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2018-07-13 03:27张美娟广东白云学院通识学院广州510450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文种应用文文体

⊙张美娟[广东白云学院通识学院, 广州 510450]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应用文作为常用的汉语文章体裁,自产生开始到今天的当代应用文,除了具有实用的工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之外,还传承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应用之文”长期被排除在文学之外,以致应用文体被文学界“遗弃”,这种现象不利于维护文学系统的完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文化自信”,在全国上下呼吁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笔者认为,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很有裨益。

一、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现状

一直以来,学界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文”(文学作品)轻“笔”(应用文)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应用文,但是很多人认为研究应用文是“小道”,不如研究文学作品那么高大上。殊不知,应用文中也间接反映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命脉,只是与文学作品的反映方式不同罢了。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应用文研究”得到的结果有2352条,搜索“传统文化传承”得到的结果有15298条,把二者结合起来搜索“应用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的结果却为零。可见,对于应用文与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全面重视,上述的研究成果还非常薄弱,不能展示当代应用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全貌。

目前的研究现状是,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应用文研究”得到的结果有2352条,其中近九成都是讨论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教法、教改和交流教学经验,这些论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精悍,多是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探讨或是分享教学体会,较少涉及应用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这些既有的成果中,有两篇学位论文及两篇期刊论文值得关注。两篇学位论文是首都师范大学刘壮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文体理论与应用文源流研究》及广西师范大学李航2013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文选〉应用文研究》。前者的研究成果是:融合文体理论的三个视角即西方现代文体学、中国古代文体研究和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研究,尝试探索自先秦至“五四”的应用文渊源流变,对应用文的发展、演变、沿革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弥补了当时还相当薄弱的现状;后者的研究成果是:针对《文选》中的应用文篇目,分析了独特的写作特点及规律,展现了其中的“经国济世”“文笔并重”的语文教育思想,为现代写作理论提供历史的借鉴。两篇期刊论文,一篇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王凤年《从书牍名篇看中华传统文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作者在文中通过分析古代的经典书信名篇,呼吁大家重视应用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成分;另一篇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的莫恒全《现代应用写作的发展与古代文论的传承》(《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作者认为,深入开展应用文“史”与“论”的研究,就要注重古代文论的传承,以《文选》《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古代文论中就包含有应用写作的丰富内容。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意识到了我们当代应用文中含有的古代文化、古代文论因子,为本文提出的研究主题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除上述文章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还出版了大量讲授应用文写作和应用写作学的教材或著述,初步统计有影响力的近三十种,其中最新的有代表性的有:徐中玉主编,《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黄高才主编,《应用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孙秀秋主编,《应用写作(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版;张建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张伯存主编,《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王杰主编,《应用写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对每个文种较少进行理论的分析,较少涉及文种源流的知识,重在简介文种概念、特点、种类、适用范围、写作要点,介绍文种的写作格式、写作技法以及各文种写作的注意事项,再配合大量写作练习。很显然,作为教材,它们突出了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和工具性,而忽略了应用文中涵盖的传统文化精神。

基于以上原因,在中华民族重拾文化自信的今天,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在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领域内产生新的成果,同时,还可以为当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二、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主要内容

当代应用文,也就是我们各行各业当下广泛使用的各种应用文,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应用文、规章制度类、礼仪文书类、信函类,甚至日常应用文等等。本文拟通过对这些文种的剖析、溯源、古今结合对比,寻找它们在传统文化链条上的“基因”,以期达到两个预设目标:其一,总结评价当代应用文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因子,梳理出当代应用文传承古代文论的情况;其二,对当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与教材建设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应用文文体外部,分析、归纳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在当代应用文的写作实践中,语句词汇、篇章结构、文体种类乃至求真务实的写作精神,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阅读大量的原始文本,尤其是书信体、公牍文中的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种,进行古今对比,分析、梳理出当代应用文在结构格式、写作方法、写作原则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礼仪文化、儒家道德规范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

第二,从应用文的文本内部,分析当代应用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文学性传承情况。应用文体的文学性传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独立运用以及综合运用;二是修辞的方法。应用文结构严谨,语言规范,一直以来,大家对应用文的修辞都小心翼翼,其实应用文也不排除使用合适的修辞方法。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成为书信文体的千古绝唱;李斯的《谏逐客书》,虽然是上行文,却用了巧妙的修辞,使文章生动形象;诸葛亮的《出师表》,情真意切,字字血泪。再如《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大量的应用文名篇,它们既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又是经典的古代应用文。这些作品中优秀的文学性传统都应该活在今天的应用文中。通过回归原始文本的研究方法,找出我们当下的应用文应该怎样传承古代应用文的文学性,使应用文呈现出生动活泼而不是呆板呆滞的文风,这个结论对今天的应用写作大有裨益。

第三,梳理当代应用文中的古代文论传承情况。以《文选》《文心雕龙》等为代表的古代文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分子,蕴含了丰富的写作理论。譬如,《文选》把所录的古代文体分为39类,除了9类是文学文体外,其他30类都属于应用文体,收录了公务应用文14种,包括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其中事务应用文7种,哀祭类应用文7种,反映了先秦至魏晋六朝各种应用文体的发展轮廓。《文选》在应用文部分的价值表现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及规律,为我们今天的文体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尤其是提出“文笔并重”“经国济世”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再如,《文心雕龙》包括20篇文体论,刘勰以五经为不同文体的本源对文章进行分类,对应用类文章的观点是,应用文要因事而异,因时而变,强调“事信”,就是指事实和逻辑都很重要。刘勰提倡使用那种最佳切合内容表达需要的文章形式。《文心雕龙·时序》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说,社会时代与人情世态的流变必然会引起文章的流变,强调应用文的写作理论也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而我们今天的应用文写作,侧重写作实践,忽视了写作理论的传承,上述古代文论中所倡导的文章学原理、写作学原理、文体分类标准等内容,都是当代应用文应该借鉴和传承的优秀传统。

第四,把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渗透在应用文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中。教师在讲授应用文写作时,应注意将应用文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探索“传统文化融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路径”或教学策略,将研究成果实践化。另外,还要对当下流行的应用文教材进行调研,找出这些教材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创新教材体例,编写出以“传统文化”为“灵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新”教材。

三、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重难点

在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这项研究,其创新之处是不言而喻的。这可以体现在:其一,这项研究从应用文这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出发,发掘出当代应用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情况,具有时代意义。其二,这项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属于语言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实则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操作性、可行性都很强,对当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具体来说,开展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当代应用文各种文体的格式、结构、内容、文种体制、语言风格等方面,通过文本细读、搜索整理、分析比较,追溯古代应用文、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梳理出当代应用文传承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二是在文本细读、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建立古今联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坚持“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三是落实应用文的“用”功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实到应用文的写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而这项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由于当代应用文是从古代应用文发展而来的,而古代应用文中就涵盖了许多传统文化的成分,若要建立古今应用文的联系,研究起来就得涉及多个学科,诸如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训诂学等,还有历代典章制度、文书学等多个传统文化的领域,势必对这项研究形成严峻挑战,要突破该难点,在组建研究队伍时,要做到特长互补。

四、开展当代应用文中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当代应用文研究的视野

当代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政党、人民政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为办理公务和私务、传播信息、沟通关系、表达意愿等所形成并使用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直接的实用价值、惯用格式或规定程式的文体。我们开展这个研究,旨在从当代应用文的体式、语言风格、布局格式等因素出发,梳理出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找寻出至今还活在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因子,拓展当代应用文研究的视野。

(二)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当代应用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标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逐渐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涵养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实现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

(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

当代应用文中体现出的经世致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文学风尚等都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结果,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发掘其中的文化传承情况,可以丰富当下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

(四)促进学校应用文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学界都存在重“文”(文学作品)轻“笔”(应用文)的现象,我们坚持“文笔”并重开展这项研究,同时要求教师在应用文写作的文体写作教学实践中,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渗透进写作课堂;并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写进教材,在当代应用文的教材建设中,开发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教材。

猜你喜欢
文种应用文文体
另类文体巧谋篇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