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耀华小小说的主题意蕴

2018-07-13 03:27张治国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跛子耀华变声

⊙张治国[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邓耀华,笔名山凤凰,湖北襄阳人,湖北省作协会员,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迄今已发表小小说四百余篇,著有《男人女人》《你的心是正还是歪》等小小说集,并入选全国“小小说百家人物”,是国内知名作家和襄阳小小说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主题意蕴丰富,审美与认识价值兼备。其中,既有对亲情的书写礼赞,对爱情的演绎与思考,也有对官场不良生态的揭露与批判,体现了作家对人性开掘的深度和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一、对亲情的书写礼赞

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它在亲人的日常生活中积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亲情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经济利益的侵蚀,变得日益淡化、异化甚至扭曲,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邓耀华作品多从父母与孩子的角度出发,呈现父爱、母爱等普通而伟大的亲情主题,展现了许多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在邓耀华以亲情为主题的作品中,我们领悟到的是无私的爱。在《生命的呼唤》里,我们看到了爱的奇迹。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年轻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地震发生之后,母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而“饮血救子”,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孩子的生命。她让我们看到母亲的天性、母亲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值得我们每个人讴歌与颂美。该作品旨在唤醒许多沉睡已久的儿女们的心,不要把母亲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要用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去回报她,不要让爱无处安放。亲情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父母的舐犊之情,《爱心密码》正是折射出了这种亲情,定格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作品中的密码其实不是个谜,却因密码而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父亲设的密码是一种爱心,亦是一种对儿子李小力的考验。密码有着父亲对孩子无言的爱,可儿子始终猜不到,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爱。这一种具有讽刺性的对比,让儿子的不良品行暴露在读者面前。所以,最终儿子没有得到父亲的四万元,这是他忘本、忘恩的下场。父亲也通过这种形式给他上了最后一课,意在唤醒儿子,人不能忘本,希望他从此做一个爱人、爱己、爱社会的人,找回初心。细读作品,不难发现,《爱心密码》中的“爱心”有着三重意义:一是密码本身显示着父亲对儿子一家人的爱。二是文中父亲有一种博爱,父亲辛苦攒下的四万元钱并没有留给儿子(因为他知道儿子拿不到这笔钱),而是捐给了养老院。儿子不在身边,是左邻右舍照顾着他,他用爱来回报关爱他的人,回报社会。三是因设密码儿子拿不到这笔钱,对儿子是一种教育,这种爱用心良苦。但在儿子李小力看来或一些人看来,父亲的这种做法不近人情,但正是这种“不近人情”,更显示出父爱如山的伟岸与伟大。

二、对爱情的演绎与思考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母题。在邓耀华的小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爱情的多元解读,亦看出了他的“别有用心”。通过《哈喽,你好》,我们看到了用心共同演绎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也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了美好的憧憬。文中男孩女孩爱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产生了爱的萌动,他们为寻找彼此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有心就有奇迹,最终他们相遇相知相爱。他们从一分多钟的拥抱到一辈子的爱情,从一次相遇到一生的相守,两个有心、有情人在各自的努力下,让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完美的爱情故事解读了邓耀华的爱情观,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怀有初心,方能始终。不管面对爱情、友情、亲情,只要我们都用心去对待,收获的绝对比预想的更多更完美。在《四姨的爱情》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对爱情的另一种演绎。这是老一辈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常规。就这样,文中貌美如花的四姨就被许嫁给一个老实憨厚的跛子后生,他们的爱情也由这种反差极大的开头起航了。小说的开始给人一种凄惨的氛围,用四姨的窈窕淑女和草根的跛子结合来引起读者的惋惜,但作者笔锋一转:跛子男人虽然不好看,心肠却很好,他把四姨当宝贝一样呵护。父母为他们创造了婚姻,跛子非常珍惜,跛子去世后,四姨终身未嫁,以这种方式守护他们的爱情和属于他们的回忆。文中通过这种反差性较大的笔法,使四姨的爱情得到了圆满的结局,使读者默然,思考爱情的定义。四姨的爱情没有热火朝天、山盟海誓的热恋,只有伴你如初的执着。作品意在告知读者,爱情与外貌无关,幸福与物质的多少无关。它需要你用心去爱,用真情去叩开爱人的心门。所以,跛子收获了四姨的爱。后来,跛子去了天堂,四姨没有再改嫁,她坚守着他们的爱情,用忠贞来守护属于他们的爱情,这种寄托式的爱情对四姨来说也是幸福的。四姨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对这份爱情的坚守。跛子愿意付出,四姨亦愿意珍藏这份最珍贵的礼物。

邓耀华的小小说经常在贴切的比喻中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让作者去品味、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艺术技巧在《你有房子》这篇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伟和梅子的爱情折射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他们两人因为家庭物质条件的差距而无法结合,梅为房子而放弃自己相恋已久的爱人,找到一个有房的对象。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她受难时,有房的男友将她弃之不理,而伟却不离不弃,瞬间让这个女孩醒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房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世俗的爱情中布满了伟和梅的影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现实化、功利化,很多年轻人的爱情被物欲凌驾和扭曲。小说用贴切的比喻把人心比作房子,通过对比,反射出爱情与房子之间的关系,指出爱情与有无房子无关,心房其实比楼房要宽敞的多,因为心房经得起风吹雨打,经得起检验。《你有房子》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房价飞涨的今天,在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由于梦想难以实现,许多年轻女性把房子作为自己择偶的首要标准,甚至为了房子而放弃自己的真爱,最终自食其果。所以这篇小小说不仅对年轻的女性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做父母也不无警示意义。父母不要左右孩子的幸福,孩子也不要把梦想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不要把房子看作爱情的筹码,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小说传达了作家关于爱情的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也是对意欲寻找另一半的年轻女性的忠告。

三、对官场不良生态的揭露与批判

“官本位”乃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而如今盛行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则是官本位的具体体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存在着一种集体无意识,即做官乃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和最佳选择。“学而优则仕”,这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读书的功利目的。如今,官场形态各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官场问题。在邓耀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现实生活取材,用极具讽刺性的笔法揭露官场中各种不合理现象,描述官员们蜕变,对防腐拒变具有醍醐灌顶的社会作用。

在《遍地马甲》中,我们可以从“马甲”的背后,窥知官场的潜规则。小说通过江大朋(城建局副局长)与“张国平”(县长)的聊天,抨击了官场的黑暗交易,他们穿着“马甲”,在“马甲”的包裹下行贿。网络中的“张国平”虽不是县长本人,却折射出了社会的不良风气。文章用极具幽默的讽刺笔法,在虚拟网络的背景下,为达目的利用“马甲”行贿,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江大朋污染了为官的清正廉明,一心想通过行贿往上爬。不料却被儿子引入坑里。作者通过幽默讽刺的方式,揭露官员为官不正的习气。意在告诫官场的官员们:人生没有捷径,升官发财应走正道,不要挑战国家法律的底线。正所谓:人,无所求,便无所畏;无所欲,便无所惧!做个心底坦荡无私的人民公仆。这就是我们从作品中得到的最大的启示。

《变声》是作者对官场怪相更具讽刺性的力作。这篇小说用一种奇特的表现方式,暴露讽刺了官场“内幕”。众所周知,变声是少男少女们进入青春期,声带的一种正常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就是声音本身粗或细点而已。而小说中的变声则是变了质,最初王局长发表演讲的声音变成了张秘书的声音,后来极具滑稽讽刺性地变成了李秘书和赵主任的声音。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局长的“伪装”,这也是《变声》的精彩之处,揭露了局长发言稿、汇报材料等的虚假性,强烈讽刺了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昏庸无能的“一把手”们,他们执迷不悟,在官场中丧失了自己的原则,使本身变了质,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也迷失了自我。邓耀华通过“变声”故事,贴近生活,针砭时弊,揭露官场里的腐败问题,呼吁人民的公仆们:做好自己的事情,率先垂范;说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彰显务实担当本色。

猜你喜欢
跛子耀华变声
车用制动主缸皮碗膨胀特性分析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木星地
跛子爷
游白帝城有感
我出高考数学题(十三)
QQ聊天 跟声音玩“捉迷藏”
查跛子
查跛子
谁修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