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喜福会》为例

2018-07-13 03:27王秋华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离石033000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喜福会英美模态

⊙王秋华[吕梁学院外语系, 山西 离石 033000]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目前,英美文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不感兴趣,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前学界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不同观点。梁晓冬于2006年提出将文学批评与英美文学教学有机结合,并进行英美文学教材改革,认为在教学方面应要求学生阅读完整文学语篇作品。李公昭于2002年提出,选读对于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知识的培养极其不利。他提出了英美文学教学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模式,认为应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等。

然而,英美文学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仍是单模态教学为主,很多老师采用刻板的逐段朗读并且逐段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很难给学生生动地展现文学作品的形象。况且英美文学的选读作品很多都是名人名著,其文化背景知识、文本语言用词等等都不太适合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反而因此丧失英美文学学习的兴趣。所以采用多模态教学手段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势在必行。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朱永生,2007)指的是通过运用Kress和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去分析一个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语篇指的是语篇里包含了一个模态,如视觉模态,但同时含几个符号(如文字和图画)的语篇,如漫画;或者是语篇里包含两个及以上符号和模态,如电影《喜福会》,含听觉及视觉模态,三个符号系统(图像系统,语言系统和声响系统),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纯文本小说《喜福会》仅为单模态语篇,因为其仅含有视觉这一单一感官系统,且仅含一种符号,也就是文字符号,没有图画符号。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被运用于研究英语视听说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综合英语教学等。然而,尚无人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故本文属于创新之举。以下是多模态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喜福会》课堂实践设计。

二、课堂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基于小说《喜福会》改编的电影进行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以找出多模态教学的优异性。

(二)研究问题本次教学改革的研究问题是教师如何将英文电影多模态教学方式引入到《喜福会》文学名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电影和小说文本的有机结合,使电影很好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

(三)研究语料此次研究选取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著名小说《喜福会》和美籍华裔导演王颖基于此改编的电影《喜福会》的相同情节内容片段进行研究。《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生长于中国的母亲和生长于美国的女儿们因性格文化等因素而引起的冲突及和解。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教学实践设计为英美文学课堂实践对比教学。研究对象分为教学实验组与教学对照组。每组各三十个学生,来自山西省吕梁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两组被试的班级对比,即对照组使用单一书本、依托教师口授教学形式,实验组采用课文与英文电影《喜福会》相结合的多模态教学方式。实验前,两组同学经过课前预习单元测试,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平均分为70.3,对照组的平均分为70.1。标准分数差分别为15.2和20.4。仅存在教学方法差异一个变量。

(五)研究过程实验前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英美文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英美文学教学方案。且实验前对两组同学进行课前预习单元测试,两组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课堂实验时的设计步骤分六步进行:

Part1.小说文化背景介绍。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PPT放映来展示作者谭恩美的形象。谭恩美的母亲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从小她就给谭恩美灌输了很多中国思想,但这对于生长在美国的谭恩美来说就像奇异的东方神话故事一样不可理解,因此她的许多小说都描写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通过展示当时美国和中国的时代风貌,可以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课堂上播放了很多精心截取的和文本原文情节一致的影片片段,以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本文以薇芙丽和母亲林多的冲突为例:已和母亲精心挑选的中国丈夫离婚的薇芙丽带母亲林多来到自己的家,以便让母亲了解她已和一白人里奇同居,而且不管母亲是否同意,他俩都打算结婚。在这一片段中,因母亲挑剔里奇送的貂皮大衣,而引起了女儿薇芙丽的强烈不满。母女俩继而起了激烈争执。在林多的生日宴上,林多又挑刺里奇的脸上有那么多雀斑,母亲的话又再一次引起了薇芙丽的愤怒,二人再次发生争执。最后在发廊里,母女俩和解,母亲告诉薇芙丽,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女儿能幸福。

Part2.课文内容学习。课堂上通过小说文本和电影台词相同的情节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惯用语表达方式,如mink在此段对话中应理解为“貂皮大衣”而非貂这种动物,“you are so mean to me”应理解为“不友好”而非“意思”,薇芙丽的说话重音落在 “mean” 上反映了她对母亲的深深不理解和由此引起的怨恨之情。母亲的反击 “you see,that’s what I mean, not so good” 反映了母亲真诚希望女儿得到的是最好的爱情,一件最好的貂皮大衣,而非是次毛剩毛拼接而成。而女儿却认为母亲不应该“criticize”(批评)里奇真诚送给她的礼物。通过母亲嘀咕里奇的名字,并说到还真是 “rich” (双关语),反映了母亲对里奇的不了解。这里通过电影人物的近景刻画,情感的深情流露,可以让学生很快理解小说文本所要传达的意思。

Part3.小说篇章意义构建。通过电影图像的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以及电影台词的概念、人际、语篇意义,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大意,理解文本篇章结构布局,帮助学生更快地在脑海绘制出小说文本的框架思维图。

Part4.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电影图像消音,然后让学生举行电影配音比赛,以使学生更快融入作品角色,更好地理解作品。也可以进行《喜福会》话剧表演。表演要求用到书中所学词汇语法知识,以检验学生的小说文本阅读理解效果。

Part5.课后书面作业:选文翻译,读后感等。

Part6.课后单元测试。整个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以检验多模态授课效果。对照组班级采用教师对着文学书本单一讲授的方式进行。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平均分为82.1,对照组的平均分为75.3,成绩提高了16.78%和7.41%,标准差分别为3.99%和11.92%,这表明这两组同学经过课堂内容的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实验组同学,且实验组同学的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比对照组同学好。

三、结语

此次实证教学对比结果反映了多模态教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多模态教学减轻了学生对新词短语的记忆包袱,学生能快速提取文本语篇的信息,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因此,为了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英美文学课堂中,使学生快速融入作品角色。看无字幕改编电影和听英美文学作品的录音版本,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课堂讨论电影小说的不同之处,如情节增减、人物形象变化等,或者是学生话剧表演、辩论赛等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课后的书面作业如选文翻译、读后感等可提高学生的写作翻译能力。

猜你喜欢
喜福会英美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EASY-EV通用底盘模态试验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