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家园意识探析

2018-07-13 03:27王惠吕梁学院山西吕梁033000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乔丹女性主义祖父

⊙王惠[吕梁学院, 山西 吕梁 033000]

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清晰而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类社会的评价——“混乱不堪”。他一直崇尚自然,向往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的关系,并对此有深刻体验,也许这便是他在作品中对主人公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写作的灵感源泉。他一直试图在作品中培养我们“爱的能力”,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态度,促进不同种族、性别之间人的和谐相处。

一、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概述

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是生态批评主义意识中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从生态主义中脱离并成为作家的文学意识形态。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相互依存原则,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通常都高度重视与人类自然的重建和谐问题,尤其关注其作品是否真实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注重社会中人与人的平等问题,尤其是对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压迫、统治等非常重视。这主要是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统治与自然统治之间具有重要关联性,在生态系统中,不仅不应该有生态灾害或有毒物质的侵害,也不应该有社会的压迫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这一点,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的整体生态意识与女性意识得到深刻展现。海明威极力主张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应该相互和谐生存。作者开篇就引用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祈祷文》中的一段话点明了生态主题:“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图块,欧洲就少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教西班牙语的美国教师,他受祖父的影响一生热爱共和事业。同时,与职业有关,他一生热爱西班牙。因此,当西班牙战事打响,正在西班牙考察学习的乔丹毫不犹豫地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方,投身于反对法西斯、保卫共和国的战斗。在共和国政府军组织的反攻中,乔丹奉命进入敌后,炸毁敌人后援必经之桥。乔丹明知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依然领命而行。他克服了自然的、人为的各种困难,在敌后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炸毁敌桥,在撤退中身负重伤。乔丹送别战友和爱人,独自留下阻击敌人。作品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荣辱与和谐的关系,并通过乔丹对爱情、亲情的体验加以表现。

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生态女性意识体现

(一)爱情到亲情的转变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绘主人公乔丹对爱情的体验,表现出爱情对于乔丹的巨大影响。“他们在山间草地的石南丛中走着,乔丹感到石南的枝叶擦着他的腿,感到枪套里沉甸甸的手枪贴着自己的大腿,感到阳光晒在自己头上,感到从积雪的山峰上来的风吹在背上凉飕飕的,感到手里握着的姑娘的手结实而有力,手指扣着他的手指。由于她的掌心贴在他的掌心上,由于手指扣在一起,由于她的手腕和他的手腕交在一起,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从她的手、手指和手腕传到了他的手、手指和手腕上,这种感觉就像海上飘来的第一阵微微吹皱那平静如镜的海面的轻风那么清新,又像羽毛擦过唇边,或者风息全无时飘下一片落叶那么轻柔, 只能由他们俩手指的接触才能感觉到,然而这种感觉又由于他们俩相扣的手指、紧贴在一起的掌心和手心而变得那么强烈,那么紧张。”作者描写了玛利亚的身体,并且将多种场合的描写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阳光照耀在她麦浪般黄褐色的头发上,照耀在她光洁可爱的金褐色脸上,照耀在她线条优美的脖颈上,这时,他使她的头往后仰,把她搂在怀里吻她。他吻着她,感到她的身体在战栗。”尤其是当乔丹与玛利亚结合时,乔丹瞬间觉得是与大地结合在了一起,感到一种来自大地深处的真实。“他们俩一起躺在那里,时间已经停止,他感到地面在移动,在他们俩的身体下面移开去。……于是他们合而为一了,这样,尽管表上的针仍在走动,但是没人看了,这时候他们知道,一个人没有的感受另一个也不会有,此外再没别的感觉了,于是永恒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这样。”这种感觉便是对自然的真实体验。当然,书中的描写最终没有局限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描绘了一种超越生态环境的观念,即对于战争的残酷的批判,从而凸显了该部作品的反法西斯主题。

对主人公亲情感悟的描绘,是本部作品中作者表达女性意识的重要方式。作者认为,地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生命的基本依赖,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乔丹通过一系列生命的经历与感悟,感受到了人类生命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联。这种经历与感悟也让他从一个感情麻木冷漠的人变为能够理解正常情感的人,尤其是在遇到玛利亚后。乔丹感受到了爱,这将他从以往的冰冷世界中解放出来。通过这种感情的体验与描述,作者意图揭露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是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双方具有真实的情感,才能建立亲密的关系。

(二)从反战情绪到与自然的融合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乔丹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乔丹的性格变化过程。小说一开始,乔丹用望远镜深入观察战场上的飞机、哨兵,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军事领域,而乔丹与其周围的人和事物,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在他看来是安全的。他对待周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以军事的角度进行观察与分析。“这个正在研究地形的年轻人从他黄褐色法兰绒衬衫口袋里掏出望远镜,用手帕擦擦镜片,调整焦距,目镜中的景象突然清晰,连锯木厂的木板都看到了,他还看到了门边的一条长板凳,敞棚里的圆锯,后面有一大堆木屑;他还看到一段把小河对岸山坡上的木材运下来的滑槽。小河在望远镜里显得清澈而平静,打着漩涡的水从拦水坝泻下来,底下的水花在风中飞溅。”这样看来,乔丹更像是一个军事工作狂,在战争的工作环境中,他关注的只是战事和周围作战环境的变化。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乔丹对于自然的感触越来越深入,对于人生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化。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性描写,生动地向世人揭示,人不仅仅应该是生态自然环境的观察者,通过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了解,应该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真实地感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祖父的怀念与憎恨,表现了他的生态主义观念。战争是统治者发起的。“祖父内战后在卡尼堡的时候,印第安人经常剥人头皮。你父亲办公室里有一个柜子,柜架上摊满了箭头,皮绑腿和衬衣上有一股熏制的鹿皮的味儿,有珠子装饰的鹿皮鞋摸上去十分柔软,这一切你还记得吗?靠在柜子角落里的野牛骨制的大弓,两个箭筒中装满了打猎和打仗用的箭,你用手紧紧地握住那一把箭杆时的感觉,这一切你还记得吗?要想想这些事情。要想想具体而实际的东西。要想想祖父的马刀,亮晃晃的,擦遍了油,插在有齿纹的刀鞘里,袓父给你看经过多次打磨已经变薄的刀刃。要想想祖父的史密斯-韦森手枪,那是一支32口径、没有扳机护围的军官用的单发枪。枪上的扳机是你触摸到的最轻巧最顺手的,手枪总是擦遍了油,枪膛干干净净,虽然枪身上的装饰花纹全磨损了,褐色的钢枪筒和转轮被皮枪套磨得滑溜溜的。这支枪插在盖口上烙有字样的枪套里,跟擦枪工具和两百发子弹一起放在柜子的抽屉里。放子弹的纸板盒用蜡线扎得整整齐齐。”

对祖父的怀念表现了乔丹战争思想的矛盾性。“你可以闯过这一关的。你非这样不可,你知道非炸桥不可,如果你要在那儿站稳脚跟并且——也别想这事了。你为什么不请教你的祖父呢?嘿,我的袓父、这整个奸诈的混账国家、交战双方的每个西班牙人都统统见鬼去,永世不得翻身。统统都给我见鬼去,拉尔戈、普列托、阿森西奥、米亚哈、罗霍,每个人都给我见鬼去吧。滚他妈的,这到处是奸诈的国家。” 他一方面是想忠于外祖父的事业,一方面感觉到战争对人和自然的残害,这里面充斥着虚伪、奸诈。

在小说的最后,乔丹接受了炸桥的任务,作者对生态环境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他的整个心态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临死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心脏与大地紧紧地贴在一起。“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总是喜欢一天中的这个时刻,现在仔细看着,觉得心里也在亮起来,仿佛自己就是太阳升起前天色渐明的一部分,那时候,随着白天来临,有形实体变得晦暗,空间变得明朗,在夜里照耀的灯光变成黄色,接着消失。他下面的一棵棵松树这时显得明确而清晰,树干坚实,呈黄褐色,公路上蒙着一层薄雾,泛着白光。露水沾湿了他,林中地面柔软,他感到掉在地上的褐色松针在胳膊肘的压力下往下陷。他透过河床上升起的轻雾,看到下面那笔直而坚挺的钢铁桥梁架在峡谷上,但在他看来,笼罩在河上的迷雾使那座桥的模样显得像蜘蛛网般细巧。我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已经战斗了一年。我们如果在这儿获胜,在每个地方就都能获胜。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值得为之战斗,我多么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啊。你很走运,他对自己说,你度过了这样美好的一生。你度过的一生和你祖父的一样美好,虽然时间没有他的那么长。凭着最后的这几天,你度过的一生比谁的都不差。你这样走运,没什么可抱怨的了。然而我希望能有什么办法把我学到的东西传给后人。天啊,我最后阶段学得好快啊。我想跟卡可夫谈谈。他在马德里。就在那些山头的后面,在山坡下的平原对面。从灰色的山岩间下去,穿过松林、石南和金雀花丛,越过高高的黄土髙原,件件都是真实的。他等待着这军官来到松林边第一排树和绿茵茵的山坡相会的地方,那儿照耀着阳光。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抵在树林里的松针地上怦怦地跳……”

小说表现了主人公乔丹对人类家园的守卫,包括人类的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为了守卫家园,乔丹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建构和谐美好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希冀。

综上所述,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中,海明威通过主人公乔丹对自然的认知变化、对爱情的体验以及对亲情的感悟,深刻表达了生态女性主义,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正是作者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乔丹女性主义祖父
祖父瓷
鞋子里的盐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鞋子里的盐
鸡犬不宁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