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6 02:18李双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局麻利多卡因硬膜外

李双弟

甘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甘肃天水 741200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状况下降,尤其是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诱发骨质增生,进而引发一系列骨折疾病,其中老年下肢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多发。该骨折疾病多是因外力暴力因素而导致,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活动以及生活质量[1]。临床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但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临床不建议实施全麻。麻醉药物选择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该文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更适宜选择的麻醉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抽调120例研究,踝关节骨折内固定18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17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20例,髋关节置换术25例,DHS内固定40例。在患者知情自愿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50~74岁(61.0±3.2)岁,平均体质量为(60.2±3.4)kg;观察组60例,男 33例,女 27例,年龄为 54~72 岁(62.2±2.6)岁,平均体质量为(61.1±3.1)kg。参与患者患者麻醉评估ASA为Ⅰ~Ⅱ级,无精神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机制异常、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肿瘤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实施前,研究患者需术前6 h禁食、术前0.5 h肌注0.1 g鲁米那,常规留置导尿管,入室后打开静脉通道、吸氧,连接监护仪,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脉搏及心率等体征参数。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取侧卧体位,保持患侧在上免受压,L2-L3椎间隙处选择穿刺点,腰穿刺针刺入硬膜外腔,头端导管留置,导管留置3~4 cm,放平患者身体,取平卧体位,取注射器抽取3 mL 2%利多卡因实施逐层皮肤麻醉,待出现阶段性平面,再次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5~10 mL,实施连续麻醉,术中每间隔1 h注射1次5 mL 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镇静,麻醉平面控制在T10水平下,依据患者具体身体情况调控麻醉剂量。

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取侧卧体位(患侧朝上),取L2~3或L3~4椎间隙做穿刺点,成功穿刺后,经硬膜外将25G脊麻针刺入到蛛网膜下腔,成功穿刺后在30 s内推注1%罗哌卡因葡萄糖溶液(比重2∶1)2.0~2.2 mL,常规将硬膜外导管植入,留置 3~4 cm,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4 mL用于控制麻醉平面在T10水平下。两组麻醉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辅助局麻推注5~10 mL 2%利多卡因,用以维持麻醉效果。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体征参数(呼吸、心率、SpO2、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辅助剂量、术中出血量。评价肌松效果[2]:优:肌肉松弛,手术顺利进行;良:肌肉紧张,手术可进行;差:肌肉紧张,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t、χ2检验,分别用(±s)、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

观察组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呼吸、心率、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SpO2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s)

组别 呼吸(次/min)心率(次/min)收缩期血压(mmHg)舒张期血压(mmHg) SpO2(%)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17±2 22±5 1.524 0.065 90±1 95±4 1.524 0.065 127±13 130±35 0.181 0.915 87±11 92±12 1.524 0.065 96±3 97±4 0.305 0.381

2.2 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辅助剂量、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辅助剂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9.5±1.5)min、(7.4±2.4)mL、(348.5±51.0)mL, 观察组则分别为 (5.2±1.0)min、(2.0±0.4)mL、(352.2±54.5)mL,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9,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t=1.829,P<0.05),观察组的局麻辅助剂量少于对照组(t=2.134,P<0.05)。

2.3 评价两组患者的术中肌肉松弛度

对照组60例,优29例,良24例,差7例,优良率为88.3%,观察组60例,优45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为98.3%,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82,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老年骨折疾病时,考虑到老年患者身体的特殊性,多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效果牢固,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但老年骨折多合并其他并发症,实施手术麻醉,患者耐受性不佳[3]。为了保证手术效果,临床对麻醉要求较高,不仅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要手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该次研究中,分别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这两种手术方法,统计结果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辅助剂量,肌肉松弛度优良率高。常规麻醉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单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所需麻醉剂量较大,且该麻醉仅能起到抑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及下丘脑投射系统,并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刺激向大脑传导,疼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儿茶酚胺分泌[4]。再加上老年人多合并不同程度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极易受血压波动影响,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药量小,麻醉挥发快,肌松充分,对患者机体代谢造成的影响小,避免发生呼吸抑制以及硬膜外麻醉中心血管疾病,避免大剂量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见效快且效果理想,较适用于麻醉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童美勉.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65-66.

[2]李平,王益民,王卫萍.喉罩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6):67-70.

[3]张军英.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7):157-158.

[4]龙武圣.腰麻-腰硬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6):49-50.

猜你喜欢
局麻利多卡因硬膜外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