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针法联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6-22 09:12李春颖高俊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梅花针腹针艾司

李春颖,高俊虹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 100035; 2.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 100700)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病变导致颅内神经受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等,脑卒中后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常发生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比较,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更差的日常生活能力[1]。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和心身健康,还会再次诱发脑血管意外[2]。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如艾司唑仑。不过药物性睡眠经常使患者处于昏昏欲睡状态,影响卒中后的康复训练,而且存在一定的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长期应用效果不佳。鉴于药物治疗存在缺陷和不良反应,物理治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3]。

本研究是应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方法,即腹针联合体针及梅花针,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与艾司唑仑相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表1显示,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病人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1∶1比例分为针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基线失眠严重程度比较

1.2 诊断标准

卒中诊断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全部病例均有CT或MRI支持诊断。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5]。以失眠为主症,其他症状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6.5 h,睡眠潜伏期延长>30 min,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 min。上述症状每周至少发生3次以上。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0~75岁;意识清楚,能配合医生完成量表评价;未使用精神类药物或停用2周以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7分;同意参加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卒中急性期或恢复期存在意识障碍;有较严重的合并症或视听障碍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测评者;既往精神病史和药物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者。

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内科治疗及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

2.1 治疗组

患者取俯卧位,应用梅花针依次在督脉(大椎到脊中)、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到胃腧)、膀胱经第二侧线(附分到胃仓)叩刺。操作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平握针柄后端,由上而下循经线叩刺,针尖与皮肤垂直,强度均匀,用力宜轻,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之后取仰卧位,体针取百会、神庭、印堂、承浆、安眠(双)。腹针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商曲、双气旁。腹针针刺深度:引气归原四针深刺,其余均中刺。腹针治疗时均不产生酸麻胀等针感,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共计2个疗程。在疗程开始当天进行量表评分,在疗程结束当天再进行量表评分,最后根据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

2.2 对照组

口服艾司哇仑(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20121204,规格:1 mg/片)每次1 mg,每晚1次,疗程同前。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指标

3.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 PSQI计分有6项观察指标,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其中的每项观察指标按0~3分计分,得分越高者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3.1.2 总体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减分率,并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将其疗效分成4个等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疗效指标(n)=(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痊愈:PSQI评分≤7,疗效指标(n) ≥75%,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PSQI评分<7, 50%≤疗效指标(n) <7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 PSQI评分>7,25≤疗效指标(n) <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PSQI评分>7,疗效指标(n) <25,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表2显示,经配对t检验或成组t检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及各单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入睡时间的改善则劣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睡眠障碍的改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注:组间比较:1)P<0.05,2)P<0.01

3.3.2 2组总体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表3显示,经 Wilcoxon 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除引起精神心理疾患,还会阻碍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资料显示,95%脑血管病患者有睡眠失调[7]。其继发于卒中之后,必然与卒中的病理因素相关,较单纯的失眠病

症病机更为复杂。卒中多因脏腑失调、风火相扇、痰瘀互结、气血逆乱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阴阳气血失调、心神不安、神不守舍,是导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主要病机,故以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神定志为原则进行治疗。

表3 2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任督二脉总督人体阴阳,相交于脑。任脉行于身前为诸阴经之海,精血津液皆灌注于内,上通于脑;督脉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海,循脊入脑,主周身之阳气,故调整阴阳需从任督二脉入手。百会、神庭、印堂、承浆均位于任督,可使阴平阳秘、脑髓充养。足太阳膀胱经为三阳之表,阳气盛。其第一侧线集中了脏腑的背腧穴,具有较强的调节脏腑功能作用,第二侧线为“五志”所居,魂魄神意志受藏于内,故可调神定志、安魂定魄。应用梅花针叩刺督脉及此2条侧线,可调节人体阳气的敷布,协调脏腑功能,安神定志。

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遵循生物全息律的定律,每个穴位乃至八廓分区都包含着机体的原始生命信息[8]。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针位于任脉,具有培补元气的功能。中脘为胃的募穴,合下脘可调理中焦气机升降;气海、关元可培元固本,四穴合用可调补后天、濡养先天。腹四关(双滑肉门、双外陵)在全息中分别对应上下肢,可疏通四肢经络,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有助于卒中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双商曲、双气旁位于足少阴肾经,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则神志安宁。腹针与上述梅花针、体针相联合,共奏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神定志之功。

腹针联合梅花针及体针疗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相关指标以及总体临床疗效评定方面均优于艾司唑仑对照组,而对入睡时间的改善则劣于对照组。艾司唑仑虽作为失眠患者的首选用药,但个别患者还是会有乏力、口干、头胀和嗜睡等不良反应以及较轻的依赖性,且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艾司唑仑被列为三类致癌物。针刺治疗的优势则在于达到与其相近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能有效避免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更加安全、无副作用并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费英俊,赵忠新,范伟女,等.轻度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和失眠者药物干预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2):212 - 215.

[2] 徐志鹏,陈文军,黎红华,等.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51-153.

[3] 余小梅,韩秀兰,吴春妹,等.高电位治疗仪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 19(5):66-6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 (6):379.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186-188.

[7] 游国雄.失眠的病因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7):388-391.

[8] 薄智云.腹针疗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8.

猜你喜欢
梅花针腹针艾司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自拟疏肝滋肾方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