观察研究,以为此类患儿的麻醉药物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上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的47例患儿中,男童30例,女童17例,年龄为 4.8~13.5 岁,平均年龄为(7.7±1.3)岁,骨折至就诊时间 0.5~15.0 h,平均为(2.9±0.5)h,其中左上肢骨折23例,右上肢骨折24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7例,腕骨骨折15例,尺骨骨折15例。观察组的47例患儿中,男童29例,女童18例,年龄为4.6~13.8岁,平均年龄为(7.5±1.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 0.5~15.5 h,平均为(3.1±0.4)h,其中左上肢骨折 22例,右上肢骨折25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7例,腕骨骨折15例,尺骨骨折1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骨折至就诊时间、左右上肢构成及骨折部位构成等数据比较(P>0.05),因此两组骨折患儿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首先以氯胺酮及芬太尼进行静脉用药,术中患儿存在肢体抽动者再以氯胺酮与芬太尼。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首先以氯胺酮进行静脉注射,然后以利多卡因注入,手术开始后以瑞芬太尼按照每分钟0.05 μg/kg的速度静滴,根据镇痛效果进行滴速的调节。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围术期的机体创伤应激指标(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其他创伤应激指标)。

1.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于麻醉前和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24 h采集两组患儿的外周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血标本采用离心机进行处理,离心后取血清部分进行机体创伤应激指标的检测,包括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其他创伤应激指标,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包括CRP、α1-AT 及 CER,其他创伤应激指标为 Cor、β-EP及TNF-α。然后将两组的上述血清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

1.3 统计方法

数据检验软件方面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中各类骨折患儿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儿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s),min]

类型 组别 镇痛起效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肱骨骨折腕骨骨折尺骨骨折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23±0.60 3.45±0.38 6.18±0.59 3.40±0.33 6.42±0.63 3.59±0.42 10.98±1.23 6.83±0.66 10.84±1.33 6.24±0.57 10.72±1.19 7.02±0.61 30.18±3.45 15.25±1.63 29.82±3.36 16.20±1.59 31.21±3.53 16.18±2.02

2.2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比较

麻醉前两组的血清CRP、α1-AT及CER比较(P>0.05),而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24 h观察组的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比较(±s)

时间 组别CRP(mg/L) α1-AT(g/L) CER(mg/L)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8.53±0.91 8.56±0.93 14.62±1.87 12.28±1.31 17.18±1.99 14.84±1.67 16.96±1.93 14.60±1.59 1.99±0.24 2.01±0.22 3.98±0.45 3.19±0.39 4.65±0.52 3.46±0.43 4.34±0.50 3.58±0.45 330.67±32.53 331.18±31.97 440.38±41.25 402.72±37.18 463.23±43.39 416.38±38.25 452.42±42.38 407.87±38.11

2.3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其他创伤应激指标比较

麻醉前两组的血清Cor、β-EP及TNF-α比较(P>0.05),而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24 h观察组的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其他创伤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其他创伤应激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Cor(ng/mL) β-EP(ng/L) TNF-α(ng/mL)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10.64±23.63 211.52±22.58 313.53±36.72 276.86±26.54 330.53±40.65 289.95±30.56 320.78±38.56 281.61±29.79 65.65±7.34 66.13±7.42 105.73±12.54 90.21±9.56 110.91±14.24 92.52±10.63 106.78±13.66 91.89±9.97 1.84±0.26 1.86±0.27 3.98±0.43 2.99±0.35 4.18±0.46 3.20±0.39 3.84±0.39 3.05±0.32

3 讨论

小儿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其中较多骨折为上肢骨折,多为肱骨骨折、腕骨骨折及尺骨骨折,而临床关于此类骨折患儿各方面的诊治研究也相对多见,其中麻醉作为此类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临床对其应用价值的评估面较广,不仅仅包括麻醉的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且患儿围术期的机体应激,尤其是创伤应激也是重要的评估方面[4-5]。患儿机体的创伤应激不仅仅可有效反应机体的创伤程度,且对于患儿术后康复等方面也有较高的反应价值。临床中的机体创伤应激指标较多,其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其他创伤应激指标均是常见的应激指标[6]。其中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指标CRP、α1-AT及CER对于感染、炎症及创伤等情况均有积极的反应价值,其作为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术创伤程度变化过程中的反应意义较高,同时对于麻醉在机体创伤控制方面也有较高的反应价值[7]。另外,其他创伤应激指标中的Cor、β-EP及TNF-α对于机体的实时应激具有极高的临床检测意义,其中Cor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类,其对于机体的外界创伤应激具有极高的敏感度;β-EP除了具有镇痛功能外,对于麻醉及其他方面的效果也有较高的反应价值;TNF-α则对由于机体创伤导致的炎性应激状态有检测意义,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有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机体的创伤应激,因此上述指标的检测均有助于了解麻醉的效果。临床中对于小儿骨折的麻醉药物研究较多,其中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相关研究均较多见,但是效果的细致程度,尤其是对于上述血液指标的表达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此方面的研究仍十分必要。

该文中我们就瑞芬太尼在上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进行观察,并与芬太尼麻醉的患儿进行对照比较,对照比较的结果显示,瑞芬太尼的优势更为明显,除患儿的镇痛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相对更短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α1-AT及CER)及其他创伤应激指标(Cor、β-EP及 TNF-α)也相对低于芬太尼麻醉的患儿,说明瑞芬太尼干预的患儿其机体的创伤应激控制效果相对更好。

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瑞芬太尼在上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参考文献]

[1]刘文玲.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773.

[2]孙晓丹.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3):107-108.

[3]何玉宁,夏凌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3,48(11):999-1000.

[4]Kim H,Jung SM,Park SJ.The effective bolus dose of remifentanil to facilitate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sertion during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sevoflurane in children[J].J Anesth,2015,29(5):666-671.

[5]张许霞.用瑞芬太尼对行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儿进行诱导麻醉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44-45.

[6]朱鸿霞.肢体骨折患儿术中泵注不同速度瑞芬太尼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462-1464.

[7]黄志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对下肢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28-30.

猜你喜欢
时相上肢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心房颤动患者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