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2018-06-28 11:39晏丽琴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生

晏丽琴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采取策略以适用教学改革。学校从教材的改革、教学目标转变的方向进行提高,教师则从自身的认识、教学方法、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变,提升法治修养,以提升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法治素养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讲话,教育机构纷纷制订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階段,初中学校可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进行法治素养培养。

一、制订针对教学人员的策略

1.更改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素质提升课,教学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现代“三维”教学目标的转变体现出人们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更应该体现出“三维”特点。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情商、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提升教学人员的法治素养

在法治社会背景下,人们纷纷加强对法律的认知,同时也开始注重对下一代的法治教育,此时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更需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积极响应学校进行的法治素养提升培训。除了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培训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认识,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的理解,采用科学合理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树立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向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行。教师需牢牢把握教材中的要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注意因材施教,集思广益,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3.进行实践式教育

教师应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式教学方法并不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在18世纪,相关心理学家提出经验论,之后逐渐变为教学理念。实践式教学的多变性、效率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它能够帮助教师在进行数学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颖的体验式教育方法必将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治安全讲座,请专业讲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塑造,提高学生的法律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以育人为工作中心,更新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法治认识和学习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4.建立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应紧紧围绕“三个一切”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培养学生综合法治素养为目标,进行实践式教学,增强学生的认识,落实法治教育,紧紧把握法治教育引用的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在引发学生积极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法律认识,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教材进行改革提升

1.教材的价值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材的制订需围绕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核心进行。只有制订出合适的教材,教师才能针对教材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积极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指向性作用。

2.采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在科技发展的现今社会,新颖的教育方式不断出现,它们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高效率的讲授方式,从而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校方也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提升其综合教育水平。

初中生处于十分敏感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外来信息反应较大,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法治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友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J].考试周刊, 2017(78).

[2]刘丽.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43).

[3]花继典.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7(40).

[4]黄海英.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学生写话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