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字形分析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018-07-13 03:27康建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采薇本义分析法

⊙康建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太原 030006]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最能表达心灵的文学体裁。古代诗歌是语言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寥寥几言,款款数语,就能把人带进一个唯美的境界,或者余音袅袅,或者石破天惊。诗歌可以高歌河山壮美,揭露社会矛盾,吟咏风花雪月,怡养人的性情。有诗,沉重的身体才会变得轻盈,浮躁的心情才会变得平静,烦躁的脑海才得以安宁,可以说诗歌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加强对诗歌字词句等相关内容研究的重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把字形分析法运用于诗歌的学习当中,更有利于我们通过汉字的原始形体了解汉字所承载的古代文化,掌握汉字的意义系统。通过字形分析法,不仅可促进知识的积累,还可获得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情感。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学习诗歌,而各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又不是简单等同的。以学习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幼儿园小朋友把其当儿歌来吟唱,小学生学习欣赏其优美的意境,中学生则把诗歌与诗人的身世以及一系列咏月诗联系起来理解。大学生则可运用“六书”知识对诗歌中的汉字字形进行分析并加以研究。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表意文字,我们可根据早期的汉字字形,分析出该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

《诗经·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篇目之一。此篇是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诗歌的意境情感是通过字词来表达的,因此,在文章意境、思想、情感的把握中,更需要对注入了作者情感的字词进行耐心且全面的解读。笔者就以《采薇》为例,谈一谈如何使用字形分析法对诗歌进行赏析。

一、断“章”取义

《采薇》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至今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可以说这是一首从征人角度反映战争生活的诗。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四言诗,全诗六章八句,本诗的这六“章”该如何解释,是“立早”还是“音十”章呢?

通过查阅《新编甲骨文字典》《古文字类编》等较为权威的古文字工具书,发现“章”,金文写法是 (辛,带木柄刺刀)+ (田,纵横刻画的圆圈),表示在局部的玉或石头上刻画图文,作为特有标识。金文将刺刀形的写成“辛”,造字本义指刻画在物品上显眼的图文徽标。林义光认为:“辛(刑刀),罪也,以Θ束之,法以约束有罪也。”这就是说,“章”字的本义当讲为“法”。篆文误将金文“辛+田”(+)的结构写成“音+十”(+)的结构。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音+十”(+)的结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意味着乐曲结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十全十美”,其中的“十”表示的就是完美的意思。由此可以得出,“章”为一段完整的音乐。因此也就有了“乐章”,即一个由多个内部完整的部分组成的大的经典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等)。又因为音乐曲调大都抑扬顿挫,有一定的韵律和秩序,所以“章”又可以引申出规则、条理等意思。如我们说的各种“规章”或写文章要有“章法”等。通过从字源挖掘,我们了解了“章”字体的演变、结构意义以及《采薇》这首诗歌的形式。

二、“莫”名其妙

所谓古今字,就是先后出现的意义上有联系、字形结构上有联系的字。字形结构上,有的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有的则是改换古字的义符创造新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古字”为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今字”则为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

莫,甲骨文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 (日,太阳),其意思是太阳落入草丛之中,表示天色已晚。金文篆文承续了甲骨文字形的特点,仍然是日落草中的意思。“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产生了一个形声字。可见“莫”为古字,“暮”为今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由此可以得出,太阳将要没落,由“日”在草中会意。“莫”字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有“不夙则莫”,其中“夙”是早,“莫”是晚。这个“莫”字也应读mù。表示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个“莫”为“暮”的本字。如《采薇》第一章有“岁亦莫止”。这个“莫”字应当读mù,表示已到了年末。可知这里的“莫”也是其本义。

在刘凌云主编的《大学语文》课本有关“莫”的注释: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因此,这里若写成“莫,后来写作‘暮’,读mù,本文指一年将尽”。这样更合适些。

后来若表示落日的意义时,就在“莫”下加上了“日”字写作“暮”,产生了一个上声(莫)下形(日)的形声字。这样“莫”和“暮”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暮”字就只表示日落的意思。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暮春之初”,表示“三月上旬”,这里“暮”表示时间。

因为音近的关系,“莫”被假借为否定词使用。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是为志士壮行,为游子解忧的诗句。高适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诗中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慷慨大方。句中的“莫”字就表示“不要”之意。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这里的“莫”字也可译为“不要”。如今我们经常会看到的“闲人莫入”的提示,也是用了“莫”字的该含义。

《荀子·天论》曰:“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这句中的“莫”字当“没有什么”讲,表示在天上的东西,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这里的“莫”就由否定词引申为无定代词。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一身正气、精忠报国的岳飞,这里的“莫须有”应该是“也许有”“或许有”之意,这里表示推测。而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有“广莫之野。”这里的“莫”实为“漠”的假借字,是“广大”的意思,译为广阔的田野。

通过对“莫”的纵向剖析,我们对其理解有了一个链式的发展思维,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义,也理解了莫字的来龙去脉。

三、小结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说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人的性格,可以抒发情感。倘若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字形分析法,可以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了解一些古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本身。字形分析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可帮助我们了解相应的汉字文化知识。适当地对汉字进行字形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

猜你喜欢
采薇本义分析法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采薇”意象释疑
韩嚼牙
妖藤
妖藤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