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先生1940年代散佚诗文拾零

2018-05-30 03:47刘文菊
关键词:饶宗瑶山光华

刘文菊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饶宗颐的青年时代虽历经战乱,颠沛流离,但感序抚时,诗才迸发,创作了大量诗作。但因生活漂泊,只有部分作品结集留存,尚有不少诗作均已散佚。今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等收藏的民国报刊杂志文献,在1944-1948年期间的《光华日报》《岭东民国日报》《海滨》杂志上偶见饶先生当时散佚的十几篇诗文,现汇集在此,以备学界同仁查用。

一、刊发在《光华日报》“岭海诗流”上的诗文

汕头《光华日报》创刊于1939年,创办者是潮安人陈亦修,抗战期间辗转迁徙到揭阳、揭西灰寨,并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办报,抗战胜利后迁回汕头,1948年5月改名为《光华日报晚刊》。《光华日报》的第四版是文化版,设有“艺文”“战地青年”“文萃”“岭海诗流”等副刊,是当时文界人士发表诗文的阵地。其中,“岭海诗流”专栏由女诗人许心影主编。

许心影(1908-1958),澄海人,原名许兰荪,笔名白鸥,许伟余的长女,擅长古典诗词文赋,青年时代即闻名潮汕文坛,被称为“潮籍女诗人”,30年代曾在上海就读并以文为生,是上海文坛的知名女作家。40年代辗转潮汕各地教书为生,兼业余创作和主编报刊杂志。在1944-1946年期间,于教书之余主编《光华日报》之“岭海诗流”专栏,刊登潮汕文坛耆宿及青年才俊所作的旧体诗词。温丹铭之子温原先生回忆:报社由陈亦修自任社长,吴双玉为主编,报头题字还是吴双玉写的。开始他们也想把报纸办活,在报纸副刊上每日辟一专栏,如“岭海诗流”就请许心影主编,刊登古典诗词。不久吴双玉辞去主编,由孙德典接替。[1]

目前,只能找到五期刊有“岭海诗流”专栏的《光华日报》,分别是1944年5月13日、1946年9月8日、1946年9月22日、1946年11月3日、1946年12月12日。从刊头信息来看,截止到1946年12月12日“岭海诗流”已经出版了16期。虽然仅找到这5期,但也能管中窥豹,5期上都刊有饶宗颐的诗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饶先生与许伟余、许心影父女为至交,时常有约稿。

(一)刊发在1944年5月13日“岭海诗流”上的诗作

今汕头图书馆馆藏之《光华日报》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十三日报纸残页[2],刊有“岭海诗流”专栏,刊头为心影手书及签名,其下有“第三期 许心影编”字样。可见到的篇目有庶筑秋轩(许伟余)《追悼杨光祖》《偶念身世感慨成诗》、沈达材《四十自寿》、王显诏《古沟吟草》、杨光祖遗作《赠饶宗颐》、蔡起贤《定风波》《虞美人》、固庵居士《赠玉清教授》和百子《赠心影兼简郑三》《文祠晚行》等。

图1 《光华日报》1944年5月13日

其中,固庵居士、百子皆为饶先生笔名,这两首赠诗,碰巧都是赠与当时潮汕文界很有影响力的两位女诗人冼玉清①冼玉清(1895-1965),原籍广东南海西樵,生于澳门。诗人、画家、国学学者、教授、广东文献专家,著述丰硕,成绩斐然,有“岭南第一才女”之美誉。和许心影。

《赠玉清教授》固庵居士

玉清教授自粤北来书,述荒山羁旅无坟籍,有归赎意,书此奉报。

阻阔逾雨冬,客怀自孤渺。

犹能枉尺素,慰我荒江表。

披榆疑训璞,开眼当倾。

苦道舌耕难,况兼坟典少。

重劳如月眼,罔凿混沌窍。

箧彼临渊羡,失竿坐待钓。

嗟哉席上珍,崩离世不要。

文章弃狐鸣,秋风哭穷徼。

为谁媚幽姿,何以脱识笑。

有苗将就抢,宁复歌不吊。

青灯信有味,多君能远绍。

漫言冠凤楼,行□②“□”为看不清的字,下同。挂归。

卮言岂无用,幽光后必耀。

今当佗王台,一醉送残照。

陈韩曦先生在《饶宗颐学艺记》中提及饶先生与冼玉清互赠诗文的背景,1944年桂林告急,饶宗颐随无锡国专迁至蒙山、大瑶山,奔逃避难,此时收到冼玉清自连州寄来的书信和诗文,他遂于仓皇中复诗。[3]这首诗后来收入《瑶山集》,并附有冼玉清原作。[4]540

《冼玉清自连州喜燕亭贻书及诗,予避兵西奔,仓皇中赋报》饶宗颐

千秋燕喜享,寂寞今无主。

玉想琼思处,江山伴凄苦。

地似皋桥僻,怀哉暂羁旅。

出郭濑浅浅,入门风虎虎。

攀桂聊淹留,万方惊窘步。

遗我尺素书,未曾及酸楚。

日月苦缠迫,春愁种何许。

山中听蟪蛄,诗崇恐无数。

十年拓诗境,洞知几度。

且试写古抱,宁复怨修阻。

休谱屯歌,哀时泪如雨。

附原作

卖痴声不到山村,祈谷人家笑语喧。

我自无聊闲读赋,蟪蛄鸣处忆王孙。

《赠心影兼简郑三》这首诗是饶先生赠与许心影及郑定威先生之作,高度称赞了许心影过人的诗才和成就,表达了乱世之中深沉的忧国之情及深切的友人之情。

《赠心影兼简郑三》百子

镂肝滋味付微酲,辜负东南竹箭名。

犹有精思污故楮,休将悲愤说平生。

金香冷词人意,翠袖天寒日暮情。

爱听歌喉声宛转,不堪一曲想遐征。

这一期的“岭海诗流”还选登了已故诗人杨光祖的诗作《赠饶宗颐》,也是一首赠诗。

《赠饶宗颐》杨光祖

丁丑之夏,饶宗颐之羊石,余既送之城西郊之外,后十数日始有此诗。

鲛人泪不竭,夜珠字其胎。

至实无善闭,一朝光怪来。

吾子肖天秀,谁不曰根。

当其茫着迷,书巢首可埋。

亦既发潜德,遗逸辑残灰。

昨者辞我去,车尘望空回。

念无俎与樽,相送心颜开。

嗟子百胜士,并世非易才。

即今君馆下,继志于云台。

古人重直道,庶今我眼揩。

莫学退之恐,天刑自惊猜。

诗人杨祖光,然长逝忽忽数年,诸友好拟梓其遗著以慰幽灵,惜因环境所挠,及今未遂。编者决将其先行刊于诗流,按期发表一二首,藉以惋悼而光篇幅。

(二)刊发在1946年9月8日“岭海诗流”上的诗作

查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文献,发现1946年9月8日、1946年9月22日、1946年11月3日、1946年12月12日《光华日报》“岭海诗流”专栏都刊有饶宗颐先生的诗词。①《光华日报》缩微文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1946年9月8日这一期“岭海诗流”上有两首诗作:固庵居士《千仞集诗序》、饶宗颐《简石铭老》。

《千仞集诗序》这首诗,应该就是饶先生当年遗失的诗集《千仞集》的序文。如今,能重读这篇序文亦是弥足珍贵。陈韩曦先生在《饶宗颐学艺记》[3]中写到:

1943年初,饶宗颐到迁校于饶平凤凰山的金山中学任国文教员。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创作诗歌。在校任教一年,他写了一本诗集。用贾谊《吊屈原赋》中“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的词语,将所作诗取名为《干仞集》,后来又换名《凤顶集》。他自12岁起学写诗,早岁之诗词集除《凤顶集》外,还有《弱冠集》,早期的诗歌皆因战乱而丢失了。

图2 《光华日报》1946年9月8日

《千仞集诗序》固庵居士

驾宦远乡,忽焉一岁。始者浮瓜沈李,税鞍榕城。今乃历井扪参,幽凤髻。离恨满纸,停云弥襟,凡所嗟叹,得如千首,都为一帙。记左太冲诗云:“振衣千仞冈”,又贾长沙赋:“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漂漂自引之众,致足慕焉。予所居曰凤凰虚,在万峰之上,因取二家语名吾集曰《千仞》,并序以诗,以见我志云,固庵记。

千仞之上凤凰翔,我居正在凤凰乡。

贾生相约分天章,更招太冲陟岛冈。

眙我万兀千摇肠,□试与世扫秕糠。

□偃溟渤倒扶桑,以洗野战血玄黄。

便常宏道揖虞唐,禹汤姬孔□轲□。

千秋一脉遥相望,进以大同讫小康。

吾拜昌言不敢忘,仰睇天造正茫茫。

俯窥野日但荒荒,且缓忧心急羽觞。

盘胸尚有百炼钢,徒托空言应帝王。

如彼庄周肆洋,私笑蚍蜉不思量。

妄欲纸上见郢藏,等诸自郐苦吃姜。

冥搜捕逐无事忙,短叹长吁意则伤。

欲持肝肺叩苍苍,哀哉语诳其心长。

《简石铭老》这首诗是寄给师长兼老友石维岩①石维岩(1878-1961),字铭吾,号慵石,晚号慵叟。与侯乙符、刘仲英师事陈衍(石遗),被誉称“岭东三杰”。壬社第二任,此时,抗战胜利,饶宗颐已从桂林回到潮汕。饶宗颐曾多次拜会石先生,并与老友邱汝滨、杨栻(寿枬)、林德侯、孙星阁、叶照畹等一起登临游湖,相互唱酬诗作,如刊发在《岭东民国日报》上的《葵未重九陪君懿铭吾师丈登黄岐山侣云寺》(百子)、邱汝滨《秋日偕寿枬星阁宗颐德侯陪叶石二老游湖山作》等。

《简石铭老》饶宗颐

闻罢守藏史,书城赦酒人。

畦封从此脱,盛夏偶为邻。

一往存孤介,相看失雅驯。

乾坤双破履,归踏五湖春。

(三)刊发在1946年9月22日“岭海诗流”上的诗作

本期上只有一首《宿下尾滩 用杜韵》,借用杜甫诗作之韵,仿杜诗沉郁顿挫之风,描写了夜宿揭阳下尾滩的情形,抒发了飘泊岁月凋敝的村野、艰辛的生活及思乡思亲的愁怀。

图3 《光华日报》1946年9月22日

《宿下尾滩 用杜韵》饶宗颐

积雨妨轻舫,薄暮始挂席。

稍谢徒从劳,来就蛟龙宅。

不信十里遥,中岁千凋僻。

垂堂昔有戒,何事久行已。

山风生,悠悠野鸟适。

系舟垂断藤,上有未树石。

念乱□难交,思亲泪再滴。

江月低复暗,若露分憾。

营营蚊蚋喧,苦劝兹□□。

黄蒿正满途,无由戢归阁。

(四)刊发在1946年11月3日“岭海诗流”上的诗作

本期上只有一首《上埔夜宿 用山谷韵》,借用黄庭坚诗作之韵,记写了夜宿揭西棉湖上埔村的情形,描写了战乱之后老百姓缺衣少食、子弃路旁的凄惨景象,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图4 《光华日报》1946年11月3日

《上埔夜宿 用山谷韵》宗颐

青山落日指绣黄,路转溪遥皆恨长。

五里岂知分汉越,思家梦□东西厢。

恍随饥雀啄□角,旋共小猫上藜床。

又喜儿曹争枣粟,临分啼笑牵节裳。

此身入梦不自觉,醒来只闻野花香。

人生颠泊本无谓,况当百草行不芳。

久乱千家艰粒食,看人将子弃路旁。

晨兴寂寞无□处,独抛酸泪落繁霜。

(五)刊发在1946年12月12日“岭海诗流”上的诗作

本期共刊有3首诗作,宗颐《飞龙径用老杜木皮岭韵》、百子《西林》、固庵居士《赠心影》。《飞龙径用老杜木皮岭韵》一诗借杜甫《木皮岭》之韵,描写凤凰山的险峻奇秀,抒发游子漂泊的酸楚与愁绪。

《飞龙径用老杜木皮岭韵》宗颐

收身云雾底,旋失凤凰村。

箭径作龙蟠,直上通天门。

社长,为潮州诗坛所宗。著有《慵石室诗钞》四卷,《词钞》一卷。

图5 光华日报1946年12月12日

旁凤凰峰,乃兴培论。

短支孱躯,两汗且负喧。

陟险如五,悠哉苦骏奔。

四顾阒无人,只觉烈日尊。

谁为诛菁茅,于焉开乾坤。

行行耳目眩,□辨山水昏。

劳牛信疲驴,眼箱上辕辕。

又如狐飞蓬,飘飘托云根。

感彼孟郊语,道路饥肠繁。

况今□□地,秃无沙草痕。

十里突不黔,忍见瘠□存。

悄然□心催,莽莽惊征魂。

《西林》一诗描写了揭阳西林村的地理环境、民生疾苦,表达了念民悯民的情怀。

《西林》百子

傍坚险黄碛,□天起赭山。

民劳怜地瘠,风定觉禽闲。

野水依寒□,人家在瞑涧。

樵鱼如可钓,略用破愁颜。

《赠心影》一诗是继1944年《赠心影兼简郑三》之后的又一首赠与诗。这首诗称赞了许心影真挚的性情、磊落的胸怀、渊源的家学、过人的诗才,高度评价了她在诗词上的造诣和成就:“自标一帜傲词坛,才名久为人所企。”虽然二人相识已久却因战乱各自流落,如今相逢在揭阳,特为老友赋诗一首。

《赠心影》固庵居士

白鸥居士性真挚,胸怀磊落无俗气。

纵情豪饮醉赋诗,落笔修然有逸致。

自标一帜傲词坛,才名久为人所企。

忆□同客鹭水边,已结神交识君先。

天南地北各流落,倏历沧桑二十年。

廿岁飘零少晤面,君日著述我未见。

今日相逢古榕西,佳作始得读之迟。

我夙爱君天分高,渊源家学得熏陶。

宜乎致力事韵事,居然果以诗词豪。

愧我碌碌负孚生,学剑学书无一成。

到处登临伤旧我,读罢君诗感慨并。

君今作诗成老手,我今学力渐衰朽。

诗思滞涩日荒疏,整年不做诗一首。

承君饮我一杯酒,嘱我题诗送老友。

话旧不禁动诗肠,信笔为君赋一章。

芜词未足献大雅,聊博故人一笑也。

二、刊发在《岭东民国日报》上的诗文

《岭东民国日报》(揭阳版)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月二十日的文艺专栏“笔垒”同时刊有四首给姚秋园先生祝寿的诗作:百子《寿秋园丈》《葵未重九陪君懿铭吾购杖登黄岐山侣云寺》、石铭吾《七十三吟 贺姚秋园生辰作》、邱汝滨《九日》。①《岭东民国日报》(揭阳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缩微文献。

《寿秋园丈》百子

七十之年古所寿,况过其己岂易见。

姜坞旧是文章伯,一日声名满九县。

幻玄提要聊载道,鹃凤鸣神色变。

寥寥寿世数十篇,能于桐城开一面。

早收汗马侣鱼虾,欲使故乡似永嘉。

植□遗仗疏盘手,西意味兹良有。

我也远路踵门迟,预为春酒介眉寿。

《葵未重九陪君懿铭吾师丈登黄岐山侣云寺》百子

五日踏二县,(予自饶平凤凰经潮安先二日到揭)百里劳双脚。

及兹趁重阳,相随凌飞阁。

白日媚川原,浮图壮城郭。

篱间犬语喧,花外云罗薄。

黄土闭红颜,青山未落寞。

伟哉冯令宰,异才使我愕。

美名倾儿女,韵事挂丘壑。

同游皆时哲,颇谙仁者乐。

采菊忆行吟,临风叹寥廓。

蕉果当茱萸,携来又满橐。

登高欲望远,霜气渐萧索。

不觉乌纱欹,旋倾绿蚁酌。

嘉会复岂难,记取题糕约。

图6 《岭东民国日报》1943年10月20日

三、刊发在《海滨》杂志上的作品

饶宗颐也曾在《海滨》杂志上发表不少诗文。《海滨》复刊号第一期,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一日(1948年6月1日)出版,汕头私立海滨中学编辑委员会主办,每学期出一期,黄勗吾写了《复刊词》。《海滨》复刊号第一期刊有:饶宗颐《秦时佛教传入中国说驳议》(“论著”)、饶百子《瑶山咏》(“诗录”)。中华民国卅七年(1948年)十二月卅一日出版《海滨》复刊第二期刊有:饶宗颐《宋室播迁潮惠纪略》(“论著”)、饶宗颐《黄际遇教授略传》(“专载”)、饶宗颐《日月潭杂诗》(“诗录”)。①《海滨》缩微文献,上海图书馆馆藏。

1943-1944年间,因日寇侵华,饶宗颐曾二度进入广西大瑶山,在荒村野岭颠沛流离,历经千辛万苦,写下不少反映战乱时代飘零生活的诗作,表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风格上多近似杜甫的史诗。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饶宗颐整理出版了瑶山时期的诗作《瑶山集》,共有64首诗。这首《瑶山咏》就是这一时期的诗作,也收入《瑶山集》中。[4]547

《瑶山咏》饶百子

薄薄瑶山酒,日日不离口。

瑶女未解愁,楚客空搔首。

村村闻舌,家家尽牖。

老松八千尺,日傍北风吼。

山花乍吐妍,山石渐变丑。

五里沉雾迷,公超挟我走。

本性侣麋鹿,何意跨苍狗。

世乱隐佯狂,捉襟时见肘。

赤足拖狐裘,此趣笑谁有。

万方声一概,到此忘阳九。

所欠花猪肉,无食使人瘦。

行歌耸驴肩,归路逐牛后。

长啸叫孙登,客梦落林薮。

1948年冬,为充实《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中的材料,饶宗颐专程赴台湾考察交流,回来后,写下《日月潭杂诗》刊发在《海滨》杂志第二期(1948年12月31日)。这是一首记游诗,描写了台湾日月潭的风光。这首诗格式上与众不同,诗与附注相杂,在篇中有6处插入附注,类似于人文地理考证,不仅描绘了日月潭的景色,而且呈现了日月潭的人文历史演变。赵松元教授认为,这种创作形式在《瑶山集》中多有体现,“这既为诗中的描写与抒情提供了具体的历史人文背景,又带有浓郁的历史地理学者的考证意味,学理与诗情并融,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学者之诗和诗人之诗为一体的独特风貌。”[5]

《日月潭杂诗》饶宗颐

水木山山即复离,澄潭百丈窟蛟螭。飘然独木舟来去,(看往来必驾艋,刳独木为之双桨,以济大者可容数十人。)始见洪荒一段奇。波清不着一浮萍,万籁无声舟自横。(台湾史《疆域志》云潭中多菱藕番取以食,今则水清,即萍藻亦无之。)日月居然互出没,处处山云分不清。山中失笑见蓬瀛。(□鼎元曾赞日月潭云古称蓬瀛,不是过也。)山环百匝无归路,只有孤云与目成。终朝不见只禽飞,地窄天遥未许归。忽起玉龙三百丈,喧雷瀑水深围。(潭进水口处水涌起,澎湃有声。)孤屿中川似玉浮,相看侧柏不知愁。光华只有月同赏,万古明珠不暗投。(潭中小岛旧名珠屿,今称光华岛,中植侧柏树。)岸上乍闻捣杵声,九州除此孰清平。成相已等广陵散,赖此侏离移我情。(归化番时举杵作歌,与水相和答。)

图7 《海滨》复刊第一期饶百子《瑶山咏》

《日月潭杂诗》后经修改收在《选堂诗词集鲲岛欸乃》集中。[6]

《日月潭杂诗》饶宗颐

水木山山即复离,澄潭百丈窟蛟螭。

飘然独木舟来去,始见洪荒一段奇。

图8 《海滨》复刊第二期饶宗颐《日月潭杂诗》

洪波不着一浮萍,万籁无声逝复停。

沆瀣莽苍供吐纳,波心影浸漫天星。

终朝不见只禽飞,地窄天遥未许归。

忽起玉龙三百丈,喧雷瀑水深围。

综上所述,1943-1949年期间,饶先生的诗词文章创作并未停止,而是因“旋作旋弃”,故散佚较多,这几处文献的浮出,可以找回一些散佚的诗作。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岭东民国日报》《海滨》、中山图书馆收藏的《光华日报》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如果有更多史料查询,也许还能找回饶先生其它遗失的诗文。

[1]温原.汕头《光华日报》杂忆[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汕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潮汕文化丛拾(汕头文史第十一辑),1992:131.

[2]曾旭波.汕头埠老报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188.

[3]陈韩曦.饶宗颐学艺记[M].修订本.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22.

[4]饶宗颐.选堂诗词集·瑶山集[M]//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14).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5]赵松元.《瑶山集》艺术世界的审美观照[M]//赵松元,刘梦芙,陈伟.选堂诗词论稿.合肥:黄山书社,2009:104.

[6]饶宗颐.选堂诗词集·鲲岛欸乃[M]//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14).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531.

猜你喜欢
饶宗瑶山光华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瑶山党支部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点亮生命的光华
杜鹃
瑶山的女儿
珠翠光华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踏上瑶山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